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友群  刘运好 《求索》2012,(8):133-135
因山水之象而体悟玄理,使兰亭诗与山水诗在审美属性上既存在差异性,也呈现趋同性。在审美观照上,兰亭诗以玄对山水,山水诗以情对山水;在艺术表现上,兰亭诗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玄理,山水诗注重具体物象而融注情感。但是,兰亭诗与山水诗都是以山水为基本观照对象,玄理体悟与主体情感蕴涵的生命意识基本相同;兰亭诗因象得意,山水诗以景抒情,不仅意与情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而且二者也都是建立在对山水审美属性发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钟巧灵 《求索》2007,(12):183-185
山水画和题山水画诗,是画家和诗人表达和寄托其情致思理的载体。综观宋人在题山水画诗中所表达的情致内涵,林泉之思最为突出。林泉之思在宋代题山水画诗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遥羡”,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表现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喜好与倾羡;二是“惧隔”,意识到画景与“我”之间的隔膜及欲归隐而不得的处境;三是“望引”,这是诗人对置身于山水林泉的遐思,希望有“仙老”来引接自己进入仙境般的画境。这既是一个情感问题的三个方面,也可视作一次情感过程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玄言山水诗是指那些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写 ,寄托诗人玄学感悟的诗歌 ,分为时兴诗和登览诗两类。诗人为寻求“消散”、“寄畅”而进入大自然 ,以“理感”的思维方式观照山川万物 ,从而获得“超游”、“超兴” ,这就是玄言山水诗的发生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 ,这是山水题材第一次大规模进入诗歌创作。玄言山水诗向谢灵运山水诗的转变内在于其自身的发展理路 ;晋宋之际玄学的衰落 ,促成了独立山水诗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既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痛苦、政治混乱的时期,又是一个思想极自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逐渐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走上本体自觉的道路。文学体裁日益多样化。这一时期渐趋大盛的山水诗尤为后人所瞩目。当时,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自然山水体玄悟道。谢灵运深受自然山水的熏陶,大力创作山水诗。其创作的山水诗以山水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呈现出迥异前人的精神面貌和风格特征,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汪爱武 《前沿》2005,(2):176-180
本文主要探讨陈子昂的山水诗, 从四个方面即思乡诗、行役诗、赠别诗以及边塞诗入手, 论述陈子昂除忠、义、豪、侠的人格精神外, 还是一个情感极其丰富的诗人。同时, 就陈的山水写景诗与六朝山水诗进行一定的比较, 陈子昂的山水诗在审美情感、形式结构上有一定突破, 对唐代山水诗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文人造园的典型代表。其造园风格与其诗画有密切的联系。从山水诗与园林景观美的角度进行解析,王维山水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花木景观美、色彩音响美、构景美等典型的风景园林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诗人王维(摩诘)是盛唐诗坛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刊1991年4月号曾介绍过他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家,既能写诗,又擅书画,兼精音乐;既能写优美如画的山水田园诗,又能写充满英雄气概的边塞诗和真挚动人的送别诗。本刊今年4月号发表的《昔日阳关今安在》一文引用过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维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全诗云:  相似文献   

8.
李炯毅     
《台声》2016,(14)
正创作理念李炯毅师从欧豪年先生研习画学有年,朝夕随侍左右,虚怀问学,砥砺绘事,承继百年岭南遗韵,对这一学术脉络有深隽之体悟。就山水而言,亦理路通达,自成体系。在山水领域的成就,也是吸纳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洋画、日本画之精华,参悟化用而来。李炯毅的山水画创作,能在秉持岭南学术根基之上,广泛汲取北方山水画之传统精髓,探求自我新格。负笈北行,  相似文献   

9.
于俊利 《求索》2008,(11):176-178
在中国诗史上,晋宋山水诗之鼻祖谢灵运与盛唐山水大师王维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备受学界关注。谢灵运的山水诗掺杂着玄言名理,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和际遇特征,他重于自然写实,企图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观照来获得对宇宙本体的证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形中求意,物趣中求天趣,他通过虚实转换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本文试图从诗学的视角,梳理王维对谢灵运诗学的传承关系,探讨了诗美特征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试着勾画出自晋宋至盛唐山水诗风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0.
在初唐诗坛上,出现了一批吟咏公主庄园宅第的诗歌。这些诗歌随皇帝携帝后群臣游赏公主的庄园宅第或文人私访公主庄园而产生,大多属于应制诗,一度被视为内容贫乏的歌功颂德无病呻吟之作。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地品味它们,便会发现它们在大致相似的外表下隐含着诗歌发展的新动向,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着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描绘山水美景,使游宴诗的内容转向山水武周后期,宫廷诗趋向娱情化,题材逐渐扩展到山水。到中宗朝,喜爱文学并热衷于游山玩水的中宗皇帝常率修文馆众学士登山临水,频频出游大臣公主的庄园别业,他们的庄园别业,尤其是公主的庄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鬼诗”是一个常用术语,其内涵多指作品内容方面对幽冥世界的想像与摹写,风格幽曲凄迷、起落无迹,思想感情上的“不可磨灭之气”,其评价一般来说是正面的。“鬼诗”一是作者内心郁结所致,二是妙手偶得的名篇佳句。“鬼诗”说的产生,源于文人的谈鬼风尚及神秘化的创作思维模式,也受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明小品文不同于传统的山水文学和济世文学,它是一种带有商业气息和都市嘈杂的休闲性文学。都市生活的嘈杂,并未影响到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闲适韵味的追求,晚明文人内心对自娱闲适的追求,使其笔下的小品文在世俗喧闹中透出了静默雅趣,这种噪中之静既有儒家的冷静,也有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可谓有静有噪,静为噪君。文人求闲,是当时畸形的自由空隙间的产物,也是对畸形政治的一种软叛逆,减少或缓解了当时文人的不安和焦虑,也促成文人追求心灵的自适成为一大时尚。这看似与当时文人放荡不羁的世俗生活相悖,却正是晚明文人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传统文人追求品性、思闲静的身心体验,是中国传统文学静态特征在晚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即精神、物质环境)影响和封建文人志趣爱好、身世遭遇的视角论述唐代山水田园诗产生、发展之必然,同时分析比较了盛唐的王维和中唐的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吴晶 《今日浙江》2006,(9):60-61
黄宾虹(1865-1955),现代中国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恢弘深邃的艺术生命与他悠长、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莫大关系,也与浙江大地息息相关。他生于金华,逝于西湖,这正可解释他选择了“写山水”作为观照抒写心灵的方式,正是浙江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如画山水造就了这位大宗师。他的山水画创造的“浑厚华滋”的艺术境界,表现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他成为同时期画家中最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一位。他的早学晚熟、衰年变法,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奇迹。一、第一次“写画”和“读山”1865年(清末同治四年),黄宾虹降生在金华县城西铁岭头。父亲是一位儒…  相似文献   

15.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4,(12):60-60
正朱恒(1916—1993)原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原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朱恒又名朱恒有,浙江义乌人。师从潘天寿的朱恒,主攻写意山水画,受潘天寿的启迪,强调"民族特征"。他潜心研习历代诸家名迹,反复琢磨,对石涛、石溪、黄公望、程邃等文人野逸山水尤为倾心,同时又不拘泥于古法,造法自然而抒己之胸怀。他认为学习与师  相似文献   

16.
将《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与南朝宗炳《画山水序》这两篇相隔约一千六百年的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著作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比较、探讨,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许多有意义的连接触点、承传关系、创新思维,也有着不与人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让人体会到某种有关艺术教学与研究的审美意趣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诗、书、画,在中国自古便是一家,书画同源为中国乃至东方艺术之基本理念。书文俱佳之境界一向为中国文人所追求,诗书画集于一身之大师代不乏人。中国古代书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文人书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8)
正独创中国山水画"五韵"学说作品被誉为代表当代山水画最高水平山水画作品将影响中国画坛未来一千年今天,他位列中国当代画坛山水画榜首;他被刘大为誉为代表当代山水画最高水平;他是中国当代山水画家中作品拍卖最多、最高者;他的山水画作品将影响中国画坛未来一千年;他是唯一在世便被成立艺术研究院的画坛巨匠;他独创山水画"五韵"学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千年山水画的风骨神韵……他就是大土三阳,本名李晓辉,字孝回,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今春伊始,艺术界并再次为大土三阳举办作品精品展。3月18日,"大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明确地知道,我创作的是"山水"而不是"风景"。风景是具体的、实地的,它可以清晰地展现景物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于风景的感知是以人们直面景物的视觉真实为前提的。而"山水"则不然,它是从认识自然景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是对自然之"真"的摄取,通过"山水",使人们建立起与自然本性以及宇宙根本规律"道"的联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是概括的、写意的,是主观再造的,是表现自然的精神意态的。作为"山水"的山水就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客体,而是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中秋,我去单剑锋先生的广州住所拜访他时,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几幅气势磅礴的新山水画。当时我刚从美国来华,急切地想拜会几位与岭南画派有关的山水画家。那天,我们呷着中国香茗,吃着月饼,四周墙上的画有迎面压来之势,似欲倾其弯弯河水及几何状岩石造形于斗室之中。粗犷而轻松的构图以及浓重却又生机勃勃的笔法令人赞叹。中国山水画的这种咄咄逼人之势使我吃惊,因为我原来的感受是中国山水画将观众引离凡尘,在永恒的空间感里冥思漫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