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法治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在我国法律层面已经得到确立,但在实践层面仍存在协同程度低、过程监管欠缺、信息共享不足、披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应以确立主体多元、信息共享、分工协作、手段多样、责任严格理念为导向,以分配和落实食品监管职责为关键,以健全食品安全法治为保障。具体而言,应进一步增强社会共治观念,重视制度正向激励机制效用;强化社会共治主体相互协同,加强政府体系能力建设,畅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创新智慧监管技术手段;重视监管绩效评价,严格落实监管法律责任,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14,(14):18-20
"充分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引导各方有序参与治理,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6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说。时隔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构建完善的社会共治体系成了这次修法的重要思路和目标之一。修订草案第三条规定: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最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胡珊 《今日浙江》2021,(5):52-5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幸福”,近年来,宁波市以食品安全创建为抓手,党政同责,社会共治,创新工作载体,严惩违法行为,探索形成网络订餐智慧监管、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食品安全“红黑榜”公示制度等领先全省的经验做法,筑牢食品安全稳固防线,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参与不应仅是抽象的概念逻辑臆造,更应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困境探究、试错之后的现实创新存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兼具社会性和保障性两大属性,消费者参与既可体现为一种理想类型、制度设计抑或正义衡平手段而成为实现社会性的先决条件,也可体现为一种现实需求、可行途径而成为实现保障性的必然选择。故而社会性决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需要消费者参与,保障性决定消费者需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这两类属性共同决定了消费者参与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正>据《福建日报》2017年1月13日报道,省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局、财政厅近期对长乐市等10个全省首批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区)试点单位开展考评验收工作,10个创建单位全部验收合格,每个单位给予100万元奖励。这标志着福建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福建省于2015年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  相似文献   

6.
对食品安全实行社会共治的原则,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标本兼治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治理结构包括五组关系:消费者对生产经营者的制约关系、生产经营者内部的监督关系、第三方市场主体对生产经营者的监督关系、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者的管理关系、其他社会主体对生产经营者的监督关系。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虽然已经形成,但是一些环节还需大力完善。应当增强食品安全信用系统对消费者的交易指引功能,引导职业索赔人将监督重心放在实质性食品安全问题上,通过鼓励集团诉讼落实各方主体的连带民事责任,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信息公开中培育消费者的认知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5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食品安全跟踪监督专题会上,人大代表不禁指出: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为何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还屡治不愈?  相似文献   

8.
陈伟 《岭南学刊》2012,(2):30-3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要强化精神层面的建设。其中加强公共精神的塑造,使社会管理的“硬法”之治与“软法”之治兼行,意蕴深远。为此,治国理政需从正心固本、善用软权、共治同进、价值实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方针 《群众》2023,(6):12-13
<正>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以“精细治理”为抓手,以“共治共享”为关键,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展现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陈亮  叶明裕 《探索与争鸣》2023,(5):57-68+178
申素平、吴楠从合法性和最佳性的视角审视了校外培训执法模式的痛点,为校外培训治理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方案。但校外培训的善治格局不仅需要发挥执法模式的“抑恶”效能,更需要社会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迸发出“扬善”能量,从而形塑校外培训治理的社会契约。协同共治模式以共同价值、共同责任、共同参与为主要特征,有助于化解执法模式的监管困局,促成以人为本的高位价值目标,孕育共同体默会的责任自觉,迸发多主体参与的治理合力。据此,形塑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共同价值追求,驱动共同体深入明晰并肩负起共同责任,激活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共治合力,将成为助力校外培训协同共治模式全效落实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1.
王益冰 《群众》2018,(14):62-63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撑和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新要求,苏州市吴江区提出了打造“共建共享、共治善治标杆”的新定位,坚持以网格治理、联动指挥、综合执法“三位一体”集成改革为推动引擎,力量下沉、数据驱动、集成作战,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生态.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食品监管上,某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往往成为突破性立法良好契机。2008年的“毒奶粉门”,6名儿童死亡、50万致病,让“奶业巨人”轰然倒下的同时,高票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实施的新法,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预警机制、食品添加剂、召回制度、报告制度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和改进。不难想见,在立法者与民间力量的充分互动下,食品安全势必从乱而治,着实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13.
徐倩 《群众》2023,(12):53-55
包容性治理是近年来在推行善治理念、提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战略目标进程中出现的实践创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共治”意味着治理过程的互动合作,“共享”意味着治理成果的利益共享,“共建共治共享”正是对包容性治理核心意涵的全面阐释与精准凝练。  相似文献   

14.
据媒体报道:日前,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申报的“深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项目荣获了“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该项目的创新点在于,以“公民社会,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创新登记管理体制为核心,大力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努力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黄克立 《党建研究》2023,(10):57-5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求“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聚焦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自治利民、法治安民、德治聚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庞鹏  王娜 《重庆行政》2020,(1):34-36
食品安全因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一直备受关注。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法2015年已经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这并未消除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在制度层面,单纯的自力救济和滞后的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呼唤,还需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群策共治优势。作为一种公共警示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对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至关重要,而要做到其客观、及时和准确,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平台,并健全的风险警示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要在不遗余力强化政府监管的同时,唤醒和激发每一个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和全社会的正能量,共同为食品安全这座大厦增砖添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激励引导政策,使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机制化、长期化食品安全仍然是一个问题,一个很值得重视和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  相似文献   

18.
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已经是中国上下的共识。但是,这共识似乎并未成为“共实”,没有成为全民的实践。有些地方有些人,正在热衷于搞“批治”,似要建立一种“批治”社会。什么是“批治”呢?所谓“批治”,就是领导人的批示取代国家的法律,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让公众遵纪守批。  相似文献   

19.
“官”与“数字”理智“官出数字”,在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成为千夫所指、万姓共唾的对象,并已为众多的新闻媒介所披露、所痛斥,甚至引出了“大检查”的行动,颇有全社会“共治”之势,足见其影响之坏、之大。那么,迄今为止,“共治”的效果如何呢?用“...  相似文献   

20.
范雪强 《群众》2023,(2):32-33
<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邳州市戴圩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和邳州经济开发区实行“区街合一”体制,下辖19个村、6个社区,社会形态多元、人员结构复杂、共治力量不足,群众诉求呈现多样化特点,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戴圩街道推进基层治理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