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成因在于利益的诱惑和违规成本的低廉。会计舞弊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凸显会计舞弊治理的迫切性。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的对策建议是强化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 规范审计市场,试行审计与利益相分离的准政府审计模式;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的信用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民事诉讼索赔机制;推行以自然人的处罚为核心的治理机制;采取重立法、更重执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股份公司在委托—代理机制下会计舞弊的成因 ,即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导致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利益差别存在激励不相容是管理者会计舞弊的动因 ;信息不对称为股份公司管理者实施并掩饰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会计舞弊是股份公司委托—代理契约制度下潜在道德风险的显性化。防范股份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选择应该是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股份公司的内在监督机制和外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秀颖 《工会论坛》2007,13(3):66-66
近几年来,会计舞弊现象严重,根治会计舞弊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有必要对会计舞弊的定义、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防范会计舞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会计舞弊"这个词频繁的出现在公众面前。由于会计和钱财的息息相关,社会对于会计诚信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会计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同步增长。但目前的会计诚信却是处在严重的缺失状态。会计不诚信导致企业生存危机,投资者资金浪费,财务环境不好。主要缘于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道德素质不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高等,因此,上市公司应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治理,保证企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会计账簿既是对会计凭证的“总结”,用来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又是会计报表编制的依据,因此保证会计账簿的真实性,防止其被舞弊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会计账簿设置、会计账簿启用、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结账等的舞弊形式并指出了审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美国相继报出安然和世界通讯财务丑闻,日本雪印公司舞弊案件以及中国上市公司中“琼民源”、“红光实业”等财务欺诈案件的曝光,使得各国针对会计报表的舞弊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按照我国审计准则的要求,就会计舞弊形成的根源及如何应对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企业财务舞弊已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焦点问题。针对以财务舞弊活动为对象的舞弊审计已成为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建立权威的反舞弊标准和体系、提高审计师舞弊审计能力、帮助管理层防范和减少舞弊的发生等,都是企业最大限度地防范舞弊发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会计造假日益严重的情况,分析影响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国情和新《会计法》规定,对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固定资产审计的目标是 :确定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属企业所有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增减变动的会计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等。固定资产经常发生的舞弊有 :虚计固定资产价值 ,随意调整固定资产折旧 ,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盈亏不作账务处理 ,隐瞒固定资产有关收入等。为了实现审计目标 ,针对上述舞弊 ,审计人员一般采用审阅法、分析性复核法、核对法、查询法和盘点法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刍议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效益,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会计电算化而引起的损失却很难解决。因此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成了企业的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诉讼诈骗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其法益侵害性与二者间的诈骗并无不同。诉讼诈骗行为虽然也扰乱了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但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刑法并不处罚,不能说诉讼诈骗行为所侵犯的法益是司法秩序。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就是诈骗的实行行为,法官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虚假证据做出错误判决,并根据判决转移被害人的财产,完全是受欺骗的结果,将诉讼诈骗行为认定为诈骗罪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2.
寻找失去的主体--探求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我国现行刑法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使得司法机关难于寻求适当的法律依据追究其刑事责任.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短信诈骗犯罪虽历经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但其犯罪形式却更加"丰富,"犯罪手法更加"智能,"犯罪数量居高不下,在一些地区短信诈骗更是呈现出"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持续高发态势,而且由于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犯罪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危及群众的财产安全。短信诈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此类犯罪多发是社会管理不到位的集中表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为有效遏制短信诈骗高发势头,必须改变传统"为打击而打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模式,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从短信诈骗的各个环节入手,剖析制度漏洞和管理缺位原因,并从完善法律制度、规范社会管理、强化案件侦破、提高群众自防能力等多个层次,填补漏洞、斩断源头、阻断环节,寻求减少和预防短信诈骗犯罪的对策和途经。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信用证欺诈的频频发生 ,引起了人们关于对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的关注。通过对我国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缺陷的分析 ,从制定专门的反信用证欺诈的法律 ,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反信用证欺诈的指导性意见 ,完善我国关于信用证欺诈司法救济的实施措施和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追究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符合其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6.
刑事法视野中的诉讼欺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以伪造证据、提起虚假民事或行政诉讼为手段,严重破坏审判秩序、侵害被害人利益,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已超出民事和行政手段可以调整的范畴。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很大。事实上,诉讼欺诈与诈骗罪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它并不是敲诈勒索罪的特殊形式,而且将其纳入妨害作证罪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当今刑法无现成的罪名与之相匹配。因此,我国刑法应增设诉讼欺诈罪,合理配置其法定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信诈骗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同时也成为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进行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犯罪分子进行电信诈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手机短信诈骗犯罪行为的广泛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安全与利益,更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与经济秩序。为了能有效地预防和惩处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应该完善立法,强化监管和打击力度,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诉讼诈骗定性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和实务中对诉讼诈骗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存在认识分歧,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困难,诉讼诈骗符合诈骗罪的客体要件,诈骗罪中被骗者、被害者、交付人不要求同一,被骗者应当具有处分权,被害者自愿交付不是诈骗罪成立的要件。  相似文献   

19.
论诉讼欺诈之刑法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诉讼欺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以提供虚假陈述并伪造证据或串通证人提供伪证的方法,使裁判机关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从而使自己或与自己有关联的人从对方得到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欺诈罪,而诈骗罪、帮助伪造证据罪、妨害清算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诫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欺诈进行完全调整。我国刑法应增立诉讼欺诈罪,以保护裁判机关的正常裁判活动和他人的财物所有权或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以来,利用手机短信诈骗的案件十分猖獗,一方面暴露了公众的素质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目前各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更重要的是相关的法律制定和执行的缺位。面对短信诈骗,只要筑起打击防范的共同体,相信我们能够从容遏制当前短信诈骗案件泛滥的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