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香港在两岸互动关系中的中介角色王艳萍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交流日趋热络,此起彼伏的各种“投资热”、“旅游热”、“贸易热”连接了两岸人民的同胞情,两岸关系在互动中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台湾当局僵硬的“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交流只能以间接...  相似文献   

2.
唐永红 《台湾研究》2010,(3):11-15,22
新形势下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是进一步发挥福建对台优势与作用的需要,是促进两岸一体化顺利发展的需要。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胡六点”精神为指导,力争在构建“两岸共同家园”、维系“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中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祖国统一前沿平台的作用。特别是应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台工作的深入开展、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两岸)合作、促进国家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1997年7—9月)徐青7月1日针对祖国大陆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台“行政院长”连战在接受美国电视新闻网(CNN)访问时称,中国统一要逐步达成,台追求的是“一国良制”而非“一国两制”。台“驻香港事务局”成立;《港澳关系条例》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观点,分析民进党历年来的两岸政策是否发生变化。从两岸党纲的传统可见到民进党对"台独"的坚持。虽然为了2016年选举,提及"九二会谈"与"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但制度变迁内容并未接受"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接受"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不分裂国家精神,甚至还想让"九二共识"的制度变迁。因此两岸关系面临改变和平发展现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宝蓉  邹莎 《台湾研究》2012,(6):42-46,52
2010年8月19日,台湾立法部门正式通过并发布“陆生三法”(即“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相关修订条例,昭示着“台湾地区认可大陆高校学历”与“台湾高校向大陆招生”政策自此有了“正当的法源依据”。这亦成为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继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及两岸签署ECFA之后的最重要议题与最热门话题。2011年,台湾高校首度拉开招收陆生的序幕。截至当前,台湾教育当局已完成两年的陆生招生工作。那么,台湾高校招收陆生的实际状况到底如何?台湾“有限开放的陆生招生政策”成效怎样?在台就读的陆生对其就学的整体环境满意度为何?台湾当局该如何调整陆生招收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的意愿,促进两岸高校相互招生的良性互动?这些无疑都是台湾当局及高校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吉言 《工会博览》2006,(15):1-1
7月21日,是《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实施一周年;恰如好事成双,今年的6月下旬,北京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围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开展了“集体合同推进月”活动。集体合同这一名词在许多人眼中,或在众多关注劳工生存现状的人们看来,恐怕就是个“熟面孔旧相识”。但是我们又为何要搞集体合同推进月活动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检验各基层单位贯彻《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推进这一“条例”的落实。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克利对集体合同的意义精辟地归纳为“六重”: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是增强企业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现代企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金融往来的困境及其突破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20多年来。以台商对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为主体的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扩大。不仅促进了两岸各自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推动两岸经济的融合、增进两岸人民的沟通了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配套服务的两岸金融往来关系则长期严重滞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六易其稿的《广东省青少年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第六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完成了修订工作,今天递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纳入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议程安排。记者从中发现众多新亮点:(1)从“未满18周岁”到“未满23周岁”。草案特别提出,“已满18周岁未满23周岁的特殊青少年参照本条例适用”;  相似文献   

9.
(记者李菡丹王颖)近日,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配合“集体合同推进月”活动,进一步宣传、推广调整劳动关系的先进经验,推动企业工会集体合同工作水平,北京市总工会召开了“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推进集体合同工作座谈会。北京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李恩和等出席了座谈会。会上,荣获2005年“全国  相似文献   

10.
季烨 《台湾研究》2014,(6):64-71
台湾地区监督两岸协议的基本规范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关于制定两岸协议监督专门条例的争议却持续了20年,主要包括两岸协议的法律性质之争,立法监督的深度和方式之争以及公众参与的限度之争。台湾内部关于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的争议,表面上体现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质是蓝绿政治势力对大陆政策主导权的争夺,同时也夹杂着少数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企图。鉴于其“泛政治化”的本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对两岸关系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1.
如果在“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上出现一个外国人,胸前戴着大红花,会是怎样的情景?国务院法制办1月5日就《表彰奖励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可以参照本条例给予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2.
郭威 《工会博览》2006,(1):46-46
近日,通州区总工会认真贯彻《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组织全区16个劳动关系三方分会的各方代表、行业工会联合会和基层企业,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制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上台后,积极改善与欧洲盟友的关系,采取了相较于小布什政府更加“低调”、“谦虚”和“倾听”的态度与欧洲盟友发展关系,欧美关系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尽管奥巴马未来任期内,欧美摩擦会依然存在,并有可能加剧,但欧美仍将互为最重要的盟友,合作会进一步加深。欧美关系将在竞争、冲突与合作中风雨兼程,继续朝向“更加有效的平等伙伴关系”定位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洲是当前台湾当局三大“邦交”区域之一。台湾当局持续拓展与非洲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凸显其所谓的“独立政治实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开始从两蒋时期的“汉贼不两立”向“务实外交”转变,其对非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一定数量的“邦交”关系。尽管陈水扁当局仍采取“金钱外交”等各种手段积极巩固对非关系,但受国际形势变化及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影响,当前台非“邦交”关系逐步萎缩、台在非“外交活动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台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历程、动因以及趋势加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刊中之报     
《工会博览》2006,(21):18-21
北京市召开第二十一次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本刊讯日前,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企业联合会召开了第二十一次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克利,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郑建华、霍连明,北京企业联合会会长刘克信及三方其他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通报了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成员调整、“集体合同推进月”的开展以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活动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下一步迎接北京市人大《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贯彻情况执法检查以及落实和  相似文献   

16.
经济特区立法作为改革的主要工具,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我国法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是时代赋予深圳市经济特区立法新的使命和任务。《深圳市城市更新条例》有其立法的亮点,但也存在不足。经济特区在“用足”立法变通权的同时,更要“用好”立法变通权。经济特区立法权的行使应协调好与国家立法、“设区的市”立法、高质量立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曾经历了一番曲折。辛亥革命爆发后,以隆裕太后为首的清廷被迫同意下台,当时的民国政府称其为“辞位”。民国政府对清皇室采取了优待政策,制订了一系列优待条例,其中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在宫禁,待日后移居颐和园”。  相似文献   

18.
《工会博览》2023,(16):21-22
<正>01《工伤保险条例2010》第十五条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法律主要是考虑这类死亡与工作劳累、紧张等因素有很强的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对保险范围作了扩大解释,将“事故伤害”扩大到“因病”范围。  相似文献   

19.
田聪智 《工会博览》2010,(7):254-254
亚里士多德直言三段论中的“类”是词项类,其“推”是运用类间蕴涵关系进行的。因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被认为是“类”的逻辑,“关于特别关系的理论。”可知,逻辑科学中至少离不开依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及其关系进行的归类认识,也离不开据“类”同关系进行的推理研究。本着逻辑科学中固有的内容,本文初步探寻了开中国逻辑先河的《周易》逻辑系统中关于“类”的划分与“推”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彭莉 《台湾研究》2004,(3):46-5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因应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投资法令,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投资法规体系。这些法规,以规范岛内外投资者在台投资行为为主要内容,若以适用对象为依据,可做如下分类:第一,专门适用于侨外投资者的“立法”,主要有《华侨回国投资条例》、《外国人投资条例》;第二,适用于岛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