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购物消费者具有特殊性,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与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法律特殊予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后悔权、知情权和网络交易平台责任等制度的设计正是回应了网络购物消费者的诉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消费者权益为重的立法精神,能够有效改善网络交易环境,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保证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2.
于浩 《中国人大》2014,(14):21-22
今年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网络购物交易金额达到1.85万亿元,食品和保健品购买人群达22.4%。特别是6月份《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再次热播,使得网购食材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在网络购物方面尚存真空地带,特别是在网购食品上,目前还没有任意一家网商敢于承诺自己是安全的食品网购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我国有关法律对网络交易的监管滞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关系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现象严重。为此,文中探讨了完善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社会和政府负起其应有的责任与义务,把建立和完善网络交易安全的立法提到议事El程上来,才能减少和避免纠纷的发生,才能提高人们网络购物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作出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七日无理由退货、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预付款式消费、消保委及行政部门职责——这四大问题是此次本市消保条例修改的热点,亦是各方意见碰撞、博弈的焦点。热点一:网购、电视电话购物、邮购等领域七日无理由退货2012年,国内网络购物用户达2.47亿人,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1.320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网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0,(3)
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用户规模、交易规模的双增长态势。在去中心化的网络经济时代,构建合理的网络购物平台、整合渠道、完善产业布局成为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有数据显示,中国县域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日益增大。同时,县域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高达了4.8%。县域网络购物市场空间巨大,有望迎来全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陆坤 《今日上海》2012,(6):34-35
网购,从一个新鲜出炉的名词到走入寻常百姓家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正望咨询今年5月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11年网购人数已达2.12亿,全年网购规模超过8000亿元,今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1.3万亿元。  相似文献   

7.
足不出户,轻敲电脑键盘,即可完成交易。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第三方支付的购物方式因其低价和便利,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选择。但由于网络购物信息不对称,交易安全无法保证,使消费者感知风险人大高于传统的购物方式。梁小姐网购机票的经历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8.
如今,更多的青年人及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都开始热衷于网络交易,这一群体的数目在不断增长.由于网路交易的特殊性,网络交易所带来的各种法律问题也逐渐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对于我国几亿消费者而言,更为关注网络消费者群体权益的保护.本研究对于揭示青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晓川 《人民论坛》2012,(35):68-69
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购物发展迅速,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客户满意度因素对其购买行为有着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网络消费者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收入等方面的行为特征,结合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对当前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网络购物因其便利、跨越时空等特性,深受台湾消费者青睐。近期,台湾媒体披露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近七成台湾网友上网就是为了网络购物。在台湾,网络购物有何乐趣,为何网购如此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乔颍 《公民导刊》2011,(12):32-34
电视购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我国自1992年开始引进电视购物。电视购物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索福瑞《中国电视购物发展报告2008-2009》中写道:中国观众对中国电视购物整体信心不足,只有17.65%的消费者有明显的信任;另外,观众忠诚度不高,一看到电视购物就换台的比例达到了94.32%。在政府、电视购物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形成"国家立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全面推动电视购物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将电子商务视同网上购物,即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殊不知网上购物仅仅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个方面。而且电子商务的增长潜力主要在于企业对企业的交易。 电子商务带给企业和消费者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便捷、低成本地进入全球市场。创造出大量的“网络”商人,也能够使拥有一台联网计算机和信用卡的消费者成为全球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易玲  叶欣 《人民论坛》2015,(2):130-132
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络购物具有价格优惠、品种繁多和服务便捷等特点,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网购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加强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消费者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不完善等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通过互联网购物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消费者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是今年来各大网站推出网络购物优惠促销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消费者购物;电子商务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的便捷,但是电子商务于实际生活消费者存在差异,导致消费者权益更易遭受损害;因此,要更加注重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关切的网络购物“后悔权”、个人信息泄露、经营者霸王条款、虚假广告、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等问题都得到了回应,新华社服务新闻专线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评选为“2013年国内民生十大新闻”之一。也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赢得了各界好评,纷纷呼吁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16.
购物节短期内会促进消费和GDP的增长,但只谈交易额、避谈退货率,却形成了购物节的“虚胖”。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从冲动逐步回归理性。购物节要起到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的作用。引导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主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购物节发展应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网络交易以其便利快捷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使消费者权益在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中容易受到损害。文章探讨了在网络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题,重点分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方面面临的挑战,如对网络消费者交易权、隐私权、知情权与退换货权利的保护等,并提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交易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和退换货方面的法律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浩 《中国人大》2013,(18):18-19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审议前不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外公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网民规模达到2.71亿人,与2012年12月底相比,2013年上半年网购网民增长2889万。  相似文献   

19.
罗林锋 《今日浙江》2015,(11):37-37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0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万亿元.  相似文献   

20.
网络视觉营销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姝霖 《人民论坛》2011,(7):156-157
网络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可分为务实型、浏览型、经验型、冲动型,根据视觉营销的冲击程度可分为无冲击型、冲击型、强烈冲击型。冲动型消费者群体的购买欲望在浏览环节最容易受视觉冲击的影响,并且随着冲击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网络商家可以通过适当增强网站冲击力度,吸引冲动型消费群体的措施来提高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