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的安全稳定与井然有序是实现城市基层社会善治的根本保障。"社区精神"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对当地社区公共生活的共性认知,对缓解社区治理场域中的矛盾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需要,带动城市基层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下,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环境与时代特征,有效培育社区精神的着力点在于:理论探析社区精神及其培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现实考察社区精神培育的发展脉络、典型经验与现实困境;全面探寻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培育社区精神的长效路径,最终提升城市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与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时下,申城众说城市精神,谈到塑造城市精神,人们关心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市民素质,笔者认为,塑造城市精神,还要非常重视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培育和城市精神相一致的公务员精神。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凝练和培育城市精神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城市精神的城市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应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起着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不断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的过程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徐晓暖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8):19-20,23
探寻大连城市精神,必先在学理上理清城市精神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价值。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思考大连城市精神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培育和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凌 《长江论坛》2011,(6):25-29
每个城市的文化因其底蕴不同而各显特色,因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当前,培育和确定城市文化精神已成为一种积极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竞争策略。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一是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精神培育;三是市民共识与城市文化精神认同。黄冈的城市文化精神可以定位于"承继先贤,自强不息,敢作敢为,开拓创新",亦或"承继先贤,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有所作为"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以社区文化建设为龙头,精心培育城市江海风情特色和南北文化交融糅合的特质,延续、传承和发扬了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有海门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鲍宗豪 《学习与实践》2009,(12):122-13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精神文化尤其是对当代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关注,与21世纪以全球化为支撑的城市化以及新的城市世纪的到来相关。全球城市的建设,不仅要发展经济、金融、贸易,更要培育全球城市的精神文化,这是由全球城市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全球城市”的重要表征。在不同特质表象的背后,全球城市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的共同特质,其基本内涵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1)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都处于较高水平;(2)文化产业十分发达;(3)拥有优秀文化人才和高素质市民。具体又表现为全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文化艺术、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市民素质。与之相对照,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要达到全球城市的水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7):92-92
李雪萍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目前,政府推动下的制度建设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基本态势;从创建和实践民主制度,到培育民主精神和公民社团,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协商对话、社区参与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主题。长远看,民主精神和公民社团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城市社区民主的发展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9.
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建立培育战斗精神的长效机制,实现其经常化、制度化,是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坚持“四个纳入”,渗透于部队经常性的主要工作,贯穿于部队建设的全过程,是培育官兵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7,(11):43-44
成熟优秀的城市文化能够塑造高尚精神、培育科学信仰、滋养净化心灵、凝聚科学发展的统一意志。当前,在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良莠并存、相互激荡的现状下,只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才能充分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合力,为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政府推动下的制度建设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基本态势;从创建和实践民主制度,到培育民主精神和公民社团,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协商对话、社区参与是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主题.长远看,民主精神和公民社团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城市社区民主的发展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入探讨民族精神问题,这必将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力是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精神的内化整合功能是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 ;民族精神的能动实践效用是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力量源泉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真正腾飞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2,(5):5-5
一、城市精神的内涵与作用 二、城市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城市精神作为城市的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落实。二者关系密切。第一,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带有国家原则性的指导思想.城市精神则具体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城市精神必须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城市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就要求城市精神培育必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心理、传统、文化、思想和情感的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崛起、复兴和发展,有赖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塑造和培育。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新时期,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就高校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作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7.
法治精神是社会结构整体变迁的产物,任何成熟的政党,必然选择法治化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致力于法治精神的培育。法治精神契合政党执政的需要:强调主权在民,是政党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要求权力制约,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依靠力量;追求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是塑造执政党公正形象的强大推手。我国法治精神的培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难以抵抗各种不当因素的干扰,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郭艳春 《前沿》2009,(5):72-7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被提了出来,如何科学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从当代民族精神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和谐社会思想与当代民族精神建设的内在统一性角度,阐述了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民族精神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0,(8):35-35
自1995年在全国首创“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以来,江阴市始终坚持把读书活动作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长期抓,抓经常,引导市民读好书、求新知、创新业,大力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共同建设幸福江阴,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才支持,成为全国唯一荣获“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城市”称号的县级市。  相似文献   

20.
监狱民警精神是民警队伍建设和监狱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支柱。弘扬和培育新时期江苏监狱民警精神,有必要对该精神的内涵和监狱民警精神的概念、特点进行辨析.深刻把握监狱民警精神的功能,充分认识塑造监狱民警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江苏监狱工作形势发展的实际,其对江苏监狱警察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内涵解读,对弘扬和培育民警精神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