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2010级非英语专业的4个民族班的新生划分为2个实验班和2个控制班进行对比研究,检测图式理论教学模式的效度。控制班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班以认知图式理论为指导,比较写作语言、内容和形式三方面,对写作教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两组民族学生写作词汇没有太大改善,内容有所提高,结构明显改善。这说明图式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结构影响较大,提高形式图式较内容和词汇图式较容易。  相似文献   

2.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阅读拥有许多相同要素,但各自阅读过程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是,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两种类似的认知过程在起作用,或是否有既适用于母语阅读又适用于第二语言阅读的处理策略。文章对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引起文化差异的因素,诸如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语言图式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双语读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意向性与概念图式融合的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民 《前沿》2010,(9):189-192
意向性与概念图式的融合能使概念认知发生人本主义的变化,从而使人对事物或现象知识的认知与表达,得以达到社会运动本身的那种显现。文章在介绍和分析意向性、概念图式等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意向性和概念图式,以及意向性与概念图式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共意识的现代生成决非易事。而是由经济图式、政治图式和文化图式所构成的一个复杂图式。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公共意识生长的经济图式、政治图式和文化图式会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演变。进而造成我国自然社会中公共意识蛰伏与异化的图式;建国后三十年中,公共意识狂热与虚妄的图式;改革开放以后,公共意识渐显理性与本真公共性的图式。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志工作中,要更好地认识与表达多元的世界,就必须认识到,作为传递信息的语言及人的世界的界限是多样性的。人们是以作为思维与直观的中介的图式去同化与整合生活经验的。在多元的生活世界中,文化图式的跨文化转喻是实现跨文化理解的一种认识与表达方式。认识与表达生活世界的民族志是使多元的生活世界敞开的方法。民族志的有效性与意义最终要在回到多元的生活世界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于宏卫 《青年论坛》2008,(5):145-147
图式和符号化的绘画语言反映了当代油画家对社会生活、人类命运的哲学的思考和探索。当然也造成了年轻的画家们急功近利心态,片面追求符号化的“当代”意味,散发着浓重的追名逐利的猥琐气息。这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既是创意又可表现,承载了民族文化内涵,心象笔墨的表现及审美揭示了中国画的成因,其对中国画的图式价值、语言特征有重要作用。心象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画笔墨心象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利益角度构建新的制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云 《思想战线》2011,37(2):68-72
从利益角度构建的制度理论,由利益人假设、不同利益内涵制度的说明以及图式化等部分构成。利益人是指具有追求主观上认为相对较大利益或最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并且在具体行为实施之前,主观认为自己所选择的手段符合生存与发展目标的行为主体。从制度本身所包含的利益内涵进行区分:有超越具体利益计算的制度、具体利益计算的利益均衡导向制度、具体利益计算的非利益均衡导向制度等,其内容可以进行图式化表述。利益人假设、不同利益内涵的制度、图式化,构成了从利益角度进行分析的制度理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吴莹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81+2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纽带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国际大型会议中为了节约时间,口译的应用也变的越来越普及。语言学界对图式理论的运用大多停留在外语教学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听力上,而将图式理论运用到翻译中的成果较少。而早期的翻译界也更多的把图式研究放在了笔译中,本文试从口译的角度来阐释图式理论在口译的文化伴随意义中的应用问题,试图分析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认知图式过程对文化伴随意义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皮亚杰关于图式的定义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认知图式的双重化建构的过程 ,从而揭示出认识的实质是图式的发展演进。本文指出皮亚杰图式学说克服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 ,深入研究了思维的内在结构和微观机制 ,在认识论上实现了成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图式理论家认为,图式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图式对整个阅读过程都有影响。阅读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将已有图式与文章信息联系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晖 《公安研究》2008,(9):36-4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通过相关的言语刺激,有效唤醒被测人经历的违法犯罪特异心理活动,利用测试仪提取相关心理活动信息。被测人对测试题目言语刺激的反应是被测人对测试题目言语的理解解码过程。测试中,语音、词汇等语言因素和背景图式知识,包括与犯罪相关或无关心理等非语言因素,均会以不同方式影响被测人对言语的解码,解码原理研究有助于提高犯罪心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使交流双方使用得体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约合理正确的表达和理解,成功地进行交流。本文首先提出了言语表达是否得体直接影响交流的成败与否,分析了文化差异是影响言语得体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言语表达得体应注重文化差异,从宏观和微观上加强文化熏陶,建立文化认知图式,注重交流语境,掌握交际策略,合理得体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5.
敬蓉 《思想战线》2003,29(2):119-122
大众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实现沟通、促进交流、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媒介图式来自大众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媒介地区图式是由特定地区相关信息构成的,是对该地区特征的综合概括;媒介地区图式反映在受众头脑中,形成了媒介地区形象;媒介地区图式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刻板印象,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单正平 《新东方》2012,(3):22-25,2
黎族织锦的图案以几何图形为基本图式。而在黎族文化的其他方面,几何图形很罕见。造成黎锦造型几何形图式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织造黎锦的工艺有关,即工艺和织机决定了黎锦的图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宗教话语的一种重要表达形态,武当道教图式语言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审美范式给人们以强烈的宗教情绪化感召,为道教理念赋予了视觉化的想象,对道教精神起着巨大的诠释作用。它历经世代的磨砺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同时它还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神态,是华夏族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李晓斐 《思想战线》2012,38(4):17-20
围绕"差序格局"和公私道德的讨论,已经论及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逻辑,或文化图式。运用文化图式的视角,从文化角度来探讨社区内部自身的动力学,可为理解传统背后的驱动力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并可藉其对理解村落权力关系提供一种解释方式。在近百年的路村"麦货会"实践过程中,村民的文化图式得以再生产并发生变迁,而再生产或变迁了的文化图式又解释了不同历史时期"麦货会"组织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栋 《求索》2011,(7):135-137
戴维森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是为自然语言建立意义理论的一次思想试验,其理论主旨是要从语言哲学视角为语言的解释提供一种说明。戴维森的意义理论并不是要说明一个表达式意谓什么的具体理论,而是提供关于意义理论的一个标准。本文从考察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哲学渊源入手,深入分析其真值条件意义理论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戴维森赋予"真"初始的不可定义的哲学属性,解决了"意义"与"真"的相互依赖关系;另外,戴维森"彻底解释"的理论视角表明了戴维森意义解释理论的第三人称进路,他否定语言之外存在独立的概念图式或范畴,为我们探索语言的解释和意义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一种可资参鉴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5)
"谐音别解"音译词是一类特殊的音译词,也是汉语翻译中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该现象在汽车名称翻译中普遍存在。奔驰(Benz)、宝马(BMW)是汽车常见的译名,也是最常见的谐音别解音译词,翻译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具有双重文化意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