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济犯罪的案发率,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是正相关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成为众多经济犯罪中一种突出犯罪,但它并非我们常说的专业法律术语,而是在具体的打击犯罪的司法实践中,由相关的司法实务部门根据该犯罪的特点、侵害对象等本质特征,对其进行抽象概括的统称。涉众型经济犯罪作为一种高发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后果,呈现一种复合性态势,它不仅破坏社会经济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群体性事件,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深入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手段等进行研究,提高打击和防控犯罪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变革攻坚战。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对提高新形势下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工作水平,有力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的基本内涵、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的条件、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施.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严重的不和谐因素。该犯罪具有涉案金额巨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特点。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侦查也应采用相应的侦查对策和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着我国社会秩序的安定。涉众型经济犯罪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财产权利,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现象。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与隐蔽性强等特点,应采取有效侦防对策,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昆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一直呈现高发态势。此类案件涉案人员众多,受害群体庞大,社会影响恶劣,极大地危害了我市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及公民财产所有权。因追缴赃款赃物不易,后续处置困难,群体性上访频发,极易引发深层次社会矛盾。治理途径:一是加快建立适合中小投资者的金融市场;二是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预测预警工作机制;三是建立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网络;四是建立综合治理与专业打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五是创新宣传引导工作机制方式;六是开展基层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频发,表现出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成为刑事司法打击的重点。通过对G市近5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司法判决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由于受一些案外因素的制约,司法机关往往会基于对追回被害人财产、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而选择较轻的刑罚。但是,深入分析这类犯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司法机关面临的困境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经济运行保障体制不健全、有利于犯罪发生的条件长期存在、缺乏应有的司法独立运作体系等。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应机制的完善、构建来摆脱刑罚在规制涉众型经济犯罪时面临的困境,实现刑罚在预防和打击犯罪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涉众经济犯罪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涉众经济犯罪成为经济犯罪中的多发案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和呈现网络化趋势,大案要案突出,打击后挽回损失较少,适用法律困难。整体上涉众经济犯罪具有参与人数量众多,犯罪涉及社会面宽,极具隐蔽性,犯罪手段复杂多变,犯罪领域时代特征较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高利贷引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社会危害和引发的原因,提出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犯罪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预防此类犯罪提出对策,以期能有效降低此类犯罪的发生率,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9.
涉众型经济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几个经济犯罪罪名的合称,这一类经济型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公众的财产利益。以经济犯罪侦查机制为视角,分析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内涵、特征以及成因;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机制,以一体化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侦查职能的发挥,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机制支撑;监督制约机制是侦查机制里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来提高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成效。  相似文献   

10.
非法集资犯罪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经济犯罪,其具有涉众性、后果严重等特征。它不仅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甚至威胁到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非法集资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东省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出发,运用现代系统管理理论的整体观念、动态观念、开放观念、层次观念和信息观念,有效整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要素,才能构建起信息灵敏、反应迅速、防控严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犯罪与犯罪防治机构是一对对应存在的社会现象,针对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现代特性,建立包括国家专职机构、国际合作机构、辅助机构、市民公众组织与代表在内的犯罪防治体系将是有效的回应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入世后,诈骗型经济犯罪、营利型经济犯罪、占有型经济犯罪将更加突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上经济犯罪将更加普遍,在我国境内进行经济犯罪的外国人将越来越多。但目前经侦队伍中存在着不熟悉世贸规则、刑事法律、经济业务、计算机技术和外国语言等与经济犯罪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在职经侦民警的岗位培训,鼓励其自学成才、实践成才,同时办好高校经侦专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经侦斗争需要的经侦人才。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是公共权力腐败的突出表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中国历史上专制制度下职务犯罪的真实写照。知古以鉴今,在对职务犯罪防控进行历史考察并借鉴和吸收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完善现行法律、健全专门职务犯罪防控机构、突出检察机关的预防职权、完善教育预防措施等方面全面构建我国职务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黑恶势力犯罪与贪污腐化犯罪的形态也在不断翻新,甚至出现高度伴随的趋势。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时期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与贪污腐化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怎样把扫黑除恶与基层反腐斗争有机结合是重中之重。为此,中央在2018年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运动,这项斗争是近年以来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社会净化运动。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程已过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实效。通过分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取得的成就和反思其中的不足,我们认识到"扫黑"必须"破伞",扫黑除恶与基层反腐败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联防联动。为此,既要加强地方各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完善数据资料共享平台,也要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强化基层政权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加强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研究,主动、坚决破除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案件,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以及贪污腐化犯罪,在社会管理和司法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今公交车起火爆炸案件不断出现,可看出该类案件的特点是:对象为不特定的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报复社会和后果严重。该类案件产生的原因是:个人不健全的人格素质、社会不良诱因的刺激、公交车安全防范成本高昂及危爆物品的物理特性和对起火爆炸犯罪的影响。措施:安装智能危爆物品安全检查系统,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协同其他部门搞好缉枪缉爆工作,加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涉众型经济犯罪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社会金融管理秩序,而且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涉众型经济犯罪大致可划分为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在对具体案件定性过程中往往出现难以区分和辨别的困难,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数额等问题认定难度较大。防范和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应坚持地方党委、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依法移送、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做到快侦、快审、快结,完善制度,严格把关,形成多层次、多部门的监管体系,认真接待受害群众,增强保密观念,扩大社会宣传,强化社会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入世对经济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后我国经济犯罪将表现出以下特点:1.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将变得复杂;2.金融犯罪将增加;3.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日益受到重视;4.跨境犯罪、中介型犯罪增加。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1.提高对入世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世贸知识;2.积极调研入世后的犯罪形势,提高监控能力;3.加强力度,打击突出经济犯罪;4.加强国际警务合作,打击跨境跨国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9.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各项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反恐斗争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民族人民的安居乐业。搞好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对反恐斗争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搞好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能为反恐斗争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能为反恐斗争强化管理和防范基础;能为反恐斗争带来及时准确的情报基础;能为反恐斗争扩展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为反恐斗争准备坚实的科技基础;能为反恐斗争提供充足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零容忍"政策最初在纽约实行,用来控制纽约街头违法行为。其核心在于对各种反社会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即便是轻微的违法行为也要毫不留情的与之斗争。联系我国当前情况,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逐渐抬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此类犯罪应在其形成的初始阶段就及时予以打击。公安机关应采取主动出警模式,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严厉惩治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