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代中国画界有一种用水墨画冰雪之景的独特绘画方式,被称为“冰雪山水画”,其创始人──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黑龙江省国画会会长于志学因此而颇具名声。二十多年前,本刊一位资深记者采访了于志学,为他正在初创过程中的这一画种起名为“冰雪山水画”。今天,这个画派已经聚集了众多的艺人和爱好者,在画界有了相当地位,同时在中国水墨画的创新过程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材料是墨、 水和宣纸。它利用不同的笔法和浓淡各异的墨色来表现物体,传达画者内在的意韵。这样一种画法,特别独到而精…  相似文献   

2.
久亮十分努力,在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方面勤于琢磨,艺术处理上讲究出新。  相似文献   

3.
分藏于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将于今年6月在中国台湾合璧展出。这幅山水画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作。这幅中国山水画中的名作,又因火焚残缺、"生离死别"而具有传奇色彩。温家宝总理曾就这幅目前一段在浙江一段在台湾的画卷,饱含深情地说,"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4.
将《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与南朝宗炳《画山水序》这两篇相隔约一千六百年的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著作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比较、探讨,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许多有意义的连接触点、承传关系、创新思维,也有着不与人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让人体会到某种有关艺术教学与研究的审美意趣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钟巧灵 《求索》2014,(3):178-181
从宋代题山水画诗来看,山水画形制发展到宋代,已是各体皆具,式样纷呈。从载体来说,有纸画,有绢画,亦有壁画。从用途来看,除了审美欣赏的立轴、横卷、扇面、册页以外,山水画亦常与实用工艺相联系,如屏风、团扇、抹胸、灯片、窗纱……。从宋代题山水画诗题咏的画作形制,我们可以管窥当时山水画的发展概貌。由此可见,题画诗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画学史料。  相似文献   

6.
吴晶 《今日浙江》2006,(9):60-61
黄宾虹(1865-1955),现代中国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恢弘深邃的艺术生命与他悠长、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莫大关系,也与浙江大地息息相关。他生于金华,逝于西湖,这正可解释他选择了“写山水”作为观照抒写心灵的方式,正是浙江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如画山水造就了这位大宗师。他的山水画创造的“浑厚华滋”的艺术境界,表现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他成为同时期画家中最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一位。他的早学晚熟、衰年变法,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奇迹。一、第一次“写画”和“读山”1865年(清末同治四年),黄宾虹降生在金华县城西铁岭头。父亲是一位儒…  相似文献   

7.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中国画,是世界东方画中的主要画种,已有几千年历史。基本上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等。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名画成千上万,流散海外的名画约有3900件。  相似文献   

8.
农工画廊     
颜梅华 《前进论坛》2008,(10):F0004-F0004
颜梅华,号雪庵,一九二七年生于江苏苏州,创作吸取中西画法之长,承师颜文梁、吴湖帆、来楚生、江寒汀诸位大师。吸取百家而终集大成。他在人物、花卉、山水画方面都极有造诣,笔墨精到,形神兼备,潇洒脱俗,有“颜氏三绝”之美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相似文献   

9.
当代山水画     
1959年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之前,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落成,正厅需要一幅代表中国形象的绘画作品,经中央反复研究,决定请傅抱石(1904-1965)、关山月(1912-2000)两位画家创作一幅大型山水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接见两位画家时要求以毛泽东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这幅画要能代表当代中国的绘画水平,还要通过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新中国繁荣昌盛的景象。历时近两个月,  相似文献   

10.
《福建乡土》2010,(3):F0003-F0003
陈中坚,字子岩,1963年生于福建龙海,美术学学士。曾在新加坡、福州、厦门、漳州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出版有《陈中坚画选》、《陈中坚山水画选》、《当代中国画家·陈中坚画集》、《闲山逸水·陈中坚山水小品精选》等个人专著。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滥觞于魏晋。究其因有二:一是怀才不遇的文人仕子为归避战乱或官场轻轧,或惨遭毒害等无情现状。二是东汉以降,尤其是永嘉之乱以后老、庄玄学泛化,道家无为之思正好与逃避现实的文人相合,好水游山,性情在山水间得以放纵,回归真我。自此山水诗成为我国诗文化的一种,且被文人所迷恋,心之慕之,进而诗之咏之绘之,于是山水画从人物画之中独立,并开启了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画,其也最终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山水诗画寄托着文人雅士的高尚志向,也表达着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态度,也正因为这种追求自我的精神与灵魂,才使得中国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历千年之久而不衰。  相似文献   

12.
近读史国富的山水画作品和有关的文学资料,颇有快意,不由得想到"功力·眼力·魅力"这个题目。我觉得史国富的画是富于艺术魅力的,而究其原因,则在于两条:一是他具有丰厚的艺术功力,二是他还有善于发现美、提炼美的眼力。这几条看起来似乎并不高深,但当今画坛"三力"兼备的画家未必很多。  相似文献   

13.
走近张健伟     
认识张健伟,是从他的画开始的。他的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都挺出色,我偏爱他的山水画。张健伟的山水画,有的风格凝重苍劲,粗犷质朴,构图广袤幽远,山石凝重,气势豪迈奔放;有的用笔稚拙,立意恬静秀雅,青堂瓦舍,山水映衬,意境清  相似文献   

14.
杜建斌,1956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绘画,学习传统山水画,临摹前贤名迹。成年以后,师从于国画大师郭传璋,七八十年代多次参加北京市、局书画大赛,并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中山公园宫灯设计书画一等奖。坚持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刻苦钻研中国山水画技法,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相似文献   

15.
梁楷是南宋画家,他在继承前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融入到绘画理念里,创造了以"减笔"和"泼墨"为表现形式的新的绘画技法,他的"禅意画"有如神来之笔,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画法。他用写意展现人物、景象的精气神,让神韵尽展画面,以此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精神。他的绘画富有生命力,对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艺苑     
本期人物全山石(1930年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是新中国"苏派"(前苏联)艺术重要代表人物,对欧洲油画传统有深刻理解,处理色彩、笔触、质感极其细腻、精微,并将印象派的直接画法与中国画的写意气质融为一体。其作品色彩和笔触饱满流畅、挥写如意,充分发展了油画艺术的"触感"风格。  相似文献   

17.
1957年,一幅反映鹰厦铁路热火朝天建设场面的大幅山水画《移山填谷》,毫无悬念地入选1958年在前苏联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造型美术展览",并被悬挂在中央大厅,让东欧的艺术家们第一次观赏到来自中国,具有民族传统理念,反映中国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绘画。著名  相似文献   

18.
薛永年 《小康》2006,(3):84-85
马继忠,字山人,笔名鲁丘,1941年生,祖籍山东肥城,现为西安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他18岁毕业于西安美院,遂在秦岭大巴山中生活近20年,饱经生活磨难,深悟笔墨精髓,钟情于密体画创作,被誉为“当代密体山水画代表人物第一人”。密体山水画,用笔繁复,结体严谨,构图宏阔幽深,赋色清新典雅,落笔讲究松灵剔透,疏落有致,将千笔万笔融为有机的艺术整体,笔笔入纸,笔笔出纸,以笔塑形,拢形成象,势发象内而意寄象外,给人以“细笔贯马壮气、密体结清象、雕琢而后朴、绚丽而后雅、掩匠心于无迹、出意境于天成”的审美感受。因其独特,元代王蒙首创密体山水画时…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审美意象的选择和确立与艺术形象的形成,对于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探求、研究这个过程,对于山水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大家的实践是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沉下心来虔心探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晓沙 《台声》2009,(9):95-99
元代画家黄公望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他的山水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堪称山水画的最高境界。而《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呕心沥血的作品.则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富春山居图》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它一分为二后.有一半留在了祖国大陆.另一半后来到了宝岛台湾。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是《富春山居图》前卷的一小部分,长度为51.4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