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共执政理念的演进有其内在的动因机制。纵观我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历程可以得出,其演进的动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演进的理论源泉,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内在动因,党的执政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是演进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2.
一、培育公务员公共服务理念的现实意义 公务员公共服务理念,是公务员在依法为保障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公众的权益实现而提供服务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信念、观念。培育公务员公共服务理念,对于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纯洁公务员队伍,全面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名副其实的执政党,在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的中国化,党的执政理念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这一重要转变首先是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发展执政理念开始的,从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对执政理念进行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执政理念即执政党在执政活动及自身建设中予以贯彻执行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和执政宗旨的总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具体可划分为:邓小平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江泽民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三个时期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分别解答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具有重要的合法性价值意义、目的性价值意义和时代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执政理念,就是指执政党在执政活动及自身建设中予以贯彻执行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和执政宗旨的总和,它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因此,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进行探讨,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政治保证、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能力,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引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正确"结合"的关键方法,孕育萌发党的思想路线,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培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锻炼执政能力和执政人才,培育优良的执政作风,初步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理论建设问题……苏区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重要的培育、引导和推进等积极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8.
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之一,它对于新时期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贡献。一方面,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培育的时代精神,它与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其他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本理念,其实质就是让权力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在制约监督机制中运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权力的局部分解,保障是党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这一基本理念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自己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但是从其言行之中已经可以看到形成了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就意味着对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自觉.共产党执政搞建设,就要求稳定、求团结、求发展.而稳定、团结和发展既要靠领导者的为公为民的执政理念,也要有坚强而又灵活大度的执政能力,更要靠民主法制的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应当是其最为基本的精神.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在执政理念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而且有着不少新的发展.江泽民明确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到处理国际关系和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7)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多方位、多角度阐述了中国未来发展新方向,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指挥棒"。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必须遵循的执政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需要充分发挥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万寿 《世纪桥》2008,(1):12-13,21
科学的执政理念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而且在于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对执政规律的正确反映,有其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依法执政改进执政方式、培育先进执政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6)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从事执政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容是由"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人民本位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权力规范运行理念"三大要素构成。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其执政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执政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科学分析与评价我党执政理念的演进过程,对于正确理解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全新执政理念,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主持人布里廖夫提问:请问您的执政理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回答:"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风范。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当以此为座右铭。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天经地义;服务就要担当,同为天经地义。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我们每一个党  相似文献   

16.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公仆意识,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体,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并贯穿于政治建设的始终;践行公仆意识,不仅需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理念,还必须对"人民"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服务"的价值与理念有一个科学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践行公仆意识有助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使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政治建设视域下践行公仆意识,不仅需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更需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7.
"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71年前,延安整风时毛泽东的重要论述至今仍然掷地有声,发人深省。71年来,我们党一直为培育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而努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跟上时代发展、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弘扬延安整风精神,贯彻改进文风要求,加强党的文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波 《世纪桥》2007,(12):9-11
在根本执政理念一致的前提下,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发展",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是"永葆先进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服务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公共职能的基本原理及经典论述,并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实现了理论总结及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早期的"人民公仆"思想、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些论述都蕴涵着中国特色的执政服务理念,成为现阶段服务型政府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在服务型政府中培育公务员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道德情操、工作态度、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在服务型政府中培育公务员精神,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解决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应把培育公务员精神与完善公务员管理的各项制度相结合,使公务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