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色列核政策与核战略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当前其主要特点是发展"三位一体"的核力量结构,加强核武器的威慑力和实战能力;采取"核模糊"政策,既谋求核威慑,也规避"国际合法性"的问题;全力防止中东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以色列核政策与核战略的主要影响包括:拥有核武器有助于以色列的军事安全,但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产生严重负面效用,阻碍地区核不扩散机制的建立;可能促使以色列的阿拉伯和伊斯兰邻国发展核武器,增加了中东地区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伊朗核问题是伊朗围绕核不扩散机制争取权利和违背义务的二重性而引发的矛盾冲突,它反映了当今世界核不扩散机制的脆弱性。透过伊朗核问题的表象,其实质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和伊朗之间展开的新一轮较量,是美国中东政策失败的又一个标志,它对当代国际关系以及全球战略格局的影响将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地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美国的压力下,利比亚于2003年12月宣布自愿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接受国际核查.2003年8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在伊朗检测到浓缩铀痕迹,伊朗核问题凸显.目前,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斗争仍在继续.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惟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由于以色列在核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中东地区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4.
印度与美国开展全面民用核合作已成定局,美国国会的最后批准已仅是时间问题。但美国国会围绕该协议的辩论以及若干相关事态的发展,将对核协议的未来实施过程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国会的辩论既表明美国在固守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美国及全球安全利益方面的复杂考量,同时也注定印美在该领域的合作前景不会一帆风顺。对印度而言,该协议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同时存在,在获取国际先进核技术的同时确保自身的核军备计划不受损害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1998年印巴核试验改变了南亚地区安全格局,南亚核态势出现新的变化。南亚核态势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因是南亚地缘政治因素,但同美国的南亚政策密切相关。奥巴马"无核世界"的构想,特别是2010年不扩散核武器审议大会,各方在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等重大问题上共识增加,使印巴这样的"体制外"有核国家面临压力。南亚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如何在维护核不扩散体系有效性的同时,推动印巴两国不断改善关系,走出安全困境,考验着国际社会特别是印巴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核不扩散机制正面临崩溃局面的原因,除核不扩散机制自身存在未能和国际安全机制有机结合的严重缺陷外,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肆意践踏和推行双重标准为害至巨,而核不扩散机制未顾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性。朝核问题的演变表明,半岛安全局势早已超出朝核问题本身的意义,正是美国的制裁、威胁和以推动核不扩散谋取战略优势的政策取向迫使朝鲜从主张半岛无核化到正式拥核,也是美国霸权的言而无信导致六方会谈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强权政治是催生核扩散的土壤,只有构筑全球安全环境,才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伊朗的强硬"核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贾德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立场趋于强硬,其动因可从伊国内政治变化、“自主”核目标、构筑“核谈”新平台的动机等国内因素,以及核不扩散机制、大国博弈、国际形势等国际因素诸方面考察。综合国际大局以及伊朗的权力体系、外交传统、新总统的个人特点,可以推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主要是一种策略,而非根本政策。伊朗“核外交”政策不会一味强硬下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一直积极致力于建设中东无核区。但近来随着中东地缘政治和安全形势的嬗变,尤其是伊朗核事态的发展,它们的态度急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提出了核开发要求。这不仅使中东核不扩散机制面临严峻挑战,也将对该地区及全球政治和安全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国际核秩序的主要创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维持稳定的国际核秩序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但是,出于战争制胜型核战略、意识形态、盟友关系、地缘政治等方面的战略考量,美国在维持、巩固国际核秩序的过程中,也对国际核秩序造成侵蚀与弱化。美国仍然把核武器置于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置,重视战术核武器的作用,研发低当量核武器和钻地核弹,模糊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界限,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门槛,侵蚀了核价值观。美国追求绝对核优势,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全球即时打击系统,违反国际核规范与印度进行核能合作,弱化核禁忌等做法,不利于大国之间的战略稳定性,破坏了核规范。在防扩散领域,美国一贯奉行双重标准,缺乏全局观念,对他国进行安全威胁,刺激了核扩散。为维护国际核秩序,美国应从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长远考虑出发,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减少缩小核武器的使用范围,停止部署全球范围内的导弹防御系统,放弃防扩散的双重标准,推动核价值观、核规范和核不扩散体制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演进,保证国际核秩序平稳、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赵伯乐 《东南亚》2009,(1):24-29
全球核不扩散面临着困境,国际社会在目标上的不确定性和体制上的低效性是当今世界核不扩散面临的难题,而各国利益的不一致是其根本原因,它也使这一国际行动的未来充满变数。美国与印度在核关系上的变化以及近年来热议的核合作,也无法回避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