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徐静 《求索》2013,(12):28-30
本文定义了管理层激励的一致性水平指标来衡量对管理层激励的效果,并检验了其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选取2002--201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激励的一致性水平与盈余稳健性呈负相关关系.即对管理层激励的一致性水平越高,企业的盈余稳健性越低。实证结果证实了契约因素是稳健性产生的重要动因.并且丰富了管理层激励效果与盈余稳健性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财务信息对于企业契约的形成和执行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布是不对称的,为抑制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需要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生成构造良好的监管机制。在这一个机制中,经营者薪酬是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选取2003年12月31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股票2003年-2007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企业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负相关,适当提高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将可能成为抑制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晓良  温军  李文华 《求索》2014,(6):125-130
基于807家中国上市全司的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异喷性、企业性喷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机构持股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显菩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持股只在非国有企业中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不同,险资和QFII持股在国有企业中能显菩地抑制上市全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则相反,在非国有企业中,证券投资基金和QFII持股显菩地降低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而险资与盈余管理之间却不存在显菩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喻凯  伍辉念 《求索》2013,(9):32-34
以2007—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周期阶段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程度及方向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周期阶段企业均会同时选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不同方式灵活调节盈余;相比较而言.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主要利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向上调节盈余,而成熟期企业主要向下调节盈余。此研究结论为探讨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途径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要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的分析,要深刻理解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以及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盈余管理行为(earningsmanagement)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在行为会计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那些企业经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政策选择,一般均称为盈余管理行为。显然,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会计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和会计行为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可以进一步验证盈余管理行为在会计研究中无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从心理与行为形成的机理方面进行一些探索。近年来,随着我…  相似文献   

7.
徐华新 《求索》2008,(11):14-16
本文采用基本琼斯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就股权集中度而言,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一种U型关系;随着控股股东数量的增加以及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的缩小,股权制衡度将提高,从而盈余管理的程度将降低。  相似文献   

8.
张纯  ;曾爱民 《求索》2014,(6):114-119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一直是全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沪深两市全体上市全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对金融危机前期与金融危机期间进行实证研究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否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管理层持股比俐、净资产增长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俐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在控制变量范围中,不论是否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未流通股比俐均与企业价值高度负相关,且超过管理层持股的影响;金融危机冲击下,管理层持股比俐与企业价值的正相关关系略有减弱,但并不显菩。说明在我国管理层持聪比俐较低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持股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创新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所谓企业文化创新,就是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其实质就在于突破那些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脱节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由传统型文化向创新型文化的转变。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0.
由于配股资格的要求,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本文采用琼斯修正模型,选取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6%"、"10%"现象,同时实证结果表明亏损公司在亏损当年具有利润冲洗的盈余动机,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迎合监管部门的配股权的规定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要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提高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制度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为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苏菲 《求索》2012,(12):29-31
审计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审计绩效的改变,对资本市场而言,这种绩效的改变可改善企业的盈余质量。本文以2008-2010中国A股市场为基础,实证考察了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审计师行业专长是连续变量还是虚拟变量,其显著性都达到了1%,这说明作为行业专家的事务所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质量。并且,行业专长水平越高,这种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作用越明显,这有力证明了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珍文 《湖湘论坛》2008,21(4):67-69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准则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仍存在不足,仍有上市公司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财政部和证监会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李昉 《求索》2010,(10):44-46,233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阐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不可避免性。针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失衡性治理结构,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性,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许多企业CEO与CHO感叹:绩效管理年年推,年年乱,年年难见成效。不仅如此,直线经理参与度、认同度低,弱化了绩效管理的效果,员工认为绩效管理是约束不是激励,受益的是公司而不是个人,积极性不高,HR夹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进退不得……如何破解绩效管理的落地难题?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生命根源,江苏省淮安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管理层深谙此道。多年来,淮安保安公司积极创建“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优质服务、无私奉献”的企业文化理念。公司领导班子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理念管理队伍,提高队员素质,完善优质服务,拓展保安市场,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5,(3):50-50
4月,国资委会同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近年,在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中,出现了管理层自卖自买。暗箱操作,人为压低转让价格,隐瞒或转移资产,违规融资.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等现象。因此,《暂行规定》特别针对国企“内部人”——管理层受让国有产权订立了细化规定。本刊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岩  胡征源 《求索》2010,(9):75-77
本文拟从企业盈余构成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为应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净额两部分,再通过Jones模型将应计利润分解成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与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二者对商业银行应计利润盈余的持续性问题的影响。分析显示,在当前我国的银行业里,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就越高,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程度是适度的,但这决不能成为我们放松银行自身系统排漏与自我完善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绩效管理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大量的管理技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终要致力的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和企业管理员工绩效的能力。因此,HR管理层必须认真研究绩效管理,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水平,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在于工程项目,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为中心,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实行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后,项目体作为企业面向市场的窗口,作为企业对业主履约的主体,其经营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信誉。因此,企业必须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明确项目体的履约主体地位,加强项目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真正落实到项目上。1、明确履约主体,组建与合同要求相适应的项目管理班子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建筑产品单件性的特点,决定了项目班子的动态性、一次性和管理密集化…  相似文献   

20.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历来被视为半军事化企业。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保障的灵魂,一刻也未曾被忽视过。多年来,伴随着铁路企业的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系列行业特有的制度和法规,规范着铁路职工个人和企业集体在生产中的行为。近年来,随着铁路改革步伐的加速,部分铁路企业管理层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跨地域的重组对管理更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化及人性化管理便成为当下各级管理层探索的课题。那么,人性化向半军事化管理渗透究竟对安全生产起着怎样的作用呢?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