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新的经济关系的出现,新的经济犯罪形式层出不穷,加上经济犯罪的多变性、隐蔽性等特点,其犯罪的结构甚为复杂。侦查人员必须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侦查机关及其办案人员所担负的侦查经济犯罪工作,是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凸现的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充满大量的矛盾。对待这些矛盾,侦查人员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善于把各个复杂的、对立的矛盾事物统一在正确的破案思维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原因解释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一直是犯罪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国外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解释经济犯罪原因主要理论有理性选择论、差别接触论、力量和诈欺犯罪的一般化论、整合解释论和无规范理论等。其中无规范理论适应了解读经济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即经济犯罪在事实上是个人和经济社会所不可避免的经济偏差行为,只是由于经济形态的改变,而产生了不同形态的经济犯罪。因此,长期以来无规范理论被理论界和实务界作为研究经济犯罪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被广泛引用。在我国,体制变革为经济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积累的负面效应是催生经济犯罪的原动力。制度冲突和深层次矛盾为经济犯罪的滋生提供了空间,少数权力腐败是经济犯罪的催生剂,改革时期社会心态的浮躁和相对被剥夺感是经济犯罪的重要思想原因,跨国跨境犯罪是诱发经济犯罪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犯罪不断增加,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犯罪方式不断变化,经济侦查部门迫切需要总结和探索经济犯罪的规律、特点,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有力的支持,经济犯罪情报的搜集成为公安机关迫切而又紧迫的任务,但经济犯罪情报模糊性、复杂性、离散性、专业性、经济利益性的特点又影响着经济犯罪情报的搜集,迅速明确经济犯罪情报的体系与搜集内容,组建经济犯罪人员资料、经济犯罪案件资料、经济犯罪犯罪组织资料、经济犯罪犯罪线索等子系统,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各种公密手段及时、全面搞好经济犯罪的搜集.  相似文献   

4.
上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经济犯罪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是经济诈骗案件成为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贪污贿赂犯罪突出,单位经济犯罪不断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经济犯罪将呈现长期化、国际化和手段现代化等特点。控制上海经济犯罪恶化的对策应是综合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5.
刍议经济犯罪的本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融合,经济犯罪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法律问题.在我国,经济犯罪这一概念所反映的本质特征,如果简单地说,就是破坏经济的犯罪或者是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经济犯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其类型越来越复杂,手段越来越专业,规模越来越庞大,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现行刑法在经济犯罪刑罚刑种的设置上存在很大不足,不适应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我国应在刑事实体法上加强对经济犯罪的处罚和惩戒,完善经济犯罪的刑罚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打防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经济犯罪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是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构建经济犯罪的打防战略 ,必须切实把握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 ,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 ,从中找出打击和防治经济犯罪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侦查思维必须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和要求。立体思维,是指侦查人员在思考案情时,从空间、时间的角度,上下、左右、前后纵横交错展开的一种思维方式。犯罪行为的立体存在性要求侦查的立体性思维。侦查中立体思维的实现途径有:时间维度上,从犯罪时拓展到犯罪前和犯罪后,从作案时间拓展到非作案时间;空间维度上,从地面拓展到空中,从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从主体现场拓展到关联现场,从作案地拓展到销赃地、住宿地等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原本不十分突出的经济犯罪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运而生,且发展的十分迅速和凶猛。新《刑法》的颁布及实施,大量的经济领域中的危害行为被界定为犯罪。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检察机关原管辖的经济犯罪案件转移由公安机关管辖。《刑法》所规定的经济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各类罪名已达94种,经济犯罪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能强、隐避手段多、暴露周期长。有些经济案件的发生存在着不同的背景,有的经济犯罪是在众多的“既得利益者”的参予下发生的,当公安机关依…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改善都必然对经济犯罪产生刺激,并带来犯罪数量的相应变化。当前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毒瘤,与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模型对经济犯罪进行经济学分析,降低犯罪收益,提高犯罪嫌疑人犯罪的代价即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并加强全社会的价值观教育,从新的视角寻找遏制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犯罪的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经济犯罪和一般的经济行为有着很多共同的特性,诸如,追求利润,理性选择等等,因此,借鉴经济学的成本和收益理论,结合心理学的行为选择理论,从新的理性犯罪人的角度出发,探讨犯罪人犯罪的风险选择模式,有希望能找出总结预防经济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形势较为严峻,为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控制力度,除了要增加对公安机关的司法资源的投入,加强经侦警力.提高干警素质外,还应当在立法上赋予公安机关以外的行政执法部门对经济犯罪的调查权,并与公安机关的侦查权有机结合.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犯罪不适用死刑或严格适用死刑,已是各国的通行做法。像中国这样死刑大量适用于经济犯罪的情况实属罕见。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有违刑罚的正当性、功利性和人道性的要求。因而,对经济犯罪取消死刑,代之以资格刑和财产刑,更符合世界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入世后,诈骗型经济犯罪、营利型经济犯罪、占有型经济犯罪将更加突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上经济犯罪将更加普遍,在我国境内进行经济犯罪的外国人将越来越多。但目前经侦队伍中存在着不熟悉世贸规则、刑事法律、经济业务、计算机技术和外国语言等与经济犯罪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在职经侦民警的岗位培训,鼓励其自学成才、实践成才,同时办好高校经侦专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经侦斗争需要的经侦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确界定骗取贷款和贷款诈骗犯罪这两类案件,对于有力打击经济犯罪、维护金融秩序,以及限制刑事司法权的盲目扩张、保护民事主体的经济自主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司法实践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对骗取贷款和贷款诈骗两类犯罪的形式区分,深入到实质界定,并结合损失数额的厘定,最终归纳界定这两类犯罪的明确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Y县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日益增多,该群体在为当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外来人口二代违法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犯罪的严重性也日益凸现。这不仅影响城市的和谐与发展,甚至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从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形式以及犯罪动机等方面对外来人口二代与外来人口第一代进行比较,得出外来人口二代犯罪的成因是缘于城市边缘人的困惑、自控能力的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加大等,并由此提出治理外来人口二代犯罪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为谋取不法的经济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现代经济犯罪的成因比传统刑事犯罪要复杂得多,经济体制改革、法制转轨.人口流动之类的社会因素均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经济犯罪。经济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一起经济案件可能导致一个或数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一些大案要案涉案资金数额巨大,给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经济犯罪往往与腐败现象紧密相连,经济犯罪滋生腐败,腐败行为掩护经济犯罪,极易引发上访等集体性案件的发生,威胁国家政权的巩固。  相似文献   

18.
将生态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理论成果运用于犯罪学领域,犯罪生态学得以重构,现代犯罪生态学由此产生。这是传统犯罪生态学理论的质的飞跃。从研究经济犯罪的角度审视,犯罪生态学的重构路径和学术价值在于:运用现代生态学学科概念、理论学说、观念体系,对犯罪现象、原因和预防进行分析;运用生态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的方法来减少犯罪产生的条件,达到从根本上抑制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不宜彻底废除死刑,但对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应区别对待.在我国对经济犯罪所设置的死刑罪名中.除五种犯罪适用死刑具有正当性外.大多数经济犯罪都不适用死刑.理由是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能有效地遏制经济犯罪;死刑刺激部分经济犯罪嫌疑人携款外逃.使国有资产流失.建议调整经济犯罪的刑罚体系,改革自由刑,增设资格刑,加重财产刑.  相似文献   

20.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经济犯罪,具有广泛性、后果严重等特征。该类犯罪的生成机制主要源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如金融体制不够健全、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打击不到位、犯罪成本较低以及参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盲从、投机心理严重等。对此,预防和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需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消除社会冲突,发现、解决社会矛盾,不仅在金融政策上要“疏”、“堵”双管齐下,还要利用典型案例,做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宣传和心理预防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事件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力度,加大犯罪成本,把打击、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构筑有效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