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其主旨是能够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促进我国尽快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必须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宣传丈化遗产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3.
英国和意大利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和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其在长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探索出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经验,发行文化遗产保护彩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保事业便是两国颇为亮丽的特色。发行文化遗产保护彩票不但可以解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短缺的难题,而且可以加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浓厚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意大利的文保垂直管理办法,对我国文保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9月6日是我区第三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前,即2004年我区在呼和浩特举办了"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召开了"首届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并确定每年的9月6日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来,草原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社会各界对草原文化和保护草原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5.
郝建平 《前沿》2009,(12):98-101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要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尽快出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等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就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宋效奇 《前进》2013,(10):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示的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想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在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在科技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为地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改造,使其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适合时代的需要,并带来经济效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并行不悖,但是开发利用代替不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木桢 《今日民族》2008,(7):8-10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相似文献   

10.
梅剑飞 《群众》2014,(4):57-57
<正>"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南京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寸土不能让、寸土不可退’的关键时期,加强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不久前痛陈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三大病症,他呼吁要有更多的南京人来监督那些对文化保护不力的"糊里糊涂的官员"以及对文化有任何破坏的"糊里糊涂的企业。"与  相似文献   

11.
发挥博物馆职能 守护人类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逐步深入人心,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2.
韩建军 《传承》2012,(13):76-77
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专著的统计分析,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化和定义,国内学者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公布,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性,也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春天的到来。但是,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与我国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状况,我们认为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来自三个方面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刘敬华  王建民 《前沿》2012,(12):137-138
河北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2006、2008、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河北省入选这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75项。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历史和现状,以磁州窑为例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建设性探索,以此来推动河北省在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发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遗产的一般特征,探讨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通过理顺市场机制,引入多方主体对文化遗产的监督和保护,达到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学军 《人民论坛》2020,(8):140-141
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情感。对传统古村落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需要掌握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数据信息,通过分层次性的统计分析、存储与展示,为古村落文化遗产的重新修缮、保护研究及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席钦钦  马嘉凤  刘辉  莫显然 《传承》2011,(22):72-75,81
抗日战争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源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弥足珍贵。以广西为研究对象,以抗战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现状等方面的分析,从抗战文化旅游的开发、抗战纪念主题园林建设以及抗战影视作品的策划等方面提出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方案,对广西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位保护与客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从1972年开始到2003年期间,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公约、决议、宣言,诸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等,并实施了一些项目以落实保护工作。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保护以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为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开发”  相似文献   

20.
席钦钦  马嘉凤  刘辉  莫显然 《传承》2011,(8):72-75,81
抗日战争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源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弥足珍贵。以广西为研究对象,以抗战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现状等方面的分析,从抗战文化旅游的开发、抗战纪念主题园林建设以及抗战影视作品的策划等方面提出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方案,对广西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