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大师的回答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核心问题不是富人太富、也不是富人太多,而是穷人太穷。解决穷人贫困问题,关键是要通过经济发展,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穷人提供越来越多的谋生手段和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曾经殷殷呼唤有关专家们去研究研究“穷人经济学”,即,多多站在大众的角度、“穷人”的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多去给“穷人”出出“经济学”的主意。总理此论深具现实针对性,既语重心长又一针见血。回过头去看看,这些年,的确有那么一种“富人经济学”大行其道。倒不是嫌我们这个社会富人多了。多才好呢,多多益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通常意义上是富人赞助穷人的,但在很多时候确实是穷人在赞助富人。一个典型的赞助例子就是富人做广告,穷人买产品。在跟下的中国,能上著名媒体广告的人,大概相对可以称为富人,他们几秒钟的“闪亮出场”画面足以顶穷人几辈子的收入。可是稀罕的是,往往穷人会  相似文献   

5.
随感录     
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6.
有个古老的故事说,穷人捐出的一块金币比富人捐出的十块金币更珍贵。因为十块金币只是富人财富中的一小部分,而一块金币却是穷人的全部。现实生活中,有一位老党员,并不富有却尽其所能,十年如一日,向需要帮助的人们慷慨解囊。因为他有一颗—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数十名经济学家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的加重趋向。这被经济学家认作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穷人的孩子往往也是穷人的同时,富人的孩子更多地成为了富人。这种贫富代际转移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有此一说     
邓伟志批评『富人理论』对社会生活勿『片面关注』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教授在引述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中关于“一个社会的消费者中穷人太多、富人太富,迟早要出问题”这个观点时说,贫富差距各国都有,并将长期存在,问题是差距不能太大,因为贫富悬殊会成为社会的振荡器。邓伟志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月报》2011,(5):21-21
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十分严重。缓解贫富差距的办法无非是两条,一是政府的力量:二是民间的力量。拿目前的情况看,两方面都很不得力。我国政府一向是一个以城市为目标的政府。低保,医疗,福利分房,失业补助,统统只有城市人口才有份,而恰好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我国的税收名义上是收入的累进税,而事实上是累退税,穷人交的税按占收入的比例看比富人交得多。  相似文献   

11.
富裕与贫困本来就是相对的贫困、小康、富裕,富人与穷人,都是表征人们富裕程度的概念。收入的高低,财富占有的多少,本来就是呈等级式分布的。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收入总会有高有低,财富的占有总会有多有少。正因为这样,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穷人,也会有富人。问题是谁是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以为穷人是最缺钱的。我有一个表叔,穷人,侍弄土地,修理地球。我还有一个表舅,富人,开一家大厂子,身家千万。因为亲戚家办喜事,他们聚在了一起。整一天,表舅不断地打电话,内容大体是收款、入账、要钱之类的。声音高得吓人,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笑不得。倒是表叔,脸上没看出喜,也没看出忧,规规矩矩地迎来送往,全天没说出一个钱字。那一天,我觉得,富人看起来好像比穷人更缺钱。  相似文献   

13.
<正>富裕与贫困本来就是相对的贫困、小康、富裕,富人与穷人,都是表征人们富裕程度的概念。收入的高低,财富占有的多少,本来就是呈等级式分布的。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收入总会有高有低,财富的占有总会有多有少。正因为这样,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穷人,也会有富人。问题是谁是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一个房地产业者声言他“只为富人盖房”。这番话立即招来一片谴责声。这话讲得是难听,但仔细想来,其实为社会福利或公益目的而建房本是政府的责任,对民间商人而言这样要求他们显然是勉为其难、做不到的。为慈善而建房的商人可能有,但对于绝大多数房地产商来说,盖房就是为了盈利。为富人还是为穷人盖房并不是一个问题,哪怕是为穷人盖房,一般说来也要赚钱的,不大可能是给穷人搞慈善。而到底是赚富人的钱还是赚穷人的钱更合乎道德,恐怕也不那么好定论。如今社会上对某些房地产商(不是房地产业)的主要抱怨是商业信誉不高,欺诈圈套不少。而…  相似文献   

15.
曾有幸两次去美国探亲。耳闻目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感触较多,觉得应该写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住房宽大,设备齐全美国人的住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环境优美,设计新颖,设备齐全,名列前茅。与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穷人住楼房,富人住平房,穷人住城内,富人住郊外。美国...  相似文献   

16.
至理名言     
富人羡慕穷人的健康,穷人梦想富人的财富。——"财富"的不同见解当男人终于明白父亲说对了的时候,通常,他已经有了一个说他错了的儿子。——父与子的矛盾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大陆,"穷人经济学"之说,其实是作为 "富人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并迅速流行的。这种"富人经济学"早已悄悄地出现,人们已早已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即替富人着想、为富人说话的"经济学"。比如说, 用所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来排斥对穷人的"怜悯、帮助";用"富人消费多了,穷人就少"来为富豪们的挥金如土辩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经济学", 缺乏客观科学性,因而被人视为利益驱动受富人牵制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李华芳撰文认为,缩小贫富差距的当务之急是给穷人以机会,而从法律上保障穷人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资产,则是重中之重。前不久,英国的《金融时报》中文网挑起一个关于中国中产阶级问题的讨论,其中不少文章提到贫富差距不是问题,而且过于强调贫富差距拉大会对富人的致富积极性造成打击。单纯从经济学的激励理论而言,如果国家可以随时将富人的财富拿走,那么富人的积极性会受损是有道理的。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不少人反对“劫富济贫”。不过上述观点的问题在于这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分析,只是比较了初始状态和“劫富济贫”后…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社会。经济追求无止境,社会道德有底线信任日渐式微,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不足的伴生物。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不发达相关的普遍平等产生普遍信任。信任不会在一个等级社会中生根。贫富过度悬殊,富人警惕穷人,穷人不会信任富人  相似文献   

20.
》》》故事 先秦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有一年发大水,郑国有个富人渡河时,不慎失足落入洧水中淹死了,尸体被一个穷人打捞上来.富人的家人听说后想用钱赎回尸体埋葬,穷人却漫天要价,想趁机捞一笔.富人的家人不想出那么多钱,双方相持不下,形成了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