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造文明的历史,人的文明是社会一切文明的前提,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永远鲜活的力量,是社会一切文明的核心.现代社会要稳定、持续和健康地发展,必须以人的文明为其引导.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文明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经提出,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环境文明时代过度的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上的看法,今天,我还是这样看。本文将着重阐述什么是环境文明,为什么说环境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以及如何去建设一个走向环境文明的社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于英  胡延风 《前沿》2010,(9):156-159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存在状态不断提升的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具有了明显的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的能力之后,对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以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它是人类存在状态的一次新飞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统筹解决人类自然和社会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蕴涵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纽带",文化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方式提供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尺,表达着文明社会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理念,标志着国家赋予和保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宪政文明,也体现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行政文明。这是一种全民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题旨。  相似文献   

6.
俗语说,不公则怨,不平则鸣。应该说,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公平至关重要,应该成为执政党不懈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     
《今日浙江》2010,(12):57-57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总之,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法是有理论依据的,不仅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包含政治文明,而且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政治文明进步状态即政治文明的内容。另外,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中介形式的存在,也说明政治文明存在的必然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文明的弊端却导致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人类社会产生了发展和生存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出现和解决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论定位与发展策略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校利 《理论月刊》2008,(6):131-133
作为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生态文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嬗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是社会价值观的进步,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转型的震荡导致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分化,出现两重性。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可塑性为使之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韦守德 《桂海论丛》2003,19(5):51-53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建设绿色文明,走绿色文明之路,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得到最优化和良性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状态。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该时代社会文明的特征和状态,更突出了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即作为和谐社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的城市文明,应成为承载社会和谐、展示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和谐的理想样式、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0,(7):96-96
曹孟勤、顾超在《理论探讨》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蕴涵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社会的价值,预设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而其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是酿造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致使人类社会本身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解构现代性社会这种自我毁灭的性质,须终结其反自然的本性,建构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使人类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自我拯救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13,29(5):13-20
生态危机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使传统经济发展成为一种自我毁灭的癌模式。生态文明需要系统思维,需要超越传统发展观狭隘的思维模式,科技并不万能,生态文明不能完全依赖科技发展。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内在限度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别无选择的历史选择。人类未来可持续地生活应该是一种简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厦门特区发展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最早的意思是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以来被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主要指的是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如果我们将文明定位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那么.生态文明则是指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人地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及历程新探韩民青撰文指出,只有深刻认识人类及其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历程才能充分把握社会发展的能动性。全面把握人类的发展及其阶段性主要就是从人类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把握人类发展的主线,再从人类发展的主线把握文明形态的演化及其阶段性。为了深入把握文明形态的演进,必须把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文明形态的核心和文明演进的主线。历史证明,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自然物质的层次由浅入深而展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0,(5):90-90
丁鸣、周育国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23期撰文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而人类文明则体现在人的存在及其关系中。尽管我们已步人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向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与完善。历史的发展告诫人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人类才能走出现代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9.
唐晓英  唐绍洪 《前沿》2011,(23):85-88
生活是人类除生产之外的又一重要活动,社会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范畴。从哲学视角把握社会的生活方式,把握生活方式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科学、健康、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生态适应中产生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明则是不同文化间在广泛传播中吸收新的规范并不可逆转地被所吸收的东西改变的学习传播模式;文明还是塑造愿望等级并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式。没有哪个文明是绝无仅有的,所有文明都是混合型的,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发展和变迁的,既吸收又给予。人类越快认识到并接受、简化、调控其复杂性,才能越好地寻求共存的方式。广义的生态文明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