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南亚安全格局的现状是以印度为中心的非对称性安全格局;同时南亚地区的国际组织发展滞后,非国家行为体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地区安全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1947年结构"和"1962年结构"是影响南亚安全格局的结构性因素。随着新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加入和决定安全结构的行为体间博弈规则的变化,特别是印度邻国政策的调整,南亚安全格局正经历着缓慢的变化。在南亚安全格局中,中国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外部平衡者。上述南亚地区安全格局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应防止印度门罗主义的升级,提升南亚国家安全合作水平并寻求与印度在南亚地区发展援助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 ,调整了它的南亚政策 ,恢复和保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平衡 ,承认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 ,又牵制其独坝南亚 ;防止南亚地区的核扩散 ,在印巴两国核试爆后 ,都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 ,9 11后又一同取消制裁 ;通过扩大和发展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积极发挥印度的地缘战略作用 ,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南亚外交与克什米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困扰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随着印巴两国矛盾尖锐以及双方均已实际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问题从根本上威胁到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中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调整的中国南亚政策的重要体现,始终反映了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两国的战略关系变化,同时也与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相关。近年来的印巴和平进程、中印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及美国等其他大国对南亚战略影响的加深,均对中国南亚政策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印度与邻国关系是直接影响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因素。近年来印度与邻国关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印度从斯里兰卡撤军问题,印度和尼泊尔在贸易和过境问题上的争执,以及印巴关系。印度新政府对改善邻国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姿态,邻国也作出了良好的反应,但由于南亚地区内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邻国对印度的疑虑不易完全消除,因此印度和邻国关系的改善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5.
克林顿对南亚三国的访问,提升了美印关系,加强了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合作,并逼迫巴基斯坦军政府还政于民。以克林顿南亚之行为起点,美国南亚政策也从“平衡外交”调整为“重印轻巴”,通过提升美印关系;开展战略对话,拉拢印度,以期借重印度实现美在南亚和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将南亚纳入其全球战略框架。一、历史回顾美国南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受美苏在南亚地区角逐的影响和制约,按不同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冷战时期,“拉巴抑印”。这一时期,东西方冷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斗争。在南亚,苏联…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决定南亚和平与冲突的首先是该区域内的两个主要国家,即印度和巴基斯坦,其次是区域外的两个大国,即美国和前苏联,区域内的其他小国,即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不丹等,仅起着极其次要的作用。直至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因其在全球的地位,一直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长期处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中的南亚地区。从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美国南亚政策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敌对国家的竞争要求。直到80年代,美国南亚政策的实施结果,是使该地区成为冷战政治的竞技场,最终形成了美巴轴心和苏印轴心。美国在南亚…  相似文献   

7.
美印战略关系互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和印度出于各自战略和经济利益,决定将两国关系推向全球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为此,双方寻求战略交汇点,缓解或回避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但是,由于反恐是美国南亚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美国还需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因而难以完全满足印度对其在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关切;作为地区大国,印度也并不愿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上的马前卒,而是牢记传统,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把握与美国的关系。美印双方关系将在这种互动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
印度对南亚邻国政策的调整和“古杰拉尔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调整其对南亚邻国的政策始于国大党的前拉奥政府末期,集中地表现在1996年2月同尼泊尔签订的综合开发马哈卡利河流域的条约上。[1]1996年6月,以新人民党为首的13党联合阵线政府上台,古杰拉尔出任高达政府的外长后加速了调整的步伐,集中地表现在是年12月同孟加拉国签订的恒河水分享条约上。上述两项条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印度对南亚邻国采取更加积极的睦-邻友好政策。在此情况下,印度同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间的双边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成为1996年印度对外关系方面的两大成就。1997年3月,印度又同巴基斯坦恢复了中断三年多的外事…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南亚地区的形势也相应地出现重要变动。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的影响大大减弱,美国的影响有所扩大,印度在这一地区的大国地位明显加强。印巴等南亚国家都在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各自的对外政策做出调整。南亚战略格局的显著变化南亚地区位于印度洋北岸,是亚、非、欧和大洋洲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比较重要,冷战时期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夺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印度利用美苏之间的战略对峙。与苏联建立了涵盖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安全领域的特殊关系。南亚的另一个较大的国家巴基斯坦,则成为美国抗衡苏联的“前线国家”,得到美国提供的大量  相似文献   

10.
中巴经济走廊的提出和建设引起了南亚地区国家的广泛关注.作为南亚的核心大国以及中国在亚洲的战略竞争对手,印度对中国致力于推动的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心态复杂.准确把握印度政治、经济、军事、媒体等各界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的战略认知及原因,深入分析印度运用何种对抗手段与中国在南亚地区进行地缘战略竞争,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思考中印在南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无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亚地区安全的大国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地区安全形势近年来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主要体现为南亚国家内部动荡不安、国际恐怖势力活动猖獗、大国介入而产生的矛盾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深陷阿富汗-巴基斯坦困局,以及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新战略与其他大国的互动。这里既有印度的地位与作用方面所产生的变化,也包括中国对南亚地区的影响增长。这些互动也可被解读为南亚地区新的大国博弈。  相似文献   

12.
二次大战后,南亚各国相继获得民族独立,但南亚地区的安全一直为印巴分治造成的不良后果所长期困扰。美苏借机而入,南亚局势一直动荡不宁,给中国的南部边境带来消极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在我国的周边环境中,南亚地段仍是比较稳定和安全的。现对近四五十年来影响南亚各国安全形势的诸多因素作一简略的分析,对比一下冷战前后的变化,并概述这些因素对我国今后国际安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汪长明 《东南亚》2010,(1):44-50
冷战的结束使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行动取向。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碍了地区合作的进展。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和互信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南亚地区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政府南亚战略的形成受国内关于阿富汗困局的政治辩论、南亚安全形势的持续恶化及中国崛起等因素的影响。该战略主要由阿富汗、印度与巴基斯坦三大支柱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增兵阿富汗聚焦于反恐并支持其自主重建,希望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并深化多层次的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对巴基斯坦实施"大棒"政策以迫使其加强与美国的反恐合作力度。未来,美国仍将主导阿富汗重建话语权、强化美印多层次的战略协调与融合、在反恐上向巴基斯坦施压并倾向采用区域合作方法解决难题。特朗普政府南亚战略的实施既受制于南亚域内国家之间的博弈,也受制于域外重要利益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其实施将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是南亚地区7国根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于1985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次区域性合作组织。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比较贫困的地区。它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4,但国民生产总值却只占2%,7国的人均收入在350美元以下。在南亚7国中,孟加拉国、尼泊尔、马尔代夫和不丹属最不发达国家;印度虽然在独立以后发展较快,但它和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一样,也是人均收入很低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6.
3月19~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完成了南亚之行,访问了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其间,对印度做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访问了5座城市,是继吉米·卡特总统1978年访问印度后22年来第一位对印度作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也是美国总统有史以来对该国为期最长的访问,意义非同寻常。克林顿南亚之行是冷战后美国为完成对其南亚政策的调整所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美对南亚政策的调整己基本完成。美印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起伏后,在曲折中保持了向前发展的趋势,两国关系终于步人正轨。一、克林顿南亚之行力促美印关系提升的背景美国在新世纪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日本战后初期的外交基本围绕美国展开,南亚由于经济落后,战略重要性较低,未能进入日本的外交视野。1990年代后,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印度国际地位提升,印巴核试验及后来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等激起了日本对南亚的重视。南亚国家也希望能从日本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经济援助。日本在双边外交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南盟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多边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南亚平衡战略的变化与延续——从小布什到奥巴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南亚战略的中心议题是在南亚地区的反恐,与南亚主要国家(印巴)发展关系,应对核问题。无论是共和党的小布什还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其南亚政策都围绕着美国在南亚的战略目标(应对核问题、与南亚主要国家(印巴)发展关系、反恐),而印巴在美国的三种政策目标中各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必然对印巴两国采取平衡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印度没有轻易进行农业政策变革。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印度也没有就农业问题做出任何承诺。世贸组织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呼声不断高涨。为使印度农业发展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并保证粮食安全,瓦杰帕伊政府在1998—1999年度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出,将农业改革放在以增长为目标的预算战略的首位,但直到2000年7月,瓦杰帕伊政府才公布期待已久的国家农业政策,开始对农业政策进行某些改革。为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2012年,曼·辛格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农业发展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目前,印度还制订粮食安全法,使粮食安全得到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20.
当代南亚恐怖主义的起源与诱发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地区是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也是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的前沿地带。“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南亚反恐局势的走向引发密集关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情况尤为明显。当代恐怖主义在南亚地区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有若干重的历史与地缘政治诱因发挥了作用,既包括地区部的因素,也包括跨地区及国际范围的问题,这些外因素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南亚恐怖主义问题的复杂性和应对恐怖主义挑战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