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县级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机构存在的问题是: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分工过细,效率不高。与此同时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不利于查处执法办案中的违法行为。执法监督部门机构臃肿,不符合机构改革精神。应将县级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机构设为一综合职能主管部门;其应经常深入各业务部门,到执法第一线,提供一条龙服务;在处理违法、信访案件中,可直接倾听群众意见,尽快解决问题。这样符合改革原则,可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基层民警执法活动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人大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围绕推动检察机关更好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共同为司法改革探路破题。  相似文献   

3.
法治中国与司法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是大国崛起的深刻启示,也是对现实矛盾的积极应对。法治中国要求司法要实现公正性这一根本的价值属性,以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为此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强烈诉求。围绕司法公正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要让司法去地方化,让司法保持亲历性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等具体改革措施。但这只是基于目前情形下的改革,而不是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司法回归到基本属性上来。  相似文献   

4.
司法职权配置,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司法职权在不同司法机关之间以及司法机关内部的划分规则。司法职权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司法的公正、效率和权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路径。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检察机关开展了优化检察职权配置的实践探索。这种探索,  相似文献   

5.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面,构建这方面的监督机制,是新时期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法律监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加强监督、转变观念、摆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关系,建立监督机制,形成执法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6.
暂予监外执行续期或收监程序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后,出现了法律衔接的一个空白:全国对此没有统一性规定,各地的地方性规定又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甚至暂予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的情形。司法实践中,明确司法局作为程序启动主体的职责,制定全国性的统一规定能系统性地解决此问题,有效防止暂予监外执行蜕变为"永久监外执行"。  相似文献   

7.
一是要求全厅干部职工对照王正伟代主席讲话中提到的存在于机关中:"精神萎靡、理想信念淡化,作风飘浮、官僚衙门习气严重,自由散漫、本位主义至上,玩弄权术、效率低下,以及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踢皮球,捏造传播小道消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司法公正与司法体制、监督制度、司法人员素质、司法机关内部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着重从司法体制改革、完善监督制度、提高司法人员素质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要实现司法公正 ,必须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完善司法监督制度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建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提升检察公信力,既是回应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新期待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大盖帽七顶八顶,谁知道哪顶管哪事。”这是市民面对多支执法队伍发出的感叹。建好城市难,管好城市更难。为体现本市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尽快实现综合执法,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是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正如一位老百姓所说:“我们希望严格执法,杜绝扯皮推诿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义、效率与秩序——司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婷  张云 《理论月刊》2004,(6):96-98
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通过司法对社会关系以及利益冲突的合理调整。顺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在新时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正义、效率与秩序应是我国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追求正义和效率、秩序存在一定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寻求正义与效率和秩序的最佳平衡点是有关改革部门应当积极探索的目标,也是司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必须进行理性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沈开举  郑磊 《人民论坛》2014,(10):24-2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而此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已经勾画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初步轮廓。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总目标应当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改革总目标,关键在于尊重司法思维和司法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6,(6)
信息是大数据时代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资源,也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依托要素。诉讼监督信息作为司法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司法效率的关键要素;既有益于推进人权司法保障,也有利于提高司法善治水平。我国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充分重视信息的价值与作用,明确"信息化"的改革路径,不断推进我国司法制度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要有责任心。办理代表意见建议既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也是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 ,具体承办部门要怀着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心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二要有诚心。代表意见建议中所反映的问题 ,既有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又有各部门各行业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所面临的实际工作。因此 ,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恪尽职守的态度 ,诚心诚意办理代表意见建议 ,决不能有推诿扯皮和敷衍了事的心态。三要有热心。代表意见建议所提问题 ,大多是反映当地国计民生的一些“热点”或“难…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3,(4):30-31
1.体制改革是未来司法改革的着力点 十年司法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司法改革的核心在于司法体制的改革,而关键则要确保公司权依法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群众好评。但是,农村公路缺乏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巩固。部分乡村对农村公路的日常管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有的没有指定专人管护,或因管护资金不能保障,管护人员失管;有的管护职责不明确,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推诿扯皮;  相似文献   

18.
刘朝阳 《求索》2011,(12):155-157
现时相关司法案件在民众的“判例”舆论之下,出现了判例倾向,对这种现象的审视,折射着现时中国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二元困境,现时司法审判的案件舆情表明,中国司法审判正处于传统性“公正”要求的诸多中国因素与司法国际化趋势的压力与困境之间。中国司法审判既要考虑我国司法的社会主义法制特点与社会心理传统,又要兼顾国际司法通行模式的影响,并逐步稳妥地和司法审判的国际化接轨,这对中国司法界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9.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汤维建 《同舟共进》2013,(10):22-24
司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按其内容和轻重,可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司法体制改革;二是司法职能改革;三是司法机制改革;四是司法管理改革。这其中,司法体制的改革最为关键。进行中国司法体制的改革,首先要深刻认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笔者认为,目前的司法体制存在四个矛盾:一是司法的国家性与司法的地方化之间的矛盾;二是司法的开放性与司法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三是司法的职业性与司法的民主性之间的矛盾;四是司法的非行政性与司法的行政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