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的农民,由于体制性原因,其身份意义重于职业意义,使其市场主体地位处于残缺状态,这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制度中均有突出表现.为确立农民的完整市场主体地位,在立法和政策上,应当采取减少农民与富裕农民、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反歧视与偏重保护、国家保护与团体维权、经济支持与社会保障、增加农民收入与提高农民素质并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是调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法。制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有利于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确立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对农业和农民建立一种直接的利益保护机制,保障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如何界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调整范围是其中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依法确立市场主体的资格,赋予市场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赋予市场主体明确权利义务,依法确定统一的市场规则,形成市场活动的法律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人格的独立,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意志的自由,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地位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法律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市场主体集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可以从其承担的职能、产权性质以及法律性质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其承担的职能来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应该为成员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非赢利服务,在不影响这一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基于该组织在农业服务领域的优势,向社会提供适当赢利性服务;从其产权性质来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产权性质是指农民以入股形式参与的、资本和劳动相结合的股份合作性质的组织;从其法律属性来看,只有规模和组织化达到一定程度,承担职能比较复杂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才能获得法人资格,否则都被视为合伙性质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周晖国 《理论前沿》2005,(22):14-15
本文从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律保障的角度,提出应当分别从制度本位和法律保护两个层面界定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丰富市场主体形式、赋予平等经营权、加强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护,做到平等、公平、公正、统一。  相似文献   

6.
按照党的十六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在发展农民专业协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弱势地位问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种各样的农民组织,是着眼于农村内部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弱势问题的根本途径,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家庭分散经营、缺少政府扶持和法律制度保护以及集体行动困境等因素严重阻碍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好村民自治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保护,建立农民组织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取决于农民在产业化体系中的地位。要提高农民这一方的地位,保护农民的利益,除政府外,农民组织起来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说,农民组织化是保护农民利益,进而保证农业产业化顺利健康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9.
三、克服法律实施中的地方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经济模式,它从客观上要求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在全国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使各类市场主体真正按照市场交易法则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依法确认、保障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义务,规范市场行为,为市场运行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要求政府管理部门严格依法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平等的保护每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制裁不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新常态及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面临农民对土地实现平等交换的要求与地方政府仍维持低价征地制度的矛盾、劳动力平等就业和同工同酬的要求与企业对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的矛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高要求与财政负担能力的矛盾、资本进入农业对平均利润的要求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城乡要素市场化与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弱势的矛盾等。纾解这些矛盾,需要通过推进"三地联动"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和劳动力素质"双提升"、构建农民"进城"内生动力和政府财政分担"双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双结合"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农民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维权意识较弱,农民权利经常受到来自其他利益主体的侵害,侵害农民权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保护并完善农民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即规则性和合作性需要市场公正;而市场公正的存在意义是要求市场主体行为正当性,并为价值规律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因而公正成为市场经济的首要价值追求。由于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和地位不平等性以及市场资源的稀缺性激发了商业贿赂的产生和蔓延,它的存在则剥夺了其它市场主体的正当交易机会,其本质是对市场公正的亵渎和收买。对市场公正维护的一个根本前提是确保市场主体的机会平等,这又是反商业贿赂出发的原点。  相似文献   

13.
二、从现代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到经济法的基本义务,看经济法调整现代合同关系的特殊使命 (一)经济法调整合同关系的新视角 在近代社会,人类刚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迈入市场经济,从农民、手工业者到小业主、小作坊主,所有的市场主体实力相差不大,一般没有显著优越地位者;同时,一切市场主体在交易中频繁地互换位置.  相似文献   

14.
二、从现代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到经济法的基本义务,看经济法调整现代合同关系的特殊使命 (一)经济法调整合同关系的新视角 在近代社会,人类刚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迈入市场经济,从农民、手工业者到小业主、小作坊主,所有的市场主体实力相差不大,一般没有显著优越地位者;同时,一切市场主体在交易中频繁地互换位置.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民问题的实 质是农民利益问题,是如何保护和增进农民利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农民利益问 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利益不断增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从农民利益的现 状来看,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和增进农民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党的十六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在发展农民专业协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海南人大》2007,(4):64-64
关键词:公私财产亮点:公私财产平等保护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  相似文献   

18.
国外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广大农民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保护农民的根本权益以及加强农民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法律保护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法律、政策和市场经济上有其不同的地位。国家在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同时,应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保障其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地位的法律法规,助其早日完成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是农民、政府、市场三者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再配置过程。当前的农民利益问题表现为抽象意义上的“土地承包制下的小农经济困境”与“行政权日益凌驾于社会之上”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农民利益分化现象严重、农村基层治理体制不完善、农民利益表达制度缺失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四个方面。实现农民利益,应在“社会基础再造”理论框架内,进行农民与农民、农民与基层政府、农民与社会、农民身份地位的关系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