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德宁 《前沿》2014,(9):182-184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主题文化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千城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立足于城市地域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战略性地选择并确定城市主题文化,并以此为指导建构城市空间形态,打造出主题鲜明、形态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城市文化,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春红 《岭南学刊》2013,(1):115-118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城市最终为的是一种富足而文明的生活。文化即人们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文化为的也是一种高雅而惬意的生活。正因为"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价值追求,使得现代城市与文化紧密相连。随着21世纪全球城市化浪潮的到来,文化日益成为与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关的无形力量,驱动着21世纪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征集城市精神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塑造自身本质胎记和文化识别的城市精神。之所以出现提炼城市精神的热潮,一方面是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新兴城市在物理景观上越来越趋同,为规避空间迷失,为了防止“找不到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将武汉市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纵观国内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地域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提炼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打造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并对武汉市城市文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本文重点是将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乡村相对应而存在。关于城市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般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个层次。如果说物质属于城市的文化“表层”,制度属于城市的文化“中  相似文献   

6.
李云 《群众》2007,(11):36-37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却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磊 《中国减灾》2010,(10):20-22
城市是一个有机复合体,每个人对城市有着不同的理解。纵观中外城市的构成,除了通常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外,还越来越强调与城市高速发展“快跑”中凸显出的安全防灾文化。虽然说优秀的建筑可以“点亮”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流动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向发达城市聚拢,成为“旅居”发达城市的过客。新城市移民的到来。充实了城市的劳动力,提高了城市原有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不可忽视的是,伴随着新移民进城的还有新移民所代表的文化。新文化的加入,使得原本单一的城市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矛盾也随之浮现。  相似文献   

9.
《政工师指南》2010,(2):45-45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的支点,是人类艺术的集合,展示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全过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但中国大多数城市只是人群聚居的场所,发展立意不深、没有活力、没有灵气、没有个性、攀高比大、崇洋媚外、窒息环境、人为物役,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进入80年代后,在对城市发展没有取得深刻认识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1,(2):92-93
俞思念在《学习论坛》2010年第8期撰文认为,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兴起逐渐进人关注点中。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兴起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意义,发挥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作用,形成中国文化建设的蓬勃气象,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百花园和众多文化流派,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自1986年至2000年,钱学森先生与我的通信,现在保存完整的共有56封。信的内容包括山水城市、建筑科学、建筑哲学与建筑文化等。1992年我将《奔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城市科学纵横谈》一书寄给钱学森先生,同年10月,钱老复信中提出“山水城市”这一“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结合”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据资料记载,钱学森山水城市构想的提出与深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说“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见诸文字是出现在1990年7月给吴良镛教授的信,可是孕育钱老这一构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一座城市的特色、个性、魅力,是由诸多因素构筑而成的;其中文化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化建设虽然取得重大成就,但也留下了“千城一面”的遗憾。钢筋混凝土铸成的高楼大厦、充满浓厚商业色彩的城市综合体以及过度化的旅游开发使许多城市失去了众多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泯灭了城市应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中世纪的城市文艺复兴,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形态.当代中国正值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变迁期,而城市是这个时代社会与文化转型的集中地,中国城市的"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是一种城市文艺复兴意义上的结构性变迁,我们应该在科学的认知上、理论的研判上、学术的研究上及社会发展的应用上有所准备,创造超前意义的认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苏星 《当代广西》2011,(18):21-21
一座好的美术馆,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拓宽城市的精神空间,增强城市的可读性。可以说,美术馆打造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底蕴,承担着启示文化、引领文化思潮的责任,美术馆应该成为城市文化的“孵化器”。秉着这一理念,作为广西第一家民营美术馆,邕江湾美术馆建馆4年来,积极推出好的艺术家,推出好的展览,收藏好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7.
庞桂美 《青年论坛》2011,(2):149-153
城市文化是指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现存建筑及风格等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又是指一个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直接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当今时代,培育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以古齐文化为主脉,在欧陆文化碰撞交融下的青岛文化,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平民化特性,青岛的海派文化特色孕育着休闲文化功能。奥林匹克精神为青岛文化与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软实力指基于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所表现出来的地区文化生产力、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它由地域历史文化、地区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品牌、城市精神等要素构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基础良好、区域中心优势突出等优势,但也存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缺乏创新、文化供给能力不强、现代城市品牌设计缺乏等不足。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彰显城市风格和特色、优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济南城市精神、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城市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固有的民族文化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现存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困难性有自然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短期行为所造成的人为破坏。本文侧重于城市有形文化——古建筑群和传统建筑群保护的分析,并从城市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与经济资源的角度,论述其对城市经济长期发展的作用。本文的公共政策部分主要借鉴国外城市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首先崛起于西方艺术和建筑领域,在这之后的20年间它已经浸渍了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后现代主义正扮演着极其微妙的角色,它将一步步走向前台。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综合统一体,必将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