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准法官"参与案件审判,在相当程度上停留在"重在参与"四个字,实质性的"审"、"议"环节较难参与进去。今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发布11年,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陪而不审"、陪审人员不足、"陪审专业户"等问题。重庆团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中指出,必须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更好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突围"。"准法官"作用难以发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规定,人民陪审员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换言之,陪审员相当于  相似文献   

2.
历时4个月有余,审理5起案件,共计13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这些简单数字堆积在一起,却是中国司法体系内人民陪审员活跃的一大步。此次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试水“大陪审制”,打破了历时已久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状况,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享有与法官同等的权力,陪审员就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陪而不审”。在嘉定区法院召开的一次表彰大会上,优秀人民陪审员方慈方如是说。在嘉定区法院,和方慈方同样有着职业荣誉感并表示“不辱使命”的,还有59名陪审员。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新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基本上是按照前苏联陪审制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一种途径。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同审判员享有同等的权利”,并且人民陪审员是由选民选举,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产生,不具有随意性。但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  相似文献   

5.
日前,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法院选任的14名人民陪审员在人大常委会上正式通过任命。这是东昌区人大常委会为东昌区法院规范陪审员队伍管理的又一新的举措。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人民陪审员通常是由法院临时指定的,随意性大,人员素质得不到保证, 导致临时陪审,陪而不审,形同虚设。而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定, 由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陪审员,它对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监督审判人员公正司法,规范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将发挥重要作用。东昌区人大正是出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方案发布后,人民陪审员相关问题为社会所关注。针对方案中对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的"一升一降"(一升是指将原来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年龄从23周岁提高到28周岁,一降是指学历要求从大专以上降低到一般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指出,这主要是考虑到人民陪审员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在加强法院和人民群众间的联系、提高审判质量及审判效率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因为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法,所以出现各地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执行不一的情况。本文就此大胆地进行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推进司法体系改革重要环节,其意义和现状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日前,一些法律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指出.尽管目前全国许多法院提前完成了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但人民陪审员作用和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完全得以体现。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其在维护司法权威,调解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近三年时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以下简称"人民陪审员法"),标志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顶层设计上迈出了飞跃性的一步。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的基础,是推进司法民主这一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政治功能和司法价值的实现。为贯彻实施人民陪审员法,正确履行人民陪审员选任职责,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0.
第三编审判第一章审判组织第一百七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  相似文献   

11.
"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伴着书记员响亮的声音,人民陪审员牟维梅和审判长、审判员一道健步走入庄严的法庭,端坐在"人民陪审员"席上,格外引人瞩目。这是重庆市渝中区法院近日审理一起关于未成年人抢劫案的庭审现场。对于审判长提出的问题,被告人一直低头默不作声。牟维梅向审判员示意请求发言征得  相似文献   

12.
在经过了半年的苦读、3天的封闭式培训以及两个半小时艰苦的考试之后,26岁的段链取得了人民陪审员资格证书,“考试相当难,庆幸的是我通过了。”段链说,她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医学院,现供职于北京一家大医院的人事部。今后5年内,她将兼任另外一个角色——人民陪审员。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以加强司法的透明度以及公正性。2005年5月,正式施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确定了陪审员将以非职业法官的身份参与案件的审理。5月8日,中国近3000所地方法院中,有27000名取得资格证书的陪审员上岗。对于这批新上任的陪  相似文献   

13.
5月16日上午,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开庭审理一起涉嫌诈骗他人财物的案件。引人注目的是审判员身旁坐着的两位身着便装的市民,两人面前的桌子上,庄重地立着一块"人民陪审员"的牌子。这是我国从5月1日起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后,遂宁市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的第一起刑事案件。更令人关注的是,两位人民陪审员之中,有一名是  相似文献   

14.
本会原则上同意省司法厅"关于结合普选改选人民陪审员的请示报告",现予转发,供各地参考。附:省司法厅报告江西省司法厅"关于结合普选改选人民陪审员的请示报告  相似文献   

15.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弘扬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体现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月22日,崇明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根据县法院院长的提请,审议任命了39位同志为崇明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并举行人民陪审员任命书集中颁发仪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卫杰为人民陪审员颁发任命书并讲话。他结合几年来崇明人民陪审员工作实际,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人民陪审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关要求,本期以专文形式予以摘要刊载。  相似文献   

16.
<正>人大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虽然在司法实践中遭受到反对的声音,但人大代表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模式经过"坚守——成长——前行"的历练,已然呈现出强大的价值挖掘潜力空间。基于此,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势下,继续推进并优化人大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制度应成最优之选。"困境中的坚守":"创新意识"对"守旧理念"的胜利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设置无论是基于政治民主抑或是司法民主,其最终的目的已呈现一致。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应更加广泛体现其地域、民族、年龄、职业、专业特长等"差异性"、"代表性"与"平民化"。相较于此,人大代表担任陪审员所遭受的"困境"便成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民事强制执行法虽然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但在被执行人的基本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缺乏相应的执行救济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等。应逐步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建立"缓执"制度,实现有限执行,并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被执行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不同的功能。当今条件下,将其功能定位于促进司法民主是一种误读,因而导致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境。事实上,人民陪审员制度仅具有民主的形式,其根本作用在于建立起体现伦理性的人民陪审员在法庭上与职业法官分庭抗礼的审判制度,申言之,以民间法对抗国家法。  相似文献   

19.
陈琳 《人民政坛》2014,(10):22-23
<正>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优良传统,是在审判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他们不仅在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9月25日至26日,省十二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法院院长马新岚所作的《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职能作用、推动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给予积极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参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设,具有法理依据、现实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有效形式,是人民民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司法部启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就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