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艺  刘静 《传承》2010,(6):40-4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展的。马克思认为,“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人类的精神生活方式或社会的精神文明,分别由人对自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人的精神需要的内涵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因而具有精神的需要,相对于物质需要来说,人的精神需要是需要的高级形式,并且是对物质需要的主观表达,是人类独具的特征。张艳围先生认为,“精神需要是人们因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未来社会的一种精神自觉与生活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思想史这个角度看 ,人类自觉精神的拓展与深化是无所不及的。近代以来 ,人的自觉与主体精神的高扬使人的解放成了时代的主题。相信经历全球现代化的过程 ,人类自觉精神的拓展必将叠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善之域。仁、孝在未来社会作为人类的自觉精神和生活态度将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的实践目的在于寻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石,近代以来的认识论哲学对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把握,为工业社会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当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发现人的道德存在将是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任务.人有着三重存在,即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道德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的道德存在的发现,人类社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有了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维度的综合。作为“类”存在 ,人只有由自然性、社会性向精神性发展、提升时 ,才能成为完善的人。“类”精神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本质的关系 ,关心人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 ,追求人性发展与完善的超越精神。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危机和迷失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之时 ,发展人的“类”精神 ,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当代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信仰伦理     
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而集中解决它的,就是宗教信仰。本文认为,信仰是人对未来的无限美好事物或境界的确信、向往和追求,是价值体系和人类生活的核心,是人的天性和存在的本质。信仰分为社会信仰和个人信仰,而历史的趋势是走出社会信仰,建立每个人自己的个人信仰,使个人真正独立自由、承担自己。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探析许春美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一样,是人类社会生产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种生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生产系统,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哲学教材,都没有把精神生产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0.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美国人  相似文献   

11.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 人情,即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性感情。它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和协调社会统一体、促进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 一、人情是组成人类社会统一体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12.
论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动力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树青  钱双逢 《求索》2007,(10):62-64
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是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动力,竞争合作与平等和谐、传承积累与创新发展和分化融合与层次推进则构成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本精神之二———物我一体,人天同构的“天人合一”精神把人与社会、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坚持以“天人合一”整体趋同思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表现出的又一基本精神。我们的先人认为人类的自身的存在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大自然...  相似文献   

14.
江畅 《长江论坛》2023,(3):5-15+2
人类精神从最初孕育到今天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精神崛起、精神专制、精神畸变、精神重建等六个阶段。人类精神既包括社会精神也包括个人精神;社会精神与个体精神的进化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人类精神进化是社会精神与个人精神相互生成、相互制约的交互作用过程。人类精神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而“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文明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精神是其中的灵魂和内核。然而,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社会治理者对待精神的态度迥然有异,导致人类精神历尽坎坷。今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重建人类精神,创造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解放。当代社会,这种立足于人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内涵的文化自觉,即人文精神的确立为前提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建设具有现代人文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最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7,(10):58-58
新名词解释【生态文明】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相似文献   

19.
价值,指事物对人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即物对人的有用性。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物质价值指对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物质客体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精神价值指客体(自然、社会、精神产品)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系;人的价值则是指人(个人、集团。人类)对于别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即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人的关系。人的价值体现于创价。对价值的判断构成价值评价;价值评价的标准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教育价值指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教育对人的有用性或积极作用。对教育进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梅 《传承》2009,(20):90-91
精神问题已引起现代社会的普遍关注,拉康的精神分析法,尤其是他对人的精神本质的探究,为我们理解精神问题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哲学理论方法。通过对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探究,我们发现,忽略了对人类精神本质的追寻,忽略了语言在精神分析中的作用,我们的分析达不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在实践中找寻有效的方法。借助于拉康无意识中的"真实",我们才能在正常的人与有精神问题的人之间做出正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