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陈利君  杨思灵 《东南亚》2013,(1):19-31,92
2012年南亚国家政治局势发展跌宕起伏,个别国家甚至爆发政变。在外交领域,南亚地区大国更重视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而南亚地区小国则非常重视多元外交,平衡外交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南亚国家接受。受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影响,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活力受到打击,再加之政治局势动荡、社会安全形势严峻等因素,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相似文献   

2.
杨思灵 《东南亚》2015,(1):13-20,108
2014年的南亚地区政治形势复杂多变,虽然多个国家完成了换届大选工作,但总体上政治对抗形势不容乐观。囿于未能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再加之政治冲突的影响,部分南亚国家的社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外交方面,南亚国家与亚太国家的频繁互动引人注目,南亚在亚太地区战略地位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2011年大多数南亚国家政局基本保持稳定,大国外交活跃,印度日益重视与区域外大国发展全面的合作关系,其他南亚国家在重视与印度交往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区域外国家关系。在经济领域,2011年的南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预期。  相似文献   

4.
陈利君 《亚非纵横》2012,(2):44-51,60,62
2011年,尽管南亚的热度不及中东北非、南海等问题,但仍然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年里,南亚主要国家政局基本保持稳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大国外交、地区外交活跃,但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发展滞后。反恐不仅未给南亚带来和平与稳定的社会环境,反而给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社会安全局势增添了许多问题。2012年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南亚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常驻大使外交和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直接外交的一种补充形式,特使外交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在中国的南亚外交中,特使外交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这深刻反映了中国在变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新的理念和战略,客观表明了中国南亚外交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借助特使这一灵活的外交形式,中国的南亚外交政策正在经历着温和的调整,其立足点逐步从双边层面向区域多边层面扩展。  相似文献   

6.
印度进行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赢得"公共外交竞赛"的主动权、提升其在全球特别是南亚邻国中的形象以及获取国内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此,印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形象获得一定改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一些因素制约着印度公共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如缺少综合性的公共外交战略,贫穷与腐败问题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尤其是强奸案件频发,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仍未有实质性改善等。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2015,(2):2
《东南亚南亚研究》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由《东南亚》(季刊,1983年创刊)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举凡有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区域合作、历史、  相似文献   

8.
浅析日本对柬埔寨的援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03,(12):77-79,83
一、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 ,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 ,难以得到信任 ,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 ,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 ,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①。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 ,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 ,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改变自身国际形象 ,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亚是中国睦邻外交重点、和平崛起的西部依托带及边陲稳定与发展的联动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南亚格局进入大变革和大调整阶段,印度崛起、反恐战争、大国博弈等都对中国的南亚战略构成新的挑战。中国未来的南亚外交应多管齐下,稳中求进,以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大局,并带动南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亚研究季刊》2023,(3):I0002-I0002
一、《南亚研究季刊》主要刊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阿富汗等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外交、社会、文化、科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  相似文献   

11.
周永生 《东北亚研究》2003,(4):31-35,41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从抓住主要矛盾,全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从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不协调发展,阻碍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等角度归纳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失败的教训。这特别值得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凭借资金、技术优势从多角度推进环境外交,现已形成以亚太为中心、重视非洲兼顾拉美的环境外交战略格局。从实践看,日本环境外交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是日本实现国家利益目标的重要途径与平台。随着国际环境外交博弈的加剧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动,日本政府不断调整环境外交战略,并将对日本外交战略和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实践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战略过程中,南亚国家有着重要地位。在地缘政治范畴,南亚国家对我国西部边疆安全有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更体现在大国围绕此问题所进行的博弈过程中;在经济范畴,作为崛起中的经济体,中国和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交往频繁,更有巨大潜力,双方还在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因此,加强对南亚国家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极为迫切,《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2)》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中道"外交构想源于战后吉田路线,2l世纪初随着自由主义思潮在日本的兴起,该构想逐步走向了政策前台.定位为"中道"外交的日本外交新战略,其核心是解决对美对亚政策的平衡,最终实现日本的"自主外交"目标,从而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大国",实现"普通国家"战略.新当选的日本鸠山政府作为"中道左派"政权,正在进行"中道"外交的实践,以求重新树立日本的新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5.
筹备阶段 1980年5月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正式致函南亚六国领导人,信中强调了“作出区域合作组织上的安排的迫切性”,并建议召开南亚国家首脑会议。 1980年12月孟加拉国正式提出一项工作文件《孟加拉国关于地区合作的倡议书》。 1981年4月南亚七国外交秘书在科伦坡首次会晤,建立了被称为“南亚论坛”的区域合作的雏形。会议制订了指导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确定了五个可能进行合作的领域(农业、  相似文献   

16.
试析日本的环保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化,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与"和平、发展"并重的国际外交课题。日本是最早明确提出将"环境外交"纳入国家对外政策范畴的国家。长期以来,它在全球环保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并已取得了相应成果。但日本的环保外交也存在诸多2多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2013,(1):2
《东南亚南亚研究》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由《东南亚》(季刊,1983年创刊)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举凡有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区域合作、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等相关学术理论研究文章、学术动态、书评等稿件,一概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2014,(4)
正《东南亚南亚研究》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由《东南亚》(季刊,1983年创刊)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举凡有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区域合作、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等相关学术理论研究文章、学术动态、书评等稿件,一概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2015,(1):2
《东南亚南亚研究》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2008年9月批准,由《东南亚》(季刊,1983年创刊)更名为《东南亚南亚研究》,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举凡有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区域合作、历史、宗教、民族、文化等相关学术理论研究文章、学术动态、书评等稿件,一概欢迎。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