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2007,(3)
单县古城,因其历史上牌坊多而精闻名天下。从宋代至清末,单县建坊百余座。民国末年还存有34座。现在仅存2座——百寿坊和百狮坊。单县的牌坊均为节孝坊,全石结构,四柱三间,斗拱重檐,构筑精巧,气势巍峨。其平面为“一”字形,四柱和额枋上雕刻精美,或云龙缠绕,或鹤风翱翔,或八仙庆寿,或二十四孝等。在牌坊之林中,百狮坊和百寿坊以其雄伟的气势、巧妙的结构、严谨的图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7,(6)
“节孝”铁坊,位于滕州城内北门里街中段路东(解放前叫皇殿街)。铁坊始铸于清乾隆壬戍年(1742年),铸成于清乾隆丁卯(1747年)。毁于1967年“文革”破“四旧”中。历经220多年的沧桑岁月。铁坊为宫殿式楼阁式。中间高、两侧低,由8根铁柱支撑,飞檐斗拱,坊高13米。坊前两侧各有约一立方“工”字型台石,台上各踞约2米高铁狮。坊的斗拱铸有“月照飞檐,鸟归斗拱”8个楷书大字。正面居中有3块匾额,最上块铸有竖写小篆体“圣旨”二  相似文献   

3.
正单县享誉海内外的东西很多,但当首推石牌坊。1977年单县城内的百狮坊、百寿坊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批准确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单县是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县,因其历史上牌坊众多且美轮美奂而闻名遐迩。据《单县志》记载,从宋元祐年间至清末,单县建坊达百余座之多,至民国末年还存有34座。城内主要街道上凌空架起一座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的石牌坊,不仅使牌坊街、  相似文献   

4.
郜效珠 《春秋》2010,(3):60-60
屹立在单县街头200余年的百狮坊和百寿坊.皆为三门四柱三层跨街建筑。气势巍峨.雕技精湛.不仅成为今日单县一大人文景观.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百狮坊建筑于1778年.8根夹柱分8组.因雕刻百个形态各异的石狮而名扬海外。百寿坊是1765年的建筑.因前后枋心边沿浮雕百个不同篆体的寿字而得名。它们是如何闯过20世纪“文革”“破四旧”的浩劫。而安然无恙的呢?近  相似文献   

5.
《春秋》2001,(1)
山东郓城县孙楼村仍保留其五世祖孙时任明朝兵部侍郎及夫人朱氏被册封为“淑人”的诰命“圣旨”。圣旨横长2.80米,宽(即高)0.36米,由绫绢织成。全长分相等七个部分:右起第一部分为蓝色,中间织成篆字“奉天诰命”四字,字的两边是两条织成的龙,浅色,右边的龙头朝上,左边的龙头朝下,高约0.26米。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自右向左为深黄色、  相似文献   

6.
黑井古镇     
地处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的黑井镇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历史上曾在这里设县,在古代,黑井是云南的主要产盐地之一,所产的盐质高味正,有“两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誉。特别在明清时期,畅销各地的黑井盐,给黑井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当时的黑井,经济十分发达,随着经济的发达,也带来了文化的昌盛。仅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地方,就建了寺庙几十座,另外还建了文笔塔、石牌坊多座,还留下了不少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值得一提的是镇中节孝总石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高6米,宽7.4米,四柱三门…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8-38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把推进孝德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精神共同富有的重要举措,通过三项方法、四大活动、“五进”措施、“六有”保障,加强孝德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一、坚持三项方法,培树孝德文化建设典型。一是评选孝德模范。开展“爱亲孝老”模范评选,确定候选人,并在《今日龙湾》、龙湾新闻网上予以公示,通过广泛宣传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投票评选,最终评选出“十佳孝星”,涌现了李新龙、姜兰翠、孙玉翠等一大批典型。二是建设典型基地。建设海滨街道蟾钟村孝德文化典型基地,该村是龙湾区第一个以孝文化为主题规划布置村容村貌的村庄,倡导以“孝”治村,通过开展“孝与和谐”研讨会,成立孝文化基金,为全村老人集体过生日,举办孝敬节,评选孝星等活动,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温州日报》《浙江日报》、浙江文明网等媒体相继报道该村孝德建设,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目前该村正积极筹备“中国孝文化村”的申报工作。三是成立孝星宣讲团。组织孝敬典型人物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增强榜样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到目前,宣讲团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多场。  相似文献   

8.
田世平 《前进》2011,(6):34-36
去年九九重阳节,运城市盐湖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网上,“德孝”二字一时成为网络热词,有关德孝文化节的信息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点击量节节攀升,从文化节期间的2000万人次现已接近1亿。本届舜帝德孝文化节为何得到全社会如此密切的关注和热捧,形成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考察了解,我们发现,这一切得益于主办者对节庆文化举办理念和模式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
首届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于8月16日在安顺举办。为了以闻名中外的黄果树风景区为龙头,带动整个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由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一溪悬捣,万练飞空”,“盖余所见瀑布,高竣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大而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300多年前就这样盛赞过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从上、下、左、右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从其半腰贯通(全长134米),且能从洞内向外观瀑、听…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长清县孝里镇政府驻地东南方四五公里处,有一座大山,名唤黄崖山。140年前,在这里发生了山东近代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史学界称之为“黄崖寨案”。黄崖山,当地又称蝎子山,为泰山西北余脉,主峰海拔426米。这里长期以来是人们习惯说的“界首”之地,再加上群山环抱、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历代封建统治在这里显得特别薄弱。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10,(4):46-47
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西部海域值勤时因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该舰系韩国海军“浦项”级轻型护卫舰,长88.3米,宽10米。满载排水量1220吨。最大航速32节。舰员编制95人,主要任务是近程反水面作战与反潜作战。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智辉 《前沿》2003,(2):110-113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其观念经历了由“追孝”、“享孝”到“父慈子孝” ;从“孝养”到“孝敬” ;再从“孝敬”到“孝感”、“孝义”的演变。孝文化曾表达了中国人民敬老养老的优良美德 ,也曾作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而存在 ,在当代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追本溯源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素有“崇孝之乡”美称的上虞,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孝文化资源,以“孝”辐射整个社会,培养全社会孝心,弘扬孝德,力推孝文化,以此为基点,在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关于“孝”、“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对于中国目前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儒家伦理中“孝”、“廉”的内涵及其伦理特征,指出“孝”、“廉”本身分别属于私人领域中的家庭伦理概念和公共领域中的职业伦理概念;其次,探讨了儒家伦理把私人领域的“孝”延伸至公共领域的“廉”的论证方式,指出儒家伦理通过加深“孝”的伦理深度和扩充“孝”的伦理广度而使“孝”成为“廉”的伦理基础;最后,本文对于儒家伦理关于“孝”、“廉”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进行了伦理评价,指出了儒家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启示意义,并且分析了借鉴这一伦理思想时应当防止的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3,16(2):85-85,93
鲁迅先生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里 ,以狂人之语 ,辛辣的文字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发出了打倒吃人礼教的强烈呼声。在《狂人日记》中他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 ]这种吃人的礼教突出表现在家庭伦理关系中 ,即夫权和父权。鲁迅先生对“节”、“孝”等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孝”是封建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鲁迅把被封建统治者扭曲了的所谓孝道与封建君权…  相似文献   

16.
“孝”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在所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称为孝的文化 ;传统的中国社会 ,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的历史嬗变在远古时代 ,当社会由无序的婚姻趋向血缘家庭结构时 ,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就孕育了孝的萌芽。孝起源于人类养老实际生活的需要 ,从生命的创造和养育过程中 ,人类产生了返本报恩的意识 ,其具体行为便是赡养和善待生身父母。而作为伦理的孝 ,几乎与中华古代文明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孝”的内容 ;中国最古的典籍如《尚书》、…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6,(1)
正四世宫保坊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先后维修三次,第一次是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最后一次是在1982年:该坊是为了表彰明代兵部尚书王象乾保卫明王朝的功绩,经万历皇帝特旨敕造的。是时王象乾年71岁,明万历帝御赐追封三代,包括他的曾祖父王麟、祖父王重光、父亲王之垣,皆诰赠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该坊称为"四世宫保"坊顶部为砖砌飞檐斗拱双层,檐角凌空高翘,八个檐角悬有风  相似文献   

18.
雨果 《今日民族》2015,(3):56-57
去年12月中旬,我在西双版纳磨憨口岸拍摄期间,偶然听到有一个叫做“卡米人”的族群即将举办他们最盛大的节日--红花节。当地朋友介绍道,卡米人20世纪30年代从老挝迁入,在我国被识别为布朗族的一个支系。准确地说,在中国境内,卡米人仅分布于勐腊县和磨憨开发区的两个寨子。对卡米人而言,红花节的隆重程度相当于汉族春节,2014年的卡米红花节更为热闹,据说会有上百个老挝卡米人跨越国境,到我国境内的卡米寨子举行“跨国联欢”。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市大足区民政局立足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把“慈、善、孝、义、廉”等传统文化和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积极创新,多路径保障老年人“老有颐养”。大足区在城乡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上的有效探索,入选了民政部2022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案例。近日,大足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薛千勇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要继续深入挖掘大足石刻中所蕴含的“孝”文化,探索和推广符合大足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孝悌之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它在价值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孝子、孝行源远流长,历来受到民众与社会的尊崇。当代评选孝子,践行孝义彰显了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撑作用。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将“孝”的本源由“孝亲敬老”的义理提升到“大孝为国”的崇高境界,建立传承“孝”与“孝文化”的长效机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