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近日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2到5成信任陌生人。”相信许多人结合自身所见所闻,都会唏嘘“社会文明在发展,人与人之间却越发冷漠”。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蓝皮书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  相似文献   

3.
论陌生人社会的治理:中国经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绍辉 《求索》2012,(12):216-217
陌生人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结构转型,给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带来了道德真空填补、社会信任重构以及基层治理变革等难题。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就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以契约规则规范陌生人社会中的行为、以现代信任文化融洽陌生人社会中的关系及以责任意识唤起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4.
任学丽 《长白学刊》2013,(5):127-132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随着这种转型的推进,传统“熟人社会”长期沿用的“亲近性伦理”日渐式微,但“陌生人社会”的新式“陌生人伦理”尚未建立,造成新旧两种伦理规范衔接不够紧密,引发社会伦理失序。必须在辩证扬弃“亲近性伦理”的同时,积极构建“陌生人伦理”,并使二者之间有机融通、相互取长补短,以实现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社会伦理道德意识也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亲近性道德向现代陌生人伦理的转变.由于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体系式微和现代社会的公共道德的缺位,再加上缺乏有效行政监管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为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在公平的原则下,建设以诚信为核心,以信任为基础的现代陌生人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区成员的互动模式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在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和面子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探究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路径,需按照“一核多元”的思路,重构新时代人情和面子的文化内涵和运行机理,着力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2013年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究报告(2012—2013)》披露,"目前,中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人。"这份社会心态蓝皮书发布后,在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20世纪之交,美国成功完成了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但经济垄断、环境污染、贫困失业、劳资冲突、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更可怕的是,这些“社会病”也腐蚀了美国公民的价值观,不少人盲目崇拜盘剥劳工的资本大亨.将弱肉强食视为理所当然的丛林规则,整个社会弥漫着“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中国社会已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的“陌生人社会”转变。在“陌生人社会”下,城市青少年的行为、思想和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必须适应城市青少年行为和思想的变化,积极回应青少年的需求,建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青少年工作体系。从顶层模式设计建立城市青少年工作体系,关键在于城市共青团组织积极构建枢纽型组织,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心态呈现了一些积极特征:第一,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总体处于高位水平,美好生活体验人数占比呈递增趋势;第二,社会公平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第三,社会信任也呈增长趋势,一般信任明显提升。但疫情对民众社会心态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影响到了民众美好生活需要与美好生活体验,民众更加看重个人物质维度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其满足;受疫情影响社会总体安全感出现了下降,表现在个人信息安全、医疗药品安全、食品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总体社会参与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在为帮助受困受灾的人而捐款捐物、帮助陌生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方面。  相似文献   

11.
潜规则下的熟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为官应不应酬直接关系到其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吃请历来是中国官场上的公关秘笈与通行证,再硬再铁的制度也会在觥筹交错中被酒精泡软,再严格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被无孔不入的人情关系扭曲腐蚀。2006年3月14日,又有121名民营企业老板拿着结业证走出中共中央党校的大门。这已是该校对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65“期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数据显示,仅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已办60多期,有近万名学员。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结交朋友”被许多学员视为收获之一。新疆某水泥制品厂厂长说,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一帮朋友“,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因此,关于熟人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要求。那么,如何通过扎扎实实的政治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的转变、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熟人社会存在的根源、内涵、演变、流行、影响、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让大家从中受到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位于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资本的下降,其原有的“熟人社会”变成了新的“陌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网络与信任,行为容易“失范”。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安全的基本策略是建立规范、构建网络、建立组织、重建信任,以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这已经初步为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实践所证实。要更有效地维护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安全,就必须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形势变化,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变革,加强社区建设,促进政府管理力量与基层组织的合作,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形成警察与基层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建立规范,促进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努力增进这些地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由"熟人社会"转向"半熟人社会"甚至"陌生人社会"的过程则标志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社会由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进入价值观多元、冲突复杂多样的断裂社会,在当下社会变革、纠纷多发时期,人民调解特有的自愿性、合意性、高效性,对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居民的楼道,既是每户住宅的房屋公摊面积,可视为家的延伸,也是楼道所有住户的公共空间,好比人际交往的渠道。如何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楼道里洋溢邻里亲情,充满家园温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给出的答案是: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问题处置为导向,以关系凝聚为导向,通过选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化解人心隔阂,构筑“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是传统熟人社会与现代陌生人社会下两种不同的信任模式。人际信任主要是通过熟悉度、道德舆论、良知、信念等非正式制度维系,制度信任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等正式制度维系。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基础需要从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转变,即从文化约束转向法理制度、人格品质转向制度契约。当前社会信任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中国传统的人际信任基础上,顺应现代社会中制度信任建设的缺失,加强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的社会信任也正在经历转型,主要面临着三种由内到外的转变,即从户口所在地内流动到户口所在地外,从计划体制内转移到市场体制,从熟人圈内延伸到熟人圈外。由于"三内"向"三外"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心态 当社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各种平时隐藏着的声音都会冒出来。如果不及时正视,处理失当,矛盾不能化解,这种声音可能会在传播中加速、强化甚至异化,并借助群体的力量,弥漫为一种普遍性的集体意识或群众心理,渐渐固着,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心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心态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只有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心态才会趋于常态。因此,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是理性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三聚氰胺”等恶性事件逐步拉开了企业诚信危机的大门。为追逐企业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民族的利益、牺牲子孙的未来,这样的事件为何如此频发?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中,难道企业家只能沦为追求利润的动物?一个个被视为“社会精英”的企业家,却干出了缺乏人性的事情,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熟人”开的一家电器商店买只电源插座,说是30元让我5元,后来在另一家商店发现仅售15元。找上门被“熟人”宰了10元钱,还欠“熟人”一笔人情债,真是一不小心就吃了“熟人”的哑巴亏。 在社会日常交往中,接触的人既有“熟人”,也有“生人”。和陌生人打交道,人们一般怀有警惕性,不容易上当吃亏。但在现实生活中,上“熟人”的当、吃“熟人”的亏、甚至被“熟人”拉下水的事,却屡见不鲜。因为是“熟人”,买东西不好讲价,挨了宰也说不出口;“熟人”来借钱借物不好拒绝,哪怕是黄鼠狼借鸡──有借不还;因为是“熟人”,送礼上门,不好意思退…  相似文献   

20.
孙荣耀,一个副厅级干部,通过妻子金乐勤受贿31.4万元,结果双双被判刑。在侦查阶段已如实供述受贿事实,却又在庭审中当庭翻供——夫妇俩表现出的这些矛盾心态,表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权钱交易被一些人看成合情合理的东西.这是相当可怕的。 通过此案分析贪官矛盾心态,我们是想说:反腐败,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矫正一些人扭曲的价值观,重塑或建构起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从政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