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玲 《求索》2007,(7):209-211
自儒家孝伦理思想形成、完备后,其治世功能在汉朝得到了统治者的充分重视,儒家的孝伦理与国家的法律实现了充分的融合,孝伦理全面法律化。表现在行政法领域,则为在官吏管理上以孝选拔官吏、对在职官吏是否行孝进行奖惩、要求官吏推行孝教并进行褒奖;在文化教育上确立《孝经》的经学地位,并将其作为全国性的教材;用诏令形式优抚老年,颁布养老令、高年赐王杖;以诏令形式奖励孝子等。  相似文献   

2.
何芳明 《求索》2013,(2):127-129
伦理思想为新闻正义提供了理论根据,新闻正义从伦理学中寻找伦理根据用于指导新闻实践。不同的伦理原则在指导新闻正义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优势,也有不同的困难。本文从伦理思想史上选择儒家伦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基督教伦理、康德的责任伦理、自由主义伦理思想、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社群主义伦理思想等八种与新闻正义密切关联的伦理思想,从福利论、义务论、德性论三种伦理视域对新闻正义做一次伦理学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困难,对于新闻正义的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行政失范、官员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研究迫在眉睫。在行政伦理的建设中,鉴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及现实情况的差异,既要借鉴西方行政伦理的研究成果,更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深入挖掘传统行政伦理思想。先秦儒家的行政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促进我国行政伦理特别是官德建设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先秦儒家的行政伦理思想进行梳理、诠释、挖掘,揭示其思想精华及内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生态伦理观及其价值的现代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浩  靖国华 《前沿》2005,(5):194-196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 以“爱物”为原则, 以“取物不尽物”、“取物以顺时”为行为规范, 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发掘和弘扬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优化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程即程颐、程颢,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他们在儒家伦理哲学方面,贡献极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工程伦理哲学的四个基本范畴——理、诚、性、心所蕴含的哲学与伦理学双重意义,以及四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探讨二程的伦理哲学,阐明二程伦理思想的特色及其在宋明新儒学中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文玲  曾振宇 《求索》2010,(4):221-223
儒家孝伦理自先秦儒家创立、发展、完善后,其治世功能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直到汉代,才在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中全面法律化,其基础是多方面的:农耕经济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经济基础,汉代统治者对儒家主导思想的选择是孝伦理法律化的政治基础,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孝伦理的改造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理论基础,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社会基础,而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伦理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我国科技伦理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全面、正确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伦理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中国传统科学理念以及我国在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高度的承接性。这一理论思想的形成,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时代性的解读与中国化的发展,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整体焕发出健康新面貌,同时也为全球科技伦理问题的治理做出了中国示范,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离不开伦理道德准则的调节和约束。经济伦理就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对其制约和评价的道德观念。涉及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着内容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义利之辩,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争。管仲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墨子认为“义,利也。”但影响最深远的仍是儒家的义利观。孔子“君子喻于义…  相似文献   

9.
一、伦理与宗法关系的紧密结合 伦理与宗法关系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以“忠”和“孝”为核心内容的宗法体系,这是中国伦理思想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均由此引伸和派生。中国古代社会与古典的希腊、罗马不同,它是经过一条特殊的路径进入文明社会的。侯外庐同志曾把这进入文明社会两种不同路径概括为:“古典的古代就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  相似文献   

10.
何棣华 《前沿》2008,(8):183-186
“中庸之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要准确把握“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已非易事,而身体力行之则更难。正是因为它难于被准确把握和实行,导致部分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误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精神,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而究其内涵,诸家解说有各所不同。就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权威性的儒家体系中的“道”而言,大体包括了以“仁”为核心,兼及义、孝、忠、悌、信等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学说。通过文学为手段,为载体来传播儒家道义———“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12.
韩丽华 《求索》2011,(8):118-120
中国儒家心性哲学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德性伦理。儒家哲学中包含着仁爱、良知、诚敬、慎独、尽心知性、节欲等德性伦理思想。这种启发人性美德的内在心性修养论的德性伦理是规范伦理所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儒家心性德性伦理的特征和优势。儒家德性伦理的仁爱良知根植于人的内心,并从人性的内在性上进行德性修养以求得德性之真谛。这可以解决根植于外部的规范伦理所不能解决的人的良知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盛桂颖 《前沿》2013,(20):189-190
中国“421家庭”模式,助推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也使年青一代面临着现实生活压力与赡养双方老人的沉重负担,对传统的孝意识和孝行为产生了冲击.本文从国情和伦理观念这一基点出发,来探讨人口老龄化、“421家庭”模式普遍化状况下开展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以促进和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旬 《重庆行政》2007,(1):58-59
行政伦理是伦理在公共行政关系、公共行政活动中的体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导向。行政伦理渗透在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与政府过程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是政府过程的伦理,是关于治国的伦理。加强行政伦理研究,对于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特别是努力把“公仆意识”转化为公务员行政过程中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成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很重视道德意志问题,只不过,采取了与西方不同的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主要不是放在因果关系中去理解,而是从决心和志向的角度去诠释,强调道德意志的实践意义,即在道德选择和行为实践中人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持的能力,重视道德意志对于个体道德的生成和道德理想人格的完善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道德意志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其地位和作用,探讨了道德意志的修养与培育及意志自由问题,试图为了解传统儒家的道德意志学说提供借鉴,为构建现代道德意志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官德思想是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对其加以理性地分析和总结 ,可以发现 ,其中有不少值得珍惜的“合理内核”。改造提升这些“合理内核” ,对于今天的行政伦理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怎样理解党的政策和原则是办事情是否公正无私的准绳执行党的政策和原则总是和一个人办事情是否公正无私密切相联系的。因此,要正确理解公正无私的含义及其与执行党的政策和原则的关系。一、要正确理解“公”、“私”概念的含义“公”和“私”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它特定的含义。一般说来,有三种:第一种是经济领域中的所有制概念,“公”指的是公共所有,“私”指的是私人所有;第二种是社会领域中的物质利益概念,“公”指的是国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关论述虽然零散,却不稀少,只是此前我们缺于爬梳与辑佚。迄今仍鲜见有关其经济伦理思想的专论,这使对孙中山的研究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空白。本文对孙中山在生产总过程的有关主张进行述评:在生产领域,剖析孙中山在生产资料分配、生产目的和生产手段上的伦理观念;在分配领域,探讨孙中山主张的分配原则及其伦理价值;在交换领域,概括和分析孙中山提出的三个交换原则的伦理内涵;在消费领域,探讨孙中山主张的消费原则的伦理意义。本文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究孙中山经济主张的伦理动因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