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锋 《人大论坛》2010,(12):26-26
“问题奶粉”一度掀起轩然大波,“地沟油”事件也余波未息,随后被人关注的“一滴香”又再次引发热议,盘点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正在不断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面对令人担忧形势,人们不禁在问: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7月初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修订草案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公众眼球,仅一周时间就收到意见、建议3000多条。生命和健康权高于一切。不仅如此,在一向奉行"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社会,食品安全无疑是涉及民生、政府公信力乃至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皮革奶等每个触目惊心的名词背后,都是一段不堪凹首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究其原因,有生产经营者诚信丧失的因素,更有监管不力、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及时修改,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也应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需要。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已经摆脱食品数量上的供给不足,正面临食品安全短缺的挑战。随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滑坡""失范"等问题,需要借助法治手段,通过加快社会立法工作,激发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净化能力;需要增强法律惩处力度,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需要将突出问题纳入到法律调节范围中,强化法治监督力度,从而顺应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所以食品安全关系重大。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社会和谐和稳定,保障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要和紧迫,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健全法律和严格执法是关键。"身为律师,杨伟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更多地落在法律层面上。"虽然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近20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以及大约有200部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6.
陈昆峰 《人民论坛》2014,(10):117-119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民众身体健康,影响我国农业以及食品加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有着较为长远的意义。从法律视角来看,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要还是与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有关,建议对目前我国社会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增强监管力度,在法律上给予食品安全以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民众身体健康,影响我国农业以及食品加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有着较为长远的意义。从法律视角来看,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要还是与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有关,建议对目前我国社会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增强监管力度,在法律上给予食品安全以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现荧屏报端,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显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尤其是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频发,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它不但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还体现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健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危机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一面。从我国的法律体系现状、食品安全现状展开探讨,提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制订施行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多部规范食品安全质量的法律法规,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但在规范企业诚信、道德方面比较滞后,信用档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窃以为,食品质量法律法规与“黑名单”制度能相互补充,共同约束企业:前者是法律“紧箍咒”,后者是道德“紧箍咒”。“黑名单”生命力在于“威慑”,即遏制企业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黑名单”的标准怎么定?怎样强化监督与处罚?笔者对此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益均衡演化和社会信任视角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了国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行政监管法律规制和预警监测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背后实际隐藏着食品产业链上各利益方演化博弈的失衡、社会信任机制的缺失和监管缺位等深层次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凸显。本文对食品安全中多方利益演化机理与学习机制、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重塑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详细梳理与评述,并提出今后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峰 《前沿》2011,(24):90-92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从法律视角分析了食品安全规制的价值,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小农 《求索》2013,(12):213-215
食品安全问题属于风险社会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食品安全事故则是食品安全问题最集中的表现,此有必要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模式进行研究。我国《食品安全法》既吸收了欧盟以风险规制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也吸收了以行政监管体制统一化为基础的美国模式的合理成分,使得《食品安全法》的模式成为一种综合模式。我国《食品安全法》所选择的规制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权利要素、知识要素和权力要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品事故频发。触目惊心的案例冲破了食品安全的“防御工事”,直逼社会容忍底线。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民众日益关注的问题,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支撑。文章通过分析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进而探究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扩大公众参与主体,增强公众参与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人大》2008,(7):12-13
食品安全法是一部关系社会民生的法律,自草案发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应该如何理顺,又该如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此,本刊摘发了部分专家的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3):12-13
6月17日,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广西活动在南宁市拉开帷幕。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围绕“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这一主题,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引导食品从业者牢固树立法律、道德、诚信和主体责任意识,联合推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当前,短视及风险偏好是企业家缺乏创新精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培育具有长远的眼光,有发现并满足市场需要的能力,有遵守法律的底线,有风险把控能力,有持续学习能力,足够自信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的惩治力度,目前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导,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基本法律为补充,以及单行的食品安全行政法规为配套的法律体系。然而现行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仍然存在不能及时发现违法制售食品的失灵、失效问题。因此,根治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失灵、低效,需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重点是解决好...  相似文献   

19.
伦理秩序有底线的、正常的和美好的三个层次,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伦理秩序,但也只是达到了底线的层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导致这种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致富心切、政策过度激励致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扼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应对当前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理论月刊》2006,(5):149-151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一直都相当重视食品安全方面法制建设。比较之下,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却存在诸如法律规范不全面、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重大缺陷,迫切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结合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需要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