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春秋》2021,(1)
正左丘明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曾任鲁太史,晚年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之为盲左。他所作的《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司马迁编写《史记》的重要参考书目;所作《国语》开创了中国国别体史书先河,对后世传统史学影响深远,被尊称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孔子尊左丘明为"君子",谓与其同好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秉笔直书,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8,(5)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太史(亦称左史),有名著《左传》、《国语》传世,是与孔子齐名、同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孔子对左丘明十分尊敬和赞赏,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见《论语》)。《左传》、《国语》亦是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试论史学与经学之分途李金河我国的史学源远流长,自孔子修《春秋》、左丘明作《左传》始,经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奠定了纪传体史书的基础,班固撰《汉书》立皇朝史撰述“正史”的固定格局。武帝以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成为儒家经学的一统天下,史学亦完全附翼于经...  相似文献   

4.
《左传》自先秦成书至西汉,一直处于潜滋暗长的阶段,学者“传训故而已”。直至刘歆的出现,《左传》才异军突起。《移让太常博士书》标志着第一次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正式开始和整个经学发展演变的重大转捩。从刘歆出外补吏复起到《左传》等古文经传得立于学官,确实与王莽的大力扶持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肇始者,是司马迁《史记》开篇第一卷首先记述的英雄人物,历来被尊为“人文初祖”,成为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时代发明甚多,其“土德之瑞”与“垂裳而治”又是深入分析与探讨黄帝故里故都所在以及黄帝文化对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切入点。一、“土德”“垂裳”原义考《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大家都知道,这是按五德终始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来解释历史的,正如《史记索隐》所言“: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  相似文献   

6.
读书     
<正>《史记讲座》韩兆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59.80元本书是作者几十年来研究、讲录《史记》的精华,由"司马迁其人""《史记》其书""名篇解读"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力求用新视角、新观点、新证据,揭示司马迁的生死观及其与汉武帝的矛盾、《史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不仅在史学、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经济思想领域亦有独特见解。他十分重视社会经济问题,在《史记》中专辟《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来关注经济,以如椽之笔论述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其基于对人性认识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财富|求富的结果不同,导致社会贫富差别,这是自然的社会现象|农、虞、工、商等部门的经济活动是自然形成的,手工业、商业和农业同等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调节机制,故最好的政策是顺应经济发展的自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富商大贾立传,高度评价他们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的智慧与才干,高度肯定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这与后世鄙薄商人与商业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既有史学的真实,又有文学价值,我们称之为“史传文学”,如,记言的《尚书》,记事的《春秋》,编年体的《左传》、《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以丰富文学魅力表现的著作,却是司马迁首创。司马迁,字子长(约生于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即公元前一百四十五年,卒于西汉武帝征和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七年)。生于夏阳龙门,今日的陕西省韩城。《史记》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
朱光宝 《求索》2005,(9):143-146
本文认为《史记》作为历史著作而具有重大文学价值的原因在于其价值取向的正义性、远大性和主题思想的崇高性、深刻性;还在于司马迁创作《史记》时内心的冲撞性;更在于司马迁写出了历史人物丰富的情感活动、隐秘的情绪心理世界以及其中的矛盾,从而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生活”。  相似文献   

10.
张魁星 《乡音》2015,(1):43-44
如果把司马迁的扛鼎巨著《史记》比作浩瀚的文化海洋,那么李保平先生的新作《大写的智慧——品味太史公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大写的智慧》)就是作者畅游其中辛勤采集的智慧之贝。千百年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司马迁通过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皆对后世产生了广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思想,学界讨论不多且欠深入。我们认为,《史记.天官书》是该思想的集中体现,由其中的"三五"之说可知,"究天人之际"思想的实质就是究"天命",重在探究人类社会变化特别是"王权更迭"是如何受"天命"支配和控制的。司马迁推究"天命"最主要的手段是《天官书》所阐述的星占学,此外,还有历法、日者、龟策、封禅等。尽管司马迁有怀疑"天命"的个别论述,但就《史记》全书的基本思想来看,司马迁是相信"天命"的。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在这部伟大著作中,司马迁就如何提炼历史题材,如何塑造历史人物的鲜明形象,提出了一系列美学原则。本文试图以《史记》为主要对象,对司马迁的美学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著《史记》,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合传。对此,司马贞认为老子同韩非“静躁不同,德刑斯舛”(《补史记》序),不宜合传。明代黄震认为老韩合传,是史公为了明示道家之弊,“无为自化,则其弊不得不出于刑名”(《黄氏日钞》卷四六).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早期历史叙事中的叙事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至西汉是我国古代史学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中足以构成史学发展阶段性的著述有《春秋》、《左传》和《史记》。《春秋》处在中国史学的草创阶段,其叙事极其简略;《左传》处于历史叙事的成熟阶段;《史记》处于中国早期历史叙事的辉煌顶峰,代表了中国早期历史叙事的最高成就。三部历史叙事文本的叙事者处于不同的位置,《春秋》的叙事者出现在本文的叙述层,《左传》的叙事者出现在本文的故事层,《史记》的叙事者以明确的身份“太史公”出现在交流层。  相似文献   

15.
<正>循吏讲究理性,恪尽职守;能吏善于解决棘手疑难问题"能吏"与"循吏"本身包含着官员品质和岗位类型的不同分类,包含着社会对他们的不同评价和价值取向。对于能吏和循吏的准确理解,我们需要结合古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体制,从历史渊源梳理的基础上加以把握。司马迁的《史记》在列传之中特设《循吏》、《酷吏》两目,这一体例为他身后撰写正史的史家所承继。司马迁在《自序》里说,循吏是"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该定义其实十分精准。循吏尊重法治,讲究理性;所谋在于长远,不追求  相似文献   

16.
范蠡在陶山     
史料中对于范蠡的归宿问题记载并不多,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取史料来源于越国典籍《越绝书》,在卷十三《外传枕中》最后一句提及:"范子已告越王,立志入海,此谓大地之图也。"范蠡后半生的资料索取,应当归功于司马迁,分别在《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予以记述,但对范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7.
历代史家几乎不约而同地会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二者的异同优劣加以对比。《史记》因将项羽列入本纪,对汉武和景帝皆有贬词,并抨击酷吏,张扬游侠,所以历来被腐儒们诬为“谤书”;其中尤以《货殖列传》遭到非议最为强烈。首先反对的是班固的父亲班彪,他认为司马迁“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班固也讥讽《货殖列传》是“崇势利而羞贱贫”。北宋思想家李觏则谓司马迁“猖狂”,“闻道寡”,而大赞班固。 其实,班固生活在儒家纲常已经在《白虎通义》中趋于定型僵化的东汉时期,难逃重义轻利的思想窠臼,所以无论胆识,…  相似文献   

18.
刘昶 《求索》2012,(10):142-144
茅坤编选《八大家文钞》的触因是唐顺之对"韩、柳、欧阳、曾、王、三苏"八家文的推崇,而汲取古文精髓以助时文创作才是茅坤编选《八大家文钞》的根本动因。因为在茅坤眼里,时文与古文精髓相当、法度相通,可以古文笔法写时文,以时文框架装古文。所选的八家文乃"古六艺之遗",时文创作时,可以把八大家的古风之气融入其中,从而体现"代圣贤立言"的宗旨。本文以茅坤给《八大家文钞》所作的总序和小序为文本,考据八家文与明时文之关联,认为茅坤编选《八大家文钞》"大抵亦为举业而设"。  相似文献   

19.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罕见的天文学史文献,也是司马迁著《史记》以"究天人之际"思想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对考察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具有重要价值。《天官书》文字古奥,专业性强,号称"天书",今人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对历代《天官书》天文学和星占学方面的研究情况予以梳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颗是与《史记》齐名青史的《资治通鉴》。前者是司马迁编纂,后者是司马光编著。司马迁与司马光,都崇尚名节,光明磊落,忍辱负重,忠君爱国,为丰富和充实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宝库,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