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2015,(4)
政党形象是执政党的一面旗帜,是执政的重要软实力。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给党的执政形象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也带来重大挑战:党的利益表达功能受到冲击,执政形象受损;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意见气候"直接影响、制约、倒逼党的执政活动,影响党的执政形象;信息网络环境极易使党员干部的形象放大,尤其是负面形象,极易产生"蝴蝶效应"。应对挑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党与社会沟通机制,塑造主动、坦诚的执政形象;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监督,及时引导网络舆论;要适应新媒体环境,重点塑造党员干部的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2.
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塑造新时期党员干部形象金昌车务段经委近年来,兰州铁路局金昌车务段以防止腐朽思想的侵蚀为主题。以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勤政务实,团结进取,廉洁自律为标准,广泛开展了塑造新时期党员干部形象活动。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提高政治素质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党委探索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工作模式,针对普通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反腐倡廉与己无关、自己与腐败距离相差遥远等模糊认识,以塑造忠诚担当的党员干部形象为重点,积极搭建"读、学、讲、写、评"5种平台,深入开展"廉洁、忠诚、守纪"示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石油战线光荣传统,有效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努力塑造风清气正、守法合规、稳健和谐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准确把握党的形象建设的基本要求、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面优化党的执政行为、塑造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和加强党群沟通等视角,论述了和谐社会视野下党的形象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准确把握党的形象建设的基本要求、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面优化党的执政行为、塑造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和加强党群沟通等视角,论述了和谐社会视野下党的形象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形象的设计和塑造是邓小平毕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欲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战略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乃至发挥重大作用,必须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象"、"安定团结的政治形象"、"改革开放的发展形象"、"维护和平的外交形象"、"自信、自强、自尊的民族形象"、"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大国形象"、"说话算数的诚信形象".  相似文献   

7.
网闻摘录     
正形象非小事把关当从严前不久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首次提出"形象关",强调"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把党员干部的形象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这里所说的严把形象关,并非是看五官外貌,而是看做派、作风。党员干部的形象是由日常点滴细节积累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与群众关系、生活作风等方面,其一言一行都反映着个人的操守、素养。严把形象关,党员干部要时常"照镜子""正衣冠",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是党风政风的塑造者和引领者,党员干部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声誉,展示着党的形象.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的“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就是把干部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干部作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关系着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营造齐心气顺、风正劲足、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对党的形象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命运。党的良好形象有助于扩大党的影响力,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有助于增强党的威信,提高党的战斗力。塑造党的良好形象,从现实层面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党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需要坚决维护党的光辉历史形象,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从国际视野看,要注重展示党自信、开放和担当的国际形象。在党的形象建设的路径方面,要注重创造人民满意的执政实绩;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要"照镜子,正衣冠","慎独慎微",促进党员干部形象塑造常态化;注重创新党的形象载体。习近平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论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又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文化加以创新,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为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10.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追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保持党的纯洁性进行了许多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创造性地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三大作风,两个务必"等重要思想,以及"整党整风"等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有效形式。这些探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要把保持纯洁性贯穿于党的各方面建设之中;思想纯洁是灵魂工程,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组织纯洁是固本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选任干部;作风纯洁是形象塑造工程,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12.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4.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5.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