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事人花钱请律师打官司(指民事诉讼)最关心的是结果,也就是说希望官司能打赢。如果官司确实胜诉了,委托人与律师皆大欢喜。不少委托人会认为所请的律师是好律师,交纳的律师费没有白花。如果官司打输了,律师又没有给委托人一个明白的说法。这时委托人会感到很委屈,认为律师服务有问题,尤其是认为有理的事情请了律师为什么还打不赢官司?  相似文献   

2.
陈宜 《中国律师》2008,(1):75-77
一名律师打赢了官司.欣喜地给自己的委托人发了一封电报,曰“正义已经取胜”.委托人十万火急地回了一封电报——“马上上诉!”这个流传已久的古老法律故事告诉人们委托人在乎的是胜诉的结果而非社会所期望的正义,也提示了律师基于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对委托人的忠诚义务与律师对法律忠诚义务、律师职责与社会伦理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3.
律师代当 事人打官司,打 输不收或少收 代理费,打赢则 多收一点费,这 就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风险代理”。然而,“风险代理”合理合法吗?代理费到底应如何付?其实,这是一个较为复杂且极易引起矛盾纠纷的问题,引起不少法学专家的关注。杭州就发生了这样一桩令人深思的官司:律师替当事人打赢了官司,当事人却不按“风险代理合同”付费,于是,发生了这桩浙江省首例律师把当事人推上被告席的奇怪案子。  相似文献   

4.
杨勇 《律师世界》2000,(4):30-31
当事人请律师代理诉讼,当然是希望律师为其打赢官司,哪怕是取得诉讼的局部胜利。然而律师没有常胜将军,再出色的律师也有败诉的时候。律师代理民事案件,败诉在所难免,但并不是说,律师可不管案件成败输赢,只要代理诉讼的案件了结,律师就“万案大吉”了。由于当事人是案件输赢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他更看重的是案件的结果,且有些当事人总是以此来评价一个律师的好坏、优劣。但也并不是律师采取误导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将一个本该百分之百败诉的案件打了个全胜,当事人对你就信任了,你的名望就会提高。律师不是讼根,讼根式的律师不但…  相似文献   

5.
李利 《律师世界》2001,(5):15-16
有位著名律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该打赢的官司打不赢不是好律师,不该打赢的官司打赢了也不是好律师。而我却遇到了肯定能打赢却不忍心去打赢的官司,并且返过来劝我的当事人不要打这场官司,我不知我这样做还算不算是个“好律师”。 一、从一起空难说起   2001年 1月 31日之后的十多天里,我国包括因特网在内的上百家新闻媒体都对 2001年 1月 31日发生在安徽阜阳市的一起空难事故作了报道。大致内容都是说,辽宁省抚顺市的居民朱辉等人在阜阳市西郊老飞机场内,乘坐太和殿航空俱乐部的轻型飞机上天游览,由于违章操作,飞机坠毁,造成包括…  相似文献   

6.
关于律师诚信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广大律师忠于法律、恪尽职守,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律师队伍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不负责任地向当事人承诺“三包”(包胜诉、包放人、包无罪);与司法人员关系不清,甚至搞“三陪”(陪酒、陪赌、陪开心);对当事人委托事项敷衍塞责,玩忽懈怠;私自收取当事人费用,甚至收了费不办事;滥做广告,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在办案中提供虚假证据,或诱导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出具虚假法律意见书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们对律师以及律师行业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7.
本片小罗伯特·唐尼所饰演的汉克·帕尔默律师,是一位凡事利字当先、为了胜诉可以不择手段的辩护律师。他熟悉法庭规则、精通辩护技巧,替不少“坏人”打赢了官司,这令负责公诉的检察官们头疼不已,也令他的辩护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案件中,律师是应当同检察官一道,共同为发现真相、打击犯罪而并肩战斗,还是完全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与检察官针锋相对?律师应当帮助法院发现真实.还是仅仅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利,从而保证其人权不受侵犯?律师应当一般性地代表社会的正义,回应一般人的情感.还是本着为委托人尽职尽忠、鞠躬尽瘁的原则.而在必要时甘愿成为“天下人”唾弃的对象?这些问题本质上均属于辩护律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对此,本文尝试提出几个基本观点.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律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这里的"社会"不是空洞的哲学概念。应是社会中具体的委托人,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服务"的范围即是接受社会中委托人的聘请,担任案件代理人、辩护人参加诉讼、调解或仲裁的一系列行为。这里的"服务"又分有偿和无偿,当然有偿是惯例,无偿是例外。正是《律师法》给律师这样一个法律的社会角色定位,就决定了律师要为了维护好委托人的权益而确立打赢官司的策略并为之收集对其更为有利的证据。于是赢官司成了诉讼律师绞尽脑汁、使尽全身解数谋求的结果。即使了解委托人一些不光彩的乃至违法犯罪的行为也不能予以检举和揭发。之所以孜孜以求,是因为只有赢官司,律师才能显示其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只有赢官司,律师将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案源;只有赢官司,律师才能将所收的代理费拿回家去  相似文献   

10.
律师的上帝就是当事人,律师一旦离开当事人就会成为“下岗”律师。社会的复杂必然为律师造就出千差万别的当事人。律师成于当事人也败于当事人。跨世纪的那天夜晚,我说什么也睡不着觉了,往肚子里灌了半斤60度老白干,还是不能入睡,为什么呢?我是在辗转反侧地想着我的成千上万的当事人。真是一个当事人就是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我被我的当事人感动了。其中有几个打了十来年甚至几十年未得到结局的跨世纪案件,更令我感叹不已。“马拉松”式的官司,已经把当事人拖得筋疲力尽,家破人亡了,我感到很内疚。我怎么就不能帮助当事人把这些…  相似文献   

11.
律师是社会公众的仆人。一个人有了困难需要法律帮助,他可以聘请律师,不管这个人是受人尊敬的名人,还是被人鄙视的罪犯,我们律师的职责就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对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服务,必须忠诚可靠,童叟无欺。律师是正义女神的卫士。与当事人的利益相比,律师必须效忠于一个更高的主人,这就是法律与正义的女神。一个律师如果丧失了原则,沦为金钱的奴隶,那他是很可悲的,最终将会失去社会公众的承认和尊敬。律师是浪漫的诗人。我们律师的诗篇,不是关于风花雪月吟诵,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我们的诗篇是由精练的法律语言,严密…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法律方面的事情,不少人会想到找个律师.但也有不少人对律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的偏见。有的认为找律师是浪费钱。甚至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聘请律师表示反感和不屑一顾——心想,"要律师干什么"。有的设制种种障碍,有的甚至粗暴无理地对待律师。如在刑事案件中,有的人认为律师是拿了坏人家属的钱为坏人说话。专给办案单位唱对台戏:在办民事案件中是拿了委托人的钱为委托人的利益说话:在行政案件中是帮助"刁民"对抗政府找政府的麻烦等。除了为政府担任律师外.他们认为律师都是在为个人、小团体的利益服务,而并不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不是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对律师职业的公正性、正义性.在理解上存在"义利两难"的先天缺陷。有些人不接受律师,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实行由委托人自行负担律师代理费。在一部分同志看来,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也有不少人尤其是胜诉方当事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律师代理费应由败诉方负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以及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对其研究实属刻不容缓。本文试图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法学界同仁。(一)关于在民事诉讼中,律师代理费究竟应由谁负担这个问题,世界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以下两种做法:第一,由败诉方支付胜诉方的律师费用。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法中,律师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局限于忠实地履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要求他实施的行为。律师必须服务于正义利益以及寻求正义的那些人的利益,为其当事人辨护代理以及充当其法律顾问均是律师的义务。所以律师的作用使得他对法院、当事人、对手、合伙人、同事负有各种各样的法律和道德义务。但是,对委托人的责任是关乎伦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青锋 《天津律师》2004,(6):36-37
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风险代理(又称胜诉费、胜诉酬金或者附条件收费),作为协商收费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逐渐成为律师收费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当事人不必事先制定律师服务费用,待代理事务成功后,当事人从所得财物或利益中提取协议所规定的比例支付酬金,如果败诉则无须支付。风险代理建立在委托人与律师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其实质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律师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律师以拥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为使命。”二十年代中国著名大律师施洋亦指出:“律师应仅人间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著名律师德肖微茨却认为:“没有人需要正义,刑事被告及其律师唯一的目的就是胜诉,就象职业运动员一样,他们不需要什么正义,他们要的是开释,或者尽可能短的刑期。”律师到底应当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从来都是一个意义深远而又纷繁复杂的话题。对此,律师学研究专家肖胜喜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刊记者: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律…  相似文献   

17.
律师界的同行,大都见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律师很得当事人的信任,一次接待,一次谈话,就能接到一个案子或者一个顾问单位;而有些律师则没有这样幸运,有时当事人找来了,一次交谈后却又去请了其他律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这些律师的水平不高吗?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律师给当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佳。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律师在接待当事人时,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傲慢无礼。表现为对当事人态度冷淡带理不理,听当事人陈述时很不耐烦,甚至大声斥责。这种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接待农村或外地…  相似文献   

18.
田文昌 《中国律师》2004,(12):55-55
律师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律师既不代表正义也不代表邪恶,而是通过参与司法活动的整体过程去实现并体现正义。简言之,律师就是以依法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去实现维护正义的目标。人们有时将律师视为正义的化身,似乎律师自身就可以代表正义;有时又将律师视为邪恶的代表,似乎律师天生就是亵渎正义的恶魔。其实,这两种认识都不正确。道理很简单:正义的概念是抽象的,人人都可以自以为代表正义和维护正义,而对于正义的价值观却会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更何况,在不同的时空中评价正义的社会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如此,便出现了评价正义的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律师费有限转付制度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律师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诉讼当事人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在这里,除了在特定情况下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外,当事人都得向律师事务所交纳一定的律师服务费。那么,当事人为寻求司法救济所支付或约定支付的律师费用,在案件胜诉时能否让败诉方承担呢?这就涉及一个律师费有限转付制度的问题。所谓律师费的有限转付制度,是指法院判决胜诉方为寻求司法救济而支付的合理的律师费用,转由败诉方承担的制度。该制度起源于英国,后逐渐被其他国家仿效,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法治国家,都确立了该项制度。就我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律师》2006,(6):24-24
请我来中国青年律师论坛,我想我是超龄了。但在心态和思维上我们每一个律师都应该是青年律师,学习学习再学习,是青年律师的一个本性,一个特征。精益求精更是我们55岁以下的律师不断的努力要干好的事情,国家10多年来经济的发展,高水平的法律的教育,不断的发展。法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是从哪里来的?第一是从客户,从委托人,当事人而来。第二是从国家从社会来的。不过,我可以肯定大家都同意的是,无论是客户还是国家、社会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在法律服务需要专业的人,律师职业需要敬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