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罗昊 《中国青年研究》2023,(6):78-84+14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青年职业农民的兴起已经成为当前最为显著的乡村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鄂东北S县青年职业农民的调查,分析了青年职业农民自我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与实践困境,重点探讨了这一群体应对困境的能动策略。研究发现:青年职业农民的生存境遇受到政府扶持“帮能”不“帮弱”、关系用工日益异化和后致性竞争加剧带来的个体能力困境三重因素的影响。作为应对方式,青年职业农民积极建构出依附政府部门、专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公共组织的“组织性依附”行动策略,获得了来自外部世界的雇工、技术和价值认同,在绕开村庄社会的基础上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发展。关注青年职业农民的发展状况,重新厘清这一群体与乡村组织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乡村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俊峰 《今日广西》2010,(22):20-21
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作为经济社会的“晴雨表”,是经济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柳钢青年在心理素质、学习方式、经济活动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社会转型环境的影响。笔者根据经济社会转型对青年心理影响规律,结合“柳钢青年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探寻柳钢青年心理发展趋势,从而引导青年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青年探索》2014,(4):74-78
“剩男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既有制度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门当户对”的社会择偶标准和社会结构压力在青年身上的内化,以及青年自我同一性的延迟和对婚姻家庭的“心理恐慌”,分别从制度、社会和青年本身等方面,催生出了当代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对策文献良,衡孝铮要分析青年人口结构,不可避免地要回答青年人口的年龄界定。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议论纷坛,标准千差万别。在这种争议中实质上包涵着如何求得青年群体的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者综合平衡。给青年一个...  相似文献   

5.
职业心理是个体关于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现象以及关系到职业活动的个性心理倾向,对于广大青年军官而言,职业心理集中表现为:青年军官如何看待自己的军旅生涯和军队生活,是否认同和追求军人的社会价值。在新世纪新阶段,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新一代青年已经成为青年军官的主体,他们对于军旅生涯和军事职业价值的认知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浅析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人才的相关概念◎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内涵和类型◎研究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意义◎非良性环境对青年人才成长的心理环境的影响◎创设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心理环境青年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肩负着祖国的未来。由于青年人才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容易受到所处心理环境的影响,构成了人才链上的特殊环节,因此教育、培养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才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的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7.
高校共青团必须结合新时期青年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工作途径和工作领域,以便适合青年的心理思维特点以及他们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只有这样,高校共青团才能够在社会发展和青年群体的变化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更好地团结和服务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作为青年农民聚集的场域之一,其在提高青年农民文化素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组织优势、接受现代文明、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三个方面,城市社区对提高青年农民文化素质存在必要性。但目前社区在提高青年农民文化素质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教育的体制性保障、引导性功能薄弱、社区文化对青年农民群体重视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重视社区的教育功能、增强其引导性功能、构建适合农村青年的文化内容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青年社会规范背离倾向研究■蓝维社会规范背离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80年代以来,引起我国教育、心理界广泛关注的青年逆反心理问题就与社会规范背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青年社会规范背离会对社会和个体造成一系列后果,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社会规范背...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青年们会发现“世纪末情绪”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心理与生活方式,影响着周围的社会。他们有时神往着新世纪的曙光而冲动、兴奋和激越,有时又因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世纪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困惑、迷惘和烦躁。报刊、电视充斥着“百年回顾”、“世纪断想”;他们在憧憬着人类进入下一个一千年的美好前景时,也在传播着各种预言世纪末日的书籍、学说。这种由于时间变化而在青年心目中产生的震动,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理性分析青年“世纪末情绪”,对于研究青年的社会心理、认识青年的观念变迁,有重要现实…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认知的内在要素初探■水南昌利青年认知的内在要素以情感意志、知识结构、逻辑规范为主。1情感意志是青年认知的催化剂青年的认知活动,是以包括情感意志在内的整个心理活动作为基础的。青年在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和意志,作为人的心理状态参与认知过程,成...  相似文献   

13.
张端 《人民论坛》2014,(8):140-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转型。社会转型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民的社会心理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方向是好的,但过程是艰难的。我们在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农民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积极引导其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其构建一种平衡、和谐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4.
刘宗粤  杨志清 《前沿》2012,(11):21-23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青年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媒介认知上,青年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滋生网络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新媒体的特性、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青年自身心理矛盾的发展。加强网络机制建设,提高青年网络心理素养,建立有关网络心理辅助机构,是解决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一个新型群体一无地青年农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简析了无地青年农民的内涵及边界,描述和分析了无地青年农民的形成及群体特征,并为理性地认识和理解无地青年农民辰示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6.
曾志敏  宁悦 《青年探索》2020,(1):97-104
探索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演变历程是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年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进而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从历时态维度分析了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及心理动机的发展变化,从现时态维度分析了现今内地的发展对香港新生代青年社会心理的影响。本文认为,殖民统治的深刻影响、国民教育的缺失以及在内地的学习工作生活体验是影响香港青年对内地社会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应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双向开放"新平台;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国民教育,开展有效引导等方面探索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身份融合的有效政策路径,进而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与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青年职业农民形成是新农村建设的促进条件和成功标志。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为低下,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农民尤其是职业青年农民的培养。青年职业农民是青年做出的理性职业选择。将青年农民培育成青年职业农民是一种长久的战略举措,目前而言,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吸引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地方高校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是一种现实选择。地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成为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选择。但要做一名合格的职业农民,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技能,为此,地方高校必须实施针对性教育,使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农民做好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18.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农民普遍的、狂热的拥护。但是,考察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农民的心态是复杂的,除少数的衷心拥护外,更多的是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而农民由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转变为狂热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动因,是崇尚权威、群体从众的社会心理与不断强化的政治压力相作用的结果。农民崇尚权威、群体从众的社会心理不利于其主体地位的体现。从根本上说,农民的这种心理源于缺乏现代公民的独立人格。当今,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首要任务是塑造现代农民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20.
张端 《人民论坛》2014,(3):140-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转型.社会转型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民的社会心理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方向是好的,但过程是艰难的.我们在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农民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积极引导其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其构建一种平衡、和谐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