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到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命运。周恩来生前十分关注我国的农业建设,曾提出了许多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遗产之一。一、农业是一切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指出:"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1]p855农业是人类社会一项古老的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它"是整  相似文献   

2.
立足新时代和中国基本国情,习近平就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兵团团场与农业科技园具有天然耦合性是由各自所具属性决定的。而且,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处理"三大关系"的平台和途径。同时,兵团农业科技园建设要特别注重现代企业制度、开放式经营、资金及技术保证和综合效益等要素,这是农业科技园成功运营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现实条件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却没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尝试对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论证,并试图找到我国劳动力转移没能有效促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原因,旨在为实现农业劳动力适度有序转移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农业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功不可没.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受到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现实条件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却没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尝试对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论证,并试图找到我国劳动力转移没能有效促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原因,旨在为实现农业劳动力适度有序转移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地域广大,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发展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征。这决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任何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的农业为基础,就必须依赖外国的农业作为基础。 在我国,由于下述原因,农业的基础地位显得更为突出: (一)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有73.73%的人口在农村,而发达国家一般仅占3—6%之间。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4年为18.8%,发达国家仅为2—3%。由此可见,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懂弄通这一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当历史把领导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托付给邓小平时,他记取了党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把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作为设计现代化蓝图的基本前提,把依据中国国情进行建设和改革作为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从而使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金华宝  王涛 《探索》2013,(1):114-116
2012年12月12日,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在重庆市委党校召开了“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专题座谈会.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做主旨发言.来自重庆市内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主体与实施路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三类产业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虽然大家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持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但每位学者都充满自信地回顾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乐观地展望中国农业现代化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示范引导、辐射带动,把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技术、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办法大面积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功探索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在新形势下,搞好农业报道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搞好农业报道,使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促进作用,是每一个报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文清 《世纪桥》2012,(3):56-57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明确指出,在2050年前后,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中国能否如期、不降低标准地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困境尤其是制度困境,对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建成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制度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冲破这些困境的路径选择,以期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应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认清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浙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认识,提高领导水平,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  相似文献   

18.
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信息化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杰 《探索》2003,(5):62-63
21世纪是信息经济的时代,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世纪,信息化正在逐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亦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东部地区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沿海地区要思源思进,再创新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沿海地区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必要性1.从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冲击看,农业现代化问题非抓不可。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为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的手段或措施 ,它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但农业产业化不能取代农业现代化 ,它实质上只是农业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并不能解决农业现代化系统运行中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