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论坛》2011,(11):60-60
多地楼盘降价引发“业主冲击”风波,有的售楼处遭到老业主打砸,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有不少网友质疑,所谓的“业主围攻降价楼盘”事件有可能是开发商唱的一出“苦肉计”,意在给政府施加压力放松楼市调控。  相似文献   

2.
陈弋 《民主与法制》2011,(33):22-23
“钱付了、贷款还了,可大半年下来,房子压根儿没见着,房价倒缩水三分之一,开发商不给个解决办法,我们全体老业主都不能接受!”10月23日,位于嘉定区双单路上的两个楼盘销售点,因开发商大幅度降价,愤怒的老业主们将售楼处“团团包围”讨要说法。据了解,随着政策调控的效力逐步增大,愈来愈多的开发商开始选择大幅打折促销,不过,当外界为降价之声而叫好的时候,此前“高价”购房的老业主又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3.
刚买不久的房子跌了,开发商应不应该补偿高位入市的老业主损失?从深圳到北京,从武汉到东莞,许多开发商,都面临着老业主们的另类“维权”。为了达到目的,有的业主甚至选择过激举动以胁迫:深圳的半岛城邦业主是以是以“断供”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突然而至的高温导致用电激增,郑州出现大面积停电,我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的父母居住的小区也未能幸免,于是业主打出条幅在路口维权。而网友“慎独小猪”发出微博。  相似文献   

5.
业主维权因其暗含社会转型的时代命题而得到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研究者多着眼于维权行动对小区秩序格局"破"的逻辑而忽视了其对小区秩序格局"立"的逻辑。在业主维权实践中,维权只是业主暂时扰乱或打破小区秩序格局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修正小区秩序格局或建构新的秩序格局。后业主维权时期,业主维权中的公共精神启蒙转化为对小区公共治理的积极参与,业主维权中的理性妥协转化为小区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机制,业主维权中的被动性邻里萌芽转化为主动性邻里复兴,业主维权中对公共规则的诉求转化为公共规则的重建,以及政府反思和创新参与小区治理的方式,则是实现业主维权由"破"到"立"转变、建构小区稳定协调的秩序格局的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6.
李秀江  阮加文 《小康》2006,(2):66-68
在连续十余天的寒冷之后,2005年12月23日的杭州终于有了些温暖,这丝暖意,似乎是对南岸花城业主们维权的一份鼓励。但显然,“三九寒天”其实才刚刚开始。这个“三九寒天”并非指一年中最冷的那几天,而是突如其来的“公墓事件”,让南岸花城500多位业主感到“心寒”。“阴阳”两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业主维权的发展,城市社区正陷入利益博弈中。业主维权中各利益主体间存在四大博弈行为:权力之争、不完全契约、公地悲剧及羊群效应等。博弈背后存在"侵权与维权"的现实逻辑。唯有增强业主自身力量,实现社区利益的均衡和力量制衡,才能推进业主维权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剖析维权事件《同舟共进》:近年来社区维权矛盾比较尖锐,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例子,各位认为,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谢凯:业主维权事件的发生有几大因素。首先,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运作不规范,一些开发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垄断经营,利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漏洞牟取暴利。其次,业主在纠纷处理上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管什么问题,责任都归结于地产商;小部分人的利益带动羊群效应,造成所谓的维权。第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比较迅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重视的是从房改房到商品房的转变,而没有意识到把转变后应承担的义务告知业主。政府对小区的管理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门职责亟待理顺。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业主们似乎都是处于弱者地位,而物业公司是处于强势地位,处理业主和物业公司间纠纷的通常定位是业主的维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房价节节攀升的势头似有所遏制,不想因房价下跌而导致业主“暴力维权”的事件却相继在一些地方上演,屡见不鲜。于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词应运而生,那便是“房闹”。“房闹”,咋看之下是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因民事经济纠纷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市场的问题大可交由市场自行解决。  相似文献   

11.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广州市的民事纠纷中。有七成都与业主维权或房地产有关。而涉及住房维修资金的管理问题又成为业主维权的重中之重。2008年底。广州12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广州市涉及专项维修资金问题的楼盘和业主加入集体追讨的行列。专家指出。集团诉讼也许将为解决此类纠纷独辟露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房小区的急速扩展,由物业纠纷及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的业主维权活动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一种席卷全国的抗争运动。通过对全国9大城市的问卷调查表明,城市社区的物业纠纷问题具有普遍性,业主同市场组织的冲突最严重且易激化;业主维权冲突虽然总体温和可控,但是具有从"社区冲突"升级为"街头冲突"的可能;业主维权处于个体为主、松散联合为辅的阶段。究其原因,业主维权冲突是城市化进程中"公民权利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产物,是住房市场上游问题下游化的结果。未来,伴随人口结构老龄化、少于化和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因素,社区维权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强。要预防业主维权冲突升级扩大,主要是解决业主权利维护的制度问题,应当在对住房市场动态预警的基础上,调整法律法规,促使业主与市场主体"权益平衡",发挥业主同市场主体的协商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嘉定区一处楼盘因大幅下调房价,引发已购房业主不满,数百名老业主包围售楼处讨要说法,致售楼处一片狼藉。而对业主的冲击,开发商避而不见,售楼人员一个个默不作声坐在一边。冲击进入第三天,开发商决定取消降价计划。(《中国日报》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10日淘宝新规的颁布,引发了淘宝商城小商户集中攻击大卖家的“淘宝围城”事件;同月23日位于上海嘉定区的两个楼盘销售点,因开发商大幅度降价,又发生了愤怒的已购房业主将售楼处“团团包围”讨说法的事件。2011年10月份发生的两件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件,又好像存在某些共同点:一是都引起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二是都出现了“围攻”的行为。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据媒体报道,到11月底,位于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的依莲轩小区,业主为停车与物业公司激烈冲突已持续近2个月了。许多业主每天将小区的两个出入口堵住,并造成门口的道路一时瘫痪。冲突造成许多业主每天回家不方便,同时也造成周边一些道路的堵塞。在维权行动中,业主与物业公司几次差点爆发肢体冲突,使得这片本来很和谐的社区充满了火药味。"维权,这个话题,似乎已成为商品房永远的痛。今年以来,业主与开发商、物业的纠纷不断,口水战、大字报战,此起彼伏,短兵相接、肢体冲撞也不再新鲜。一时间,沸沸扬扬,买房人“维权”之声四起。"据中消协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6.
文载 《现代领导》2011,(11):13-13
与崇尚契约精神的西方商业思维相比.退房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沪上资深房地产业内人士柴一峰直言,当前市况下,不降价促销,销售难有起色,但如果降价,一旦遭到业主退房,事情就更加复杂、棘手。  相似文献   

17.
5月9日,“平和县党员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在平和县劳动保障局一楼举行揭牌仪式。为全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支持非公党建的非党员业主和广大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扶持、择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代理、扶贫帮困、技能培训和维权保障等全方位的创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8.
市县短讯     
《今日浙江》2010,(6):60-61
杭州:制造网上第一个24小时自助维权平台 近日,淘宝网宣布其消费者维权平台上线,并向消费者承诺“你敢买我敢赔”。消费者可以通过维权平台24小时自助维权,随时监督投诉进展情况。据了解,24小时自助维权平台将在淘宝网首页显著位置设立入口,消费者可直接点击进入:这使得“维权入口”和“消费入口”一道,成为消费者登陆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圈的第一入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9,(12):15-17
近年来,长沙市妇联针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维权对象多元化、维权内容复杂化、维权领域广泛化等特点,不断优化维权工作环境,创新维权工作机制,打造维权工作品牌,构筑了“政府领导、妇联主管、各部门共同负责”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有效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市妇联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12,(11):36-37
一、创新“双维双促”机制。构建妇女维权工作新格局 “双维双促”机制是构建社会化、开放式妇女维权工作格局的创新,即通过维稳促维权,维权促维稳。自治区各级妇联通过争取党委政府、综治维稳部门的支持,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内容、妇联干部、妇女维权骨干队伍纳入各级综治维稳平台参与维稳,同时借用综治维稳部门的力量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构建了“党政领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县、乡、村、屯、中心户齐抓维稳维权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