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与贫困、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探析贫困文化的内涵、性质及其成因与影响并试图从社会支持的各个层面对贫困文化加以改善,对改变贫困人口的观念,提高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耿达 《思想战线》2021,47(5):130
文化扶贫实践是赋予贫困社区与贫困人口以文化动能,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贫困社区的文化能人、文化自组织是文化赋能的重要载体,基层政府是贫困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重要力量。文化扶贫实践的成效,取决于乡土社会内部的文化资源网络与政府制度供给的文化服务平台之间的耦合程度,同时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及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对于促进社群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发挥了关键作用,进而成为推动社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文化路径,在于发挥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与社区自组织的运行能力,协同联动赋予贫困社区与贫困人口文化动能,达成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云南贫困人口6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10,是典型的贫困省区之一,具有贫困的一般特征: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人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低、人才外流严重、投资额低下且效益不高等等。同时,又具有异于其他贫困省区的特征:贫困面大、贫困县多、贫困程度深、因自然灾害频繁脱贫巩固率差、返贫率较高、尚未开发的资源较丰富等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云南的脱贫思路探讨具有一般与特殊两者兼顾的内涵。脱贫思路之一:摒弃等待依靠外来扶贫的思想,树立主动迫切的自来…  相似文献   

4.
从基本人权的维度看,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关乎基本人权——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权,在此意义上扶贫是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从科学发展的维度看,无论是客观意义上的贫困还是主观意义上的贫困(即"相对剥夺感"与心理贫困),都关乎社会公正、和谐与发展,故而扶贫既是发展要务也是改革要务。从国家治理的维度看,贫困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扶贫既是政府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既需要运用传统手段更需要推进依法扶贫。  相似文献   

5.
黄焕汉 《岭南学刊》2009,(3):120-123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与文化两者的核心分别是人们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发挥指导作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与文化两者关系紧密,但又具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一旦意识形态对人们的各种生活领域都进行控制时,就必须会导致意识形态的泛化和文化的僵化。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价值观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坚持“双百”方针,促进文化产品的丰富多彩和思想自由;加强现代传媒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促进各种价值观在社会上的传播与传承,才能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阳剑兰 《求索》2010,(6):70-71,20
作为穷人特有的规范和价值观,贫困文化具有自身的诸多特质。但就其实质而言,它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不求进取的价值观。因此,要消除贫困文化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手段,而更应诉诸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的扶持力度与部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速度出现了反差,且出现了“脱贫——一返贫—一脱贫一一返贫”现象,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我们的反贫困战略。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以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不仅仅是物质资本的匾乏和生态环境的恶劣,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化上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上的贫困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民族贫困地区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观念、效益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但是从民族贫困地区的现实来看,“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城市贫困人口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贫困人口中 ,既有相对贫困 ,也有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即实际可支配收入不断减少 ,或收入虽有所增加 ,但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 ,与高中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使生活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绝对贫困即没有收入来源 ,全靠社会和政府救济 ,或虽有微薄收入 ,但这种收入极不稳定 ,不足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城市绝对贫困人口问题。一、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目前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大约有十类 :1 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内夫妻一方或双方下岗 ,失去多年赖以生存的工资、奖金和其…  相似文献   

9.
贫困人口的形成,不管是宏观原因还是微观原因,都有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按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下子消除贫困,也不可能回头再走“大锅饭”的历史老路消除贫困。要循序渐进地解决武汉市贫困人口问题,政府应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公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罗蔚  洪丰 《公民导刊》2011,(10):12-14
忠县,一个享受国贫县待遇的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87个贫困村6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为7.4%,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在全市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中居13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卫生组织于2012年提出"全民健康覆盖"的概念,并指出全民健康覆盖是可持续发展和减贫的关键构成部分。全民健康覆盖强调了健康在减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致力于研究贫困和国家福利问题,认为一国无论是贫困问题还是健康问题,其解决都需要政府干预,这也是考验一国的国家能力——提供普遍性的民生服务。健康扶贫既涉及到贫困人口脱贫又涉及到贫困人口的健康问  相似文献   

12.
诚信价值观设计合法性在于,它有充裕的文化底蕴。诚信价值观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人们意愿情感的覆盖和说明;二是诚信价值观基于对文化习俗凝结和自觉;三是诚信价值观具有最好内在动力——信仰,它构成诚信价值观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2016年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率先实施、惠及全省70多万贫困群众的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省人大代表阮培金对贫困人口数字的质疑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贫困与治理:基于可行能力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贫困究其本质是可行能力的贫困或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注、意力应从改变贫困的手段(通常指收入)转移到人们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亦即通过提供恰当的公共政策来提高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使其拥有实现他们有理由珍视的实际生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是提升贫困人口思维观念的一把利器。当前,文化扶贫的战略地位已经得到全社会认可,面对紧迫的扶贫工作,必须从文化扶贫入手,彻底改变贫困地区文化面貌,让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初探何万金,王为群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它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孤岛”效应与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是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省份,其贫困人口的数量占到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近1/10。同时,云南贫困人口的绝大部分又在空间上高度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空间民族合为一体的贫困分布格局,是当前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成因,理论界曾提出过许多不同的假说,归纳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有发展起点论(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建国前社会发育多处于奴隶社会乃至原始社会阶段)、人口素质论和自然条件论。这些假说初看起来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琢磨,却经不起严格的逻辑推敲。对于第一点,我…  相似文献   

19.
《今日广西》2010,(15):4-6
在我国,贫困问题一直阻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广西把整村推进和连片推进相结合,以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为核心,以覆盖贫困农户的产业开发、加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工作重点,使全区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广西贫困面大大缩小。广西依靠从中央政府的支持到各兄弟省区政府的援助,以及全区各族人民的不断努力,走出了一条从扶贫救助到实现共赢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贫困的规模现状及变化趋势张明尧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最近对城市贫困的规模、现状及变化趋势所作的调查显示,1995年中国城市贫困人口为1240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84万人。1995年城市贫困人口的下降得益于我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和各级政府采取的最低工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