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虽然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措施,使反腐败斗争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但腐败现象仍然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呈蔓延之势。从实践来看,目前的腐败行为主要有以下新的特点:1.从腐败行为的规模看具有广泛性。一是腐败活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前几年,腐败活动多集中在商品流通领域,近几年腐败不仅在经济部门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人事、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企业中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发生在国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治理腐败的工作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理论是指导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思想武器。一、邓小平治理腐败理论的整体方略构架邓小平丰富的反腐败思想内容,为我们治理腐败构筑了整体方略。其主要内容有:1.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反腐败斗争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毫无疑问地必须坚定不移地服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基本点。其中两个基本点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3.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取得明显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错误认识和观点。先是有“对立论”、“自发论”。“代价论”,后来又出现“公有制产生腐败”、“私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力量”、“共产党不能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之类的说法。尽管持有这些错误认识的是少数人,但这是原则问题,有必要明辨是非,澄清舆论,以保证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评价腐败形势时往往将测量腐败与测量反腐败的指标相混合,造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腐败测量框架,指出对腐败形势应该从腐败程度、反腐败强度和腐败风险三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在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本文应用这一框架评价中国当前的腐败形势:总体来说反腐败强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加大惩治力度、强化党内监督和完善党规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腐败程度明显降低,但腐败现象仍具有集团性、日常性、顽固性的特点,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风险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反腐败斗争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当前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社会的腐败演变"倒U字"形曲线拐点正在出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姚富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治标和治本,是反腐败斗争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当前,反腐败斗争应该逐步加大治本工作的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指明了反腐败工作的根本方向。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这个重要讲话精神,在反腐败工作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本上,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层次性与反腐败的全面性马郑刚所谓腐败的层次性,是指腐败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危害程度深浅不一,所发生的领域也不尽相同。提出腐败的层次性问题,意在说明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腐败措施也不应仅停留在某种领域,要取信于民,不仅要抓大案要案,而且...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进入新常态,以法治方式治理腐败是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构建起严密的反腐败立法体系是推进反腐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监察法是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对国家反腐败治理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推进以监察法为中心的反腐败立法体系化,是由反腐败立法的客观实践和监察法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围绕监察法这个体系中心,通过国家立法对反腐败重点领域进行控制,以社会法规范作为体系延展补充,最终推进反腐败混合法治理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伸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10.
更加关注人权、反腐政策法制化、预防腐败与推进改革相结合:既打“老虎”又打“苍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中国反腐败斗争在过去一年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目前正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中央纪委有关人士最近在接受《瞭 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将这些新动向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在打击腐败分子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人权;推进反腐败政策的法制化;预防腐败与推进改革相结合;在打击高官腐败的同时,高度关注基层腐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反腐败斗争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王明山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换手段顽固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仍呈蔓延之势,反腐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抓住关键性问题创造性地贯彻江总书记十...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反腐败斗争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因此腐败现象呈阶段多发、高发的态势,反腐败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许多专家、学者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产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治理的措施。腐败行为的产生是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问题,因此把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综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制定出全面、有力的防范措施。一、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1、从体制看。刘守芬等在…  相似文献   

13.
健全执政党拒腐防变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滋生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防止和遏制腐败,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和科学设计。健全执政党的拒腐防变机制,就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和控制论原理研究遏制腐败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强调执政党拒腐防变中的“机制”建设,重点是揭示反腐败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内在关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运用系统控制论原理研究建立防止和遏制腐败的体制、制度和环境氛围,充分开发反腐败动力资源,激发党内和整个社会反腐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不 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先后果断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许运鸿、胡长清、成克杰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证明,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清除腐败,中国共产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从这些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问题相当严重。于是有人就问,是不是腐败越反越多?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怎样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现在,社会上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有一些“说法”。有的认为,现在的干部没有几个是干净的,“洪洞县里没好人”。…  相似文献   

15.
周耀虹 《党政论坛》2009,(19):45-46
一 近些年在党中央领导下反腐败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防治腐败措施的实施和惩治腐败分子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腐败案件和腐败现象依然不断出现,反腐败的局势发展依然严峻。从反腐败的进程看,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较量日益复杂,斗争也越来越艰巨。近年来查处腐败案件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 ,通过深化改革 ,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在反腐败过程中 ,既要对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 ,采取有力措施 ,一项一项的治理 ,又要研究腐败现象深层次的原因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是受政府委托来管理国有资产的 ,其拥有的权力是政府的一部分 ,国有企业与党政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党政机关的廉洁政治。因此 ,企业反腐败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是非常必要的。那么 ,为什么要从源头上遏…  相似文献   

17.
在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的大形势下,腐败存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减少,但总量依然很大;腐败增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并未杜绝,而是变得更为隐蔽。公共权力的不受监督、腐败动机的根深蒂固、腐败机会的大量存在等因素是腐败存量和增量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的原因所在。腐败存量与增量的消长变化对反腐败斗争的启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治理腐败必须标本兼治;反腐败的前景是光明的,必须坚定信心、永远在路上;廉政建设是整个公共管理的根本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掀起了持续的反腐败斗争高潮,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采取有力措施,使得各级政府的廉洁水平出现了根本性好转。本文基于2013~2017年度G省廉情评估调查数据展开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的廉洁感知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地方腐败治理的廉洁拐点正在浮现。但与此同时,当前公众日常接触腐败的机会仍然较多,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呈恶化趋势,参与反腐败的意愿波动较大,这些负面苗头说明廉洁拐点尚不稳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地方层面公众的廉洁感知受到腐败接触经历、腐败容忍度和反腐败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公众廉洁感知的好转也有助于提升其参与反腐败的意愿和对政府未来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因此,当前仍需要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不断调整和优化反腐败政策,以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相似文献   

19.
“小官大贪”现象发生在群众身边,离群众最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形象。“小官大贪”虽官职不高但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往往是所在单位“一把手”或者直接负责人,主要集中在权力和资金密集的领域。“小官大贪”现象的治理成效是人民群众判断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要依据。要下重拳出击,严惩严治“小官大贪”,应通过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规范权力运行体系、增大腐败成本、强化基层干部风险意识等措施,让行使公共权力的人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习惯于依纪依法依规办事,进而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党和国家的威信和权威受到挑战.腐败活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造成社会发展基本秩序混乱,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已经发展到极为严重的地步.为了防止腐败活动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在反腐败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反腐败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制度建设.对这个问题,中国领导层早就认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