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人团,是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这其中又有最高三人团、中央队三人团和军事三人团之分。 最高三人团:红军长征前,组织指挥红军西撤,准备长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广昌失守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但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只在少数几个中央领导人中秘密进行,于是,便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主持筹划战略转移的三人团。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在华期间化名李德,笔名华夫,德国慕尼黑人,共产国际派驻…  相似文献   

2.
第十一回 为革命感恩人民获情报南线谈判 话说红军在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步步败退。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军九个师涌进了广昌城。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4月中旬,蒋介石集中兵力向中央苏区大举进犯,用11个师分两路进攻广昌,企图从北面打开中央苏区的大门。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调集红军主力坚守广昌,由博古、李德赴前线直接指挥,调集红军主力一、三、九军团的9个师同敌人"决战"。在国民党军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下,红军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广昌已难以继续坚守。4月28日,红军被迫撤离广昌,转移到贯桥、高虎垴一线继续  相似文献   

4.
<正>张爱萍和彭德怀相识于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尽管张爱萍小彭德怀12岁,但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像交往甚久、相知很深,见面没有寒暄语,眼神常道肺腑言。这也许就是古人讲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缘故吧。后来,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包容、体恤、严管,真诚、  相似文献   

5.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到达中央苏区,“左”倾冒险主义者把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这位国际顾问的身上,把军事指挥大权交给了这位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使李德成了在军事指挥上的“太上皇”。李德到达中央苏区后,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一开始就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苏区~寸土地”的冒险主义作战方针,完全否定了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致使中央红军在敌人主力与堡垒之间连续作战,不仅未…  相似文献   

6.
1933年9月下旬的一天,中共上海局给瑞金的临时党中央发了一份电报:李德和群仙将于近日从粤闽交界的大埔城、上杭县境进入苏区。(群仙,即刘群仙,博古夫人) 临时党中央接到电报后,当即指定项英负责做好接待李德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中央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人奥托·布劳恩,中国名字李德,1900年出生,1933年担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是导致当年中央苏区毁灭的直接责任者,受到彭德怀的面斥"崽卖爷田心不痛"。但李德究竟是谁,却始终是个谜,他到中央苏区前的履历更是莫衷一是、混乱不堪。本文试图就此作一较为系统的探讨。从德军俘虏变身苏军情报局"元老"苏军情报局成立之初,18岁的李德就是其中的骨干。据李德当年的翻译伍修权回忆,李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参加德国军队被沙俄军队俘虏,后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由于当时他  相似文献   

8.
上书军委慷慨陈词第五次反“围剿”开始的多次进攻作战,均遭挫折。这使彭德怀对李德的指挥由怀疑而感到不满了。他发觉李德极少上前线,只是躲在他的“独立房子”里,凭着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指挥作战。而那种地图还是北洋军阀时代留下来的,对这一带地区只是间测,根本没有实测过,有的地方连方向都不对。李德在图上划线指挥,部署部队,不容许改动,而且,中革军委的指示、命令和部署,常常是越过方面军总部,直接下达到各个军团,前方指挥常因此失调。这种领导方式完全“抹杀了”“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③。特别是1934年1月六届…  相似文献   

9.
柳守忠 《湘潮》2008,(5):50-51
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地采访。3月22日,巴金和其他17位文艺工作者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见面。会见中,彭德怀以他的朴实和气度,吸引了从国内去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他坚定的正义立场和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感染了所有会见的同志。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陷入危局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挽救了党和红军。大搬家式转移:出师即陷入危局1934年5月下旬,博古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广昌失守后红军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及李德参加了会议。李德建议:红军应退出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1.
正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曾用名华夫,早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8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1933年初,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对李德十分依赖和支持,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德。李德推行军事教条主义,导致红军作战接连失利,引起红军广大官兵的不满。但博古、李德不认真吸取教训,改变错误做法,反而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了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12.
广昌的今昔     
正背景介绍1934年5月15日,《红星报》第24期第3版刊登罗连保、胡月奴撰写的《用战争的胜利回答国民党军阀的白色恐怖》一文,揭露国民党军4月28日侵入广昌县城后,对苏区群众犯下的屠杀、奸淫、抢东西、强迫筑垒、拆房毁楼等罪行,并配发了钱壮飞所作《广昌的今昔》漫画组,将"四二八"以前、"四二八"以后的群众生活状态进行对比。"四二八"以前,广昌农民是快乐的,妇女是活泼的,房屋门板是完好的,家里有猪有鸡;"四二八"以后,广昌农民被强迫筑堡垒,妇女被强奸致死,房屋被拆成瓦砾,猪鸡被白军吃尽。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冲在一线。在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黑龙江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充分发挥出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援鄂医疗队:成立战地临时党组织1月27日深夜,黑龙江首批援鄂抗击疫情医疗队抵达武汉。在前往安置住所的路上,哈医大二院抗疫医疗队的19名党员迅速做出一个决定:成立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筑起疫情防控战斗前线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大陆学者一般都认为,林彪1934年所写《论短促突击》一文,是“左”倾军事路线的产物,是林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佐证。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继熙在《中国季刊》1980年6月号撰文,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林彪所提出的短促突击战术,与李德是不同的。李德提出在大部分重要地区构筑支撑点和“堡垒区”,以直接保卫江西苏维埃。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月,中华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王震作为湘赣苏区代表团党支部书记出席了大会。他这次来瑞金,还有向中央汇报湘赣苏区军事工作,讨论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问题的任务。此时,王震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共临时中央和李德继续推行军事冒险主义,强令红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积极防御路线,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完全抛弃了毛泽东在实践中给红军制定的一整套战略思想和军事原则,结果使红军很快陷入被动地位。湘赣苏区的情况也是十分令人…  相似文献   

16.
李德(奥托·布劳恩)在《中国纪事》一书中这样写道:“第五次反围剿中,肖劲光在黎川城不战而弃,带领他的独立部队仓忙撤退,把赤色的黎川城以及红军用血肉换来的一部分军事装备送给敌人,做了敌人的内应……”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正是根据这一“罪状”,对红七军团政委肖劲光,在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实行了“公审”。这就是发生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起重要冤案“黎川事件”技川城厂,肖劲光两度“败北”l优3年叩,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黎川3降为战略要地,成为敌我双方争…  相似文献   

17.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2):11-21
距离陕北越近,张国焘心情越是忐忑。1936年10月10日.他致电中央,提出尽早与毛泽东见面,询问会面地点。当时,毛泽东和中央机关驻在保安,路途较远,彭德怀带领的红一方面军前敌指挥部驻打拉池,距会宁仅两日路程。中央决定先派彭德怀代表红一方面军主动去会宁会晤张国焘、朱德,然后再派周恩来代表中央从保安前往迎接。  相似文献   

18.
1934年4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展开第五次“围剿”。“左”倾错误领导人为保卫苏区北大门,组织了临时野战司令部,博古任政委,“洋顾问”李德成为实际上的总司令。 由于博古、李德的瞎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的形势日趋严峻,广大红军指战员感到十分不满,然而,迫于博古、李德的威势,大  相似文献   

19.
广昌高虎脑战役历史意义不可低估胡叔敏由于王明等人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就在中央红军主力举行战略转移前夕,在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境内,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殊死大搏斗,这...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2,(7):42-42
“大跃进”时期,彭德怀到某三线社区视察。有一天,指挥部的同志陪同他驱车前往位于云南省境内的仁和镇。一下车,彭德怀就要到附近的农村去转一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