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一战略中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区域利益的协调。区域利益要达到协调状态的基本要求是兼顾到各区域的利益,逐步缩小区域差距,达到各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从而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故要将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必须坚持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法制化、均衡化、程序化和统一化的原则,通过在宪法中确立区域利益协调的指导思想、制定地方关系法、确立区域主体的法律关系形式以及促进区域利益协调的法律实施等进路对区域利益协调机制进行法律建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区域冲突治理主要有主体调整和利益调整两种方案,主体调整方案认为应当通过重构行政区划、设立跨区域协调组织、加强府际治理来消解区域冲突;利益调整方案认为治理区域冲突的重点是消除地方政府的利益意识。透过政治经济学"主、客观条件与因素"理论可以发现,产生区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在横向联系中对权力的不规范运作。因此,有必要以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和权力规范为核心,围绕横向府际关系,加快区域法制建设,构建区域冲突的法制化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从区域间的合作困境出发,对促进区域合作、利益共享展开理论分析,并根据夏普利(Shapley)值模型,阐明了区域间通过利益共享实现合作的可行性。理论分析表明,在利益共享的区域合作机制下,合作能带来"溢出效应"、利益增大和公平分配,符合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地方政府间有效合作的基础。通过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可以激发地方政府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动机,确立区域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由“浅表一体化”演进到“深度一体化”阶段.然而作为政府行政主导型的区域一体化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制度缺陷与缺位、体制异化以及法律缺失.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来审视,长三角一体化演进过程,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约束机制的过程.区域深度一体化的本质在于区域制度一体化,需要创新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度环境,构建科学的政府考核评价体系.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式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具有一定权威、能够发挥协调作用的多层级组织架构来承担.  相似文献   

5.
建立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娌 《桂海论丛》2009,25(5):55-58
区域劳务合作法律协调机制是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的核心,因此,建立法治型"泛珠"区域劳务合作机制,对于巩固合作成果,推动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法律体系既应具备国家制定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又应具有地方立法协调法律机制、合作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李宜强 《理论月刊》2012,(7):138-142
传统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过于强调政府的作用。实践证明,完全依靠政府管理区域公共事务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政府必须把一部分权力分离出去,还权于社会,而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应当是承担这些职能的社会组织。因此,引入以"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为特征的治理就成为了必然。在法国,治理是政府与公民社会相互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它践行"竞争-合作主义",不是一般民主机制中包含的以政府主导、对社会多样性成分的吸纳,而是平行的、各以主体身份存在的磋商与对话模式。从法国的实践经验看,治理要得以真正建立,必须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三个层面上形成合作,实行多层面的协调互动。  相似文献   

7.
建设武汉城市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构建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利益协调是灵魂,官员考核是推手,统一规划、产业分工及社会一体化是基本内容,协调机构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和谐"一词是对地方政府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微妙关系的全面概括。本文结合中部崛起的时代背景,指出了地方政府间和谐关系构建的必要性,并从形成强烈的协调意识、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协调机构、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及完善相关的利益调节与约束制度等方面为中部地方政府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区域立法协调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华 《求索》2010,(4):148-149,35
近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圈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劲动力和有效方式,其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区域立法协调以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不变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为前提,在国家统一法制的基础上,构建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不断强化和完善这些机制,充分发挥其功能,是进一步推进区域立法协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区域公共问题是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区域性公共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以相互联系与合作的新思维取代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打破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碎片化治理"现象,建立以区域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取向的协合治理体系。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已经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协合治理提倡通过引入一系列理念、机制和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之间在区域公共问题上出现一种"治理互赖"结构,从而促进各地方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协同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叶大凤 《桂海论丛》2008,24(6):68-70
我国国内层面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要求我国的区域公共政策适时调整。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机构、政策工具、政策协调和监控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或缺失。我国应实施区域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从完善政策制度基础、调整政策目标导向、重构政策内容体系、组建区域政策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重塑区域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协调来看,政府协调依然停留在非制度化阶段。虽然已经成立了一些具有协调性的组织,但是组织的性质只是停留在互相交流以及区域政府之间礼仪性往来上,缺少权威性的制度与法律约束。这也使得当京津冀地区产生一定的利益分歧时,就会致使京津冀区域之间产生一定的裂痕。因此,需要在经京津冀地区建立一个以制度为框架,以法律作为协调手段的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3.
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我国的地方合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当前蓬勃发展的地方合作,丰富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强化了省级政府的协调权力,改变了地方政府谋求利益的方式,有利于地方政府间的共赢。同时,地方合作的深化使得政府间关系呈现网络状的发展态势,导致了区域的重新整合,也使得城市群(圈)的地位更加突出。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这种拓展,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高建华 《人民论坛》2010,(9):302-303
整体性治理在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整体性治理的重要环节,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的建设对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完善这一机制必须在合作沟通机制、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合作诱导和动员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15.
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中国实践与环境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我国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框架结构、管理体制、实践成效可以发现,我国在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划分、管理主体确定、区域内各主体利益的冲突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区域划分方面,在国家一级上层立法中,采取"立法强制为主,协议自愿为辅"的原则划定法定的区域联合体。在管理主体方面,将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升级为"区域环境管理中心",赋予其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职责,并在该"区域环境管理中心"下构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研中心。在主体利益冲突协调方面,健全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机制,制定联合监测制度、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采取区域总量控制与区域限批制度、完善区域管理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从一般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它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区域决策有效运行、推进区域分工与合作为目标;以中央层面的“区域发展基本法”、地方层面的“特别区域发展法”、纵向上的“区域决策保障法”和横向上的“区域合作保障法”为基本要素;通过专门的区域发展管理机构这一系统结构,发挥系统要素的整体功效,进而实现整个系统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戴胜利  周璐 《求索》2010,(6):18-20
本文在对区域利益冲突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从营造法制环境、做好城市圈发展的各项规划两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利益冲突的预防机制,然后从工作协调机制、行为约束机制、沟通合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利益冲突的事中管理机制,最后提出了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区域利益冲突的善后处理机制,并对利益补偿机制的相关事项进行了阐述。本文选择区域利益冲突的演进过程作为研究视角,对有效处理城市圈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柳青 《长江论坛》2014,(2):28-32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协同基础之上。目前,与经济发达区域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化发展程度较低,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政策环境壁垒森严、产业合作困难重重、基础设施重复低效、社会协同软弱无力。要实现协同发展,其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产业合作机制、市场共建机制、法治保障机制和冲突化解机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李宁 《理论月刊》2014,(5):134-137
本文认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现有的交通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和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上可以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合作的政策机制,完善国内省市与中亚、西亚等的海上、陆路和空中绿色通道,在交通、通信和通关便利化、技术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再规划出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合作组织机制,由中亚、西亚等地区和中国物流监管部门与陕、甘、新三省的物流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资源与物流业合理配置;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合作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丝绸之路经济带"际物流服务系统,把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安打造成中国面向我国西部的国际信息交换中心,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无障碍流通、覆盖面广、高效合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网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间合作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有了新进展,呈现出组织类型众多、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制度化与务实性等诸多特征.未来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发展趋势,将注重信任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创新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地方政府合作关系的发展轨迹,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抉择之结果,而利益诉求则是其内在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