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政治语境下的政党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中国的政党政治问题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政治语境。按照一般政党学理论,"革命党"与"执政党"并不是一组对应的概念。在西方,"执政党"是相对于"在野党"或"反对党"的一个概念;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革命党"是相对于"改良党"的一个概念。本文旨在对中国政治语境下政党概念的出现、使用和演变做一梳理,希冀这种梳理能够为更准确和更科学地讨论中国的政党政治问题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7,(5):38-44
"嵌入吸纳制"解释模式能够揭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及政党—社会关系形态,但却无法为"流动挑战凝滞"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作为对"嵌入吸纳制"的承认、超越和提升,"服务引领制"强调执政党更多地以服务为核心,以满足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在服务中引领基层社会健康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绩效。推进"服务引领制"的大方向是坚持精英—大众整合、服务吸引和存量管理。具体到当代中国,应当沿着政党去官僚化和党员群体管理两大基本路径前进。对于谋求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来说,"服务引领制"体现了长期执政空间的另一种建构形式,即以"服务引领制"建构长期执政空间,并昭示了一种新的研究议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协商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既避免了西方多党制中执政党与在野党的相互恶斗,又避免了前苏东地区一党制中执政党的独断专行,为中国从落后挨打到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在国际政党舞台,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与其话语地位并不匹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掌握国际政党制度话语权。由此可见,话语权不是等来的,而是要争来的。要实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除了在继续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上进一步有所作为外,还必须构建科学的政党制度评价标准,创新国内外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政党制度话语表达方式,加强国际政党制度研究与交流,以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定位,同时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觉,为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指明了方向,也为催生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实践形态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已然形成,但是作为理论形态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却并没有及时地构建起来,呈现出实践先行于理论话语的状态。因此,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新"深刻地揭示出来,进而形成新的政党制度理论,创建新的政党制度话语,用中国先进的政党制度理论和话语表述充实世界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政党所处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政党组织的嬗变,而且是导致政党文化嬗变和转型的根本原因。政党政治研究中"群众性政党模式"、"全方位政党模式"和"卡特尔政党模式"等三种先后替代的研究模式,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政党文化变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党纷纷进行政党文化的革新。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也在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党文化。党的创新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正是党适应社会变迁推进政党文化创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建设学习型政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各种社会组织包括政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学习型政党文化和党的其他文化已成为执政党的软实力.在党的建设中鲜明提出并实施学习型政党文化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全党对党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认识水平.继承、创新党的建设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此要明确学习型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反体制政党"概念如今广泛运用于学术文献中,但是此一概念的历史渊源与学术定位在国内学界尚鲜有讨论。从"反体制政党"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到"关联性"反体制政党与"意识形态性"反体制政党的界定,"反体制政党"概念揭示了极端反对形式对政党制度的极化作用及对民主政体合法性、稳定性与统一性的巨大挑战,成为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亟待中国学术界的重视与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4)
政治文化构成了政党制度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多元一体"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合作型主次结构,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轮替制度是在"合法反对"文化制约下形成了竞争型平行结构。两大政党制度结构既有共同体现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一致性,又有因政治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共性和区别,借鉴和继承别国经验,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型"政党建设的目标,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思维,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三型"政党是对"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做了重要部署,要求"三型"政党,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理论研究、怎么样加强"三型"政党建设等方面入手,从而折射出加强"三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朋 《理论导刊》2014,(4):54-57
提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自我调适与优化的结果,体现了政党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要注重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学习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其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又以深厚的政党理论为立论基石;既发扬了制度设计的独特优势,又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精神底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3.
从新制度经济学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分来看,培育廉政文化是中国廉政制度建构及其运行的灵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伴生的"官本位"盛行,"以善抑恶"的崇善制度伦理,对贪腐的"恨妒"心态,"潜规则"陋习泛滥,形成了廉政文化培育的阻碍。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念,创新性地推进廉政文化培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干部选拔制度为突破的政治体制改革,以破除官本位的阻碍作用;要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推动人伦型文化向科学理性文化的转型;要重塑国家廉洁价值观,奠定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府发展的文化基础;要将高质量的制度建构及其良性运行作为重点,提高廉政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中央首次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党"的概念。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建党9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实践的理论升华。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清晰的理论脉络,揭示了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起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政党文化是执政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党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政党文化的影响力与文化自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党精神力量的发掘、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坚守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扩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发挥和强化政党道德的约束力都离不开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因此,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升政党文化的影响力,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发挥政党道德的自律作用,依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形成与党的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有学者用"第三波"理论对广东等地探索村民自治新形式的实践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解释,但这种解释与实践探索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不够全面和深入。本文在重新检讨民主与治理割裂论、国家与社会脱节论、体制与制度紧张论等已有理论解释的基础上,重构解释村民自治陷入困境的新框架——"五权"结构平衡论,以此作为分析广东等地探索村民自治新形式的理论起点。基于广东探索村民自治新形式所形成的"一核主导、双重服务""政经分离""三元制衡""四权同步"等实践经验,对广东等地村民自治的新形式给予的理论定位是:从形式上看这种探索是寻求"五权"结构的动态平衡,就其实质而言是把村民自治有机整合到以党政体制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中,以实现"三元统一",即将政党执政的权威性、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村民自治的参与性有机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执政的合法性。寻求"三元统一"对村民自治的现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政党文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热"的衍生品.1989年,王沪宁教授发表<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建没>一文,提出了政党文化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此后,政党文化研究得到不断拓展和升华.通过学界的艰辛努力,政党文化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就政党文化理论的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21,259(9)
习近平关于执政党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执政党本质论、价值论、认识论、建设论、治政论等内容,构建起从党的本质到党的建设再到党的领导、从管党治党到治政理政的完整体系。习近平关于执政党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作出的世界性、历史性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执政党是执政国家政权的政党。执政党执政,就是按照党的意愿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执政党执政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权力的配置以及权力的监督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六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实现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执政特色,在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上有重大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和制度优势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文化机理和现实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必须加强中国政党制度文化生态建设,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文化安全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