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亚玲 《传承》2014,(3):60-62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论断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人的劳动实践出发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当前我国正处在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会新 《前沿》2008,3(2):17-19
和谐社会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互动共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特别是其中有关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和谐社会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揭示其必要性及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虹  吴楠 《前沿》2008,(1):41-43
通过追溯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揭示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革命性。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本质是经济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市民社会应建立在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需要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需要是人追求自身对象的本质力量,需要及其实现是个历史过程.马克思需要理论启示我们当代构建和谐社会要全面开发人需要的动因作用,合理引导人的物质需要,合理规范人的交往需要,在人全面满足实现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李京 《桂海论丛》2010,26(5):16-20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学说,但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政权都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所取得,因而在传统意义上一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关于革命与斗争的理论,于是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思想长期被深度地遮蔽起来。廓清我们党从"革命马克思"向"和谐马克思"重大历史转变的脉络和走向,澄清曾经被历史误读"革命马克思"的传统认识,重新认识马克思和谐社会的思想本质,重塑当代中国"和谐马克思"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主义本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神实质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过程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是相一致的。研究社会主义本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性地、健康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造成人的异化状态以及发展的片面性,探讨了人的本质、生存、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些思想对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社会发展进人高速度推进和高风险挑战共存阶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提高政府能力的战略要求。本研究报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为、政府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能力、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等焦点问题,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展开研究。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基本观点,对于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目标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理论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兼顾公平与效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从实践角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不尽如人意,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就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否定的肯定,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形态。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存在着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读。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思维模式,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突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内涵,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从根本上指导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和实践的健康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兴 《今日浙江》2006,(22):25-2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深刻、具体,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属性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必然联系,是指事物存在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提出了求真务实和解放思想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原则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以思想批判为逻辑起点,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以科学维度为理论支撑、以价值维度作为对未来社会设想的最高要求。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振书 《前沿》2009,(3):195-197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研究在学术界经历了两次高潮,一次是1992年邓小平系统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之后,另一次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认识及理论突破,带动学术界掀起对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的新高潮。在第二次研究高潮中,学术界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几句话的意思非常清楚,但寓意却又十分丰富和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的是时代背景、客观条件和现实任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指政治思想和组织实施上的保证,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则是本质和核心.应该肯定,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解为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题中本有之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崇高理想而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基本要义.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