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临近97黑帮逃向哪里专栏主持杨屹泰龚刚鸣香港,一向被认为是黑帮的天堂。据香港当局估计,目前香港大约有50个活跃的黑社会帮派,其中的15个是重要的犯罪团伙,以“新义安”、“14K”、“和”字头3个帮会势力最大。香港黑帮何以生育发展反清复明起家香港的...  相似文献   

2.
1992年7月,笔者对安化县帮会组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帮会组织呈急剧上升趋势,且带有黑社会性质。它有如滋生在社会机体上的“毒瘤”,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的机体,破坏着社会的文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一、帮会组织的严重性 1983年10月,安化县公安机关查获取缔的以胡卫平为首的“金龙帮”,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安化县绝迹30年之久的帮会  相似文献   

3.
三、当前特点及走向预测 1.当前组织及活动的新特点。随着香港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临近“九七”及警方的一连串扫荡行动的冲击,香港黑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从组织形式至活动方式都进行了调整,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打击国外、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活动;预防和打击国内的集团犯罪活动,这是公安机关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但在处置预防、打击的工作中,往往出现黑社会组织、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犯罪团伙、犯罪集团、共同犯罪、帮会组织等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这对正确适用法律是不利的。为了从理论上把这些概念弄清楚,本刊发表韩树凯和赵可同志的文章,他们认为黑社会组织和有组织犯罪是同一个概念,黑社会组织与帮会不能等同,俗称的犯罪团伙不等于都是黑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本刊欢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个体犯罪向有组织犯罪发展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历史上的帮会文化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历史基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控制机制的弱化也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提供了间接助力。  相似文献   

6.
旧上海帮会的恶性膨胀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上海帮会的恶性膨胀及其原因胡训珉从辛亥革命开始,上海的帮会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膨胀,经历了20-30年代的黄金时代,到40年代中后叶,短短三十余年时间,一变为拥众数十万的庞大势力,达到黑社会组织中也难得一见的某种“辉煌”的状态。剖析这一黑色怪胎,可以给...  相似文献   

7.
香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贸易大港,又是世界第三大银行业务中心和金融中心.经济发达,素称亚洲“四小龙”之一。然而,香港的社会治安却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尤其是黑社会组织五花八门,活动猖獗,如“十四K”、“潮州帮”、“胜和兴”等,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 ,我国打黑除恶的形势非常严峻。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及其与相关犯罪组织的区别 ,对于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演变规律 ,探求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抗制方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是 :组织比较严密 ,成员比较固定 ,帮规戒律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黑社会渗透的黑色内容 ;组成人员劣迹较深 ,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独霸一方 ,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经济色彩强烈 ,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渗透党政机关 ,拉拢腐蚀党政干部 ,编织保护网 ;作案手段趋向职业化 ,具有极强的暴力性和掠夺性。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团伙、普通犯罪集团、帮会组织、恐怖活动组织、邪教组织、犯罪单位等犯罪组织在组织程度、活动方式、活动范围、职业化程度、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彭邦富 《公安研究》2002,(5):27-29,50
文章分析了台湾地区黑社会活动猖獗及警方反黑“愈反愈多,愈反愈黑”的原因。阐述了台湾反黑对我“打黑除恶”的启示:必须打掉黑社会的“保护伞”,并严防黑社会参政;必须铲除黑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必须严刑峻法,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坚持打早打小,防范黑社会犯罪升级。  相似文献   

10.
黑社会组织的历史沿革及其概念是研究黑社会组织问题的逻辑起点。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黑社会组织犯罪均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其对黑社会组织犯罪有不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提起黑社会,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刀光剑影、血肉模糊、烈火熊熊……可谓触目惊心。旧社会的黑社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大陆逐渐消亡。近几年,黑社会势力又沉渣泛起,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成为街谈巷议的治安热点话题之一。中国大陆的黑社会势力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还将如何发展?本文根据已经揭露的典型事实对此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一、黑社会与黑社会势力黑社会、黑社会势力、有组织犯罪、帮会、犯罪团伙、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是几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我们根据中国大陆现阶段黑社会势力发展的状况,结合国外黑社会的特点,对此进行基本的  相似文献   

12.
肖兴国 《公安研究》2004,(11):24-27
文章在对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今年以来打掉的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具有由流动人口组成,纠集以“地缘”“业缘”为主,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特征显现等特点;形成的原因有经济高速发展与贫富差距悬殊、封建帮会意识残余影响、群众维权意识薄弱等;防范和打击流氓恶势力犯罪要采取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加强重点行业整治,落实打黑除恶工作责任,以情报信息为先导,强化证据意识,做好前期调查取证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全国范围内滋生和发展,并出现蔓延和壮大的趋势。目前,在我国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还没出现,从常德张君犯罪团伙到长春梁旭东犯罪集团,从沈阳刘涌的“嘉阳集团”到重庆封曼的涉黑组织,他们所从事的犯罪尚不具备西方国家黑社会犯罪那样完备的形态,只是从组织形式、活动手段、犯罪目的等…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结帮现象”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对策肖成武近年来,一些在校中学生自发结成帮会组织,名目五花八门,什么“青龙帮”、“天马帮…“飞虎队”等,带有浓厚的封建帮会色彩。他们的动机单纯,多受电影、电视、录像或武侠小说中结义成帮的诱惑和社会上“哥们义气”的影响,拉起“山头”,结成帮会,打架斗殴,干出危害社会,殃及他人,毁灭自己的勾当,已经引起了家长的焦虑、老师的担心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参加帮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特定的历史动因。它是社会环境诸因素中的不良影响作用于青少年心理,并内化为青少年直接或间接的活动和交往的产物。促使中学生帮会的形成不仅有若干的社会客观原因,还有许多主观的心理因素。剖析中学生帮会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的,对于掌握中学生帮会的特,点和规律,防止和减少中学生结帮,以及有效地教育和挽救结帮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中出现帮会组织,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1.归属感的转移。对于生活还没有自立、思想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和睦、亲热的家庭气氛和团结友爱的学校生活应是他们最理想的“心理归属”之地和精神上的“避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一些境外黑社会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地伺机向我国渗透;一些在历史上已受到打击而销声匿迹的帮会及其他有组织的恶势力又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受不良传媒及社会大变革过程中利益的大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犯罪集团由一般的有组织犯罪发展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导致近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呈上升之势,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当地社会安定与经济秩序,甚至威胁和危害着地方政权。因此,研究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原因,提出预防打击对策,具有…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犯罪手段、犯罪主体、犯罪危害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愈加严峻,应当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远打算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打早打小、加强专业“打黑”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修订的《刑法》,根据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即第294条第一款规定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投、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是我国《刑法》第一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为打击黑…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保护伞”关系密切,基本上每一个黑社会组织背后都有或大或小的“保护伞”,要根除黑社会必须深挖“保护伞”.因此,探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成因意义重大.从行政法学角度来看,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成因主要有:一是行政架构上,权力分布的不均衡及集中化;二是行政执法上,工作人员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三是权力监督上,制度设计的不完善.为此,应构建权力有效制约的分立机制;注重程序,规范权力的正当行使;完善相应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0.
提起当今世界之黑社会组织,浮现在你脑海里的首先可能是意大利和美国的黑手党、日本的山口组、哥伦比亚的贩毒集团。其实,除了这些传统的黑社会组织以外,诸如俄罗斯黑手党、“地狱之天使”等新的犯罪集团正以全新的犯罪理念和模式不断出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用在黑社会身上看似不妥,实际却能够反映出国际黑社会组织的“过人之处”。 善于利用社会“夹缝” 和人类的弱点求生存 综观国际黑社会组织的发展史,诸如吸毒、赌博、卖淫、腐败等能够反映人类劣根性的社会“科瘤”在黑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上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