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琳 《民主与法制》2011,(25):42-42
院士兼职要不要废除,这一议题落入是非圈已颇有些年头。但兼职的院士仍不在少数,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少有交集。“你批你的,我兼我的”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2.
小保:我是一家企业的职工,由于近年来单位效益不好,工资不仅不能全额发放,而且还经常拖欠。为多赚几个钱养家,经介绍,我利用业余时间在一家小企业从事兼职劳动。几个月后,这家企业突然把我辞退,工资也没发给我。我和他们理论,他们却说我业余兼职劳动违反有关规定,并以此为由拒付我工资。请问,业余兼职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何其何其:从你所反映的情况看,你完全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且可以获得你应  相似文献   

3.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 ,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道德主体的需求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而这种价值关系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 ,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时期建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社会与人的关系中 ,道德价值关系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 ,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 ,即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全体成员的…  相似文献   

4.
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上兼职,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核,思想政治、道德品行、作风言行等方面出现不良行为的离退休干部不能在社会组织任兼职。严格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上任兼职是干部管理制度链条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说从源头上杜绝了其为社会组织或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5.
当代俄罗斯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专家通过抽样调查和口头访谈方法研究俄大学生兼职的状况,全面地分析了大学生兼职的动机、兼职与学业的关系、对兼职与学习的态度和兼职对学习的负面与正面影响等问题。对了解当代俄罗斯青年的学习和经济生活及就业观提供了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俄罗斯学者对于当代俄罗斯大学生兼职现象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俄罗斯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兼职的领域,从一种新的视角(工种与专业的融合、兼职与出勤率的冲突)审视了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并关注了俄罗斯社会对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评价。对于了解俄罗斯大学生的兼职现象并对国内大学生兼职现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编后语     
贵刊2004年第六期刊登了戴福的《我国法学家的道德危机》一文。他认为目前法学家等应该成为道德楷模的社会精英也产生了道德危机。为此 ,戴福提出 ,为了防止法学家影响公正司法 ,应当禁止法学家兼职律师。对此 ,笔者却实在不敢苟同 ,兹列理由如下 :其一 ,综观世界其他发达国家 ,法学家兼职律师属普遍现象 ,而且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法学家作为社会的精英 ,本应引领时代潮流 ,创新社会意识 ,成为知识和道德的楷模。在当前中国总体法律水平较低的局势下 ,如果允许法学家兼职律师 ,有效衔接他们的法律知识与实践 ,把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无…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是:协调和整合多元利益:强化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等。  相似文献   

9.
网络虚拟群体的信息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晓 《青年论坛》2005,(2):63-65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网络带给人们大量信息的同时 ,道德问题也日渐显现。社会应当及时有效地开展信息道德教育 ,提高网络虚拟群体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 ,更好地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孔盛元 《前进》2000,(1):48-4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经济体制及整个社会的行为机制不健全,受利益刺激,尤其是金钱和权力的诱惑,除了各种犯罪和腐败行为外,还会出现种种损害他人权益和社会利益的不道德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同时,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  相似文献   

11.
制度道德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正进行社会治理的根本手段。制度道德建设成为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在历史转型的背景下,进行制度创新,建设科学的制度道德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24):61-61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贡献,我还是每天老老实实地工作。——有人问“你是院士了,怎么还那么卖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这样回答。年过七旬的汪教授精力过人。每天工作12到13小时。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4,(12):56-56
浙江省人事厅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不侵犯单位知识产权、不泄露单位商业秘密、不冲击单位经济利益、不损害社会和公众权益的前提下,可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特长从事技术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和提供劳务等兼职工作,并可获取兼职报酬。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渗透化、社会信息化在曲折中发展,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我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方式、活动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使得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也相应变化。正如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5.
罗财喜 《湖湘论坛》2008,21(6):70-71
劳动者"过劳死"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它对社会具有的负面价值非常大,它导致人的愚钝和痴呆。劳动者"过劳死",利益之差为害,是利益总量的减少,因而不符合社会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是不道德的,是不应该的。因而,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是要采取措施防止"过劳死"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傅治平 《新东方》2001,10(3):33-40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协调社会利益的一种公共准则。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因此,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一定阶段、一定层次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从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转型,从道德整合中实现道德创新,从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完善,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许根林在来稿中说:人民内部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是要抹杀利益矛盾,而是根据矛盾发展的状况,把它调节到合理的范围内,克服它对社会稳定的负面效……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态视角下警察网络公信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众社会心态是有效解读警察网络公信力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当前,民众社会需求满足感基本能够实现,民众负面社会认知和评价仍是警察网络公信力的阻力,公众积极的社会情感有利于提升警民合作,民众社会价值观会影响警察公信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民众社会需求满足感、民众社会情感、民众社会价值观显著正向影响警察网络公信力,而民众负面社会认知显著负向影响警察网络公信力。应提高民众需求满足感,提升警察网络公信力;强化公安监督,破解民众负面社会认知;培养公共精神,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9.
陈敏 《湖湘论坛》2005,18(6):51-52
广告对社会道德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着负面的作用,而广告的诱惑性、追捧性和虚假性则对社会道德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它侵害特殊受众的身心、误导人们的价值观、损毁人们的道德观。其成因是广告的功利原则与公正原则失去平衡、广告人的应然素质与实然素质失去统一、受众的道德观念与广告的重利益性合拍及广告的内外部道德监督体系不健全。为此要提高广告人的自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优化广告道德的外部监督体系、构建全民守信的社会诚信体系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以构建社会道德对广告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于辉 《人民论坛》2011,(8):58-59
网络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道德问题。网络社会产生的信任危机、网瘾等现象,都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尺度与标准进行规范指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规范网络社会道德秩序及网民思想言行的标准和尺度,应充分发挥其规范指导作用。同时,要倡导科学上网,树立网络社会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