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美国 ,宪法赋予了国际条约与宪法相等的地位 ,在特殊情况下 ,国际条约甚至高于宪法。对于国际条约在国内法院的适用问题 ,美国的实践做法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直接适用 ,二是间接适用。我国宪法没有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法和法院适用方面的规定 ,只是在《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的具体法律中有零散的规定 ,对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即国际法在国内法中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没有作出明确的宪法性规定。因此 ,借鉴美国关于WTO协议在法院适用上的规定和做法 ,对于我国入世后 ,法院如何适用WTO协议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国际法与宪法的效力关系的国内法制度中,有规定宪法的效力优于国际法的,也有规定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宪法的.根据有关国际法与宪法效力关系的国际法,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各国宪法,每个国家都有义务依据宪法或法律采取履行国际义务的措施、不得以宪法及其他国内法为理由不履行国际义务,但各国可以利用条约保留机制处理国际条约与宪法或法律的冲突.在国际关系中,违背国际法的宪法或法律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削定或实施违背国际法的宪法或法律规定构成国际不法行为,产生国际责任.关于违背国际法的宪法或法律规定在其本国国内的效力,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违背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违背对整个国际社会的义务或违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的缔约国在紧急情况下也不得克减保障义务的强制性条款的宪法或法律规定,应当是自始无效的.  相似文献   

3.
程鹏 《中外法学》1987,(1):46-50
<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问题,并在国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际法则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它们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其主体、渊源和实质各不相同。尽管如此,由于国内法是国家自己制定的,国际法也是国家参与制订的,它们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国家在制定国内法和参与制订国际法时,在原则上要考虑到它们两者彼此的要求或立场。我国在制定宪法时,在充分考虑我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的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NTHEEFFECTOFINTERNATIONALLAWONOURNATIONALLAW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有联系的法律体系。这种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国际法在国内法上的效力问题,或者说国际法在国内(法院)的适用问题。我国宪法对于国际法在国内的效力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我国若干部门法中为此设有专门条款。由于国际法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因此,本文拟根据我国国内法的有关规定,分析我国对待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的态度,进而探讨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的效力。一、我国国内法对国际法原则、规则的立场国家对国际法原则的立场集中反映了国家对…  相似文献   

5.
WTO协定的国内适用——以反倾销司法审查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条约在国内法中的法律地位:一元论与二元论之比较毋庸质疑,WTO《反倾销协定》对于各国反倾销法和反倾销司法审查的影响是巨大的,欧盟的反倾销法基本是沿用了WTO《反倾销协定》的规定,而美国也根据该协定修改了自己的反倾销法。其他主要国家,包括中国的反倾销法也主要参照了反倾销协定的规定。同时,由于WTO《反倾销协定》作为多边条约的法律约束力,各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不能不考虑到反倾销协定在国内法院的效力问题。这就牵涉到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问题。就本文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国内法院是否应该以及是否能够适用反倾销协定这样的国际条约,如果可以,又应该如何适用国际条约的问题;二是国内法和国际法在冲突的时候相关优先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国际法与国内法存在着区别与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化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法也存在着集中化的趋势,但一个“公力救济”的国际社会尚未最终形成。中国目前尚无宪法性法律规定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根据实践,中国在条约的国内生效问题上采用的是纳入的方法。由于缺乏明确规定,条约在国内的适用存在困难。应在宪法性法律中明确规定条约在国内生效的程序、不同性质的条约与相关国内法的等级。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实质是国内法在国际交往关系中占居何种地位以及国家如何在国内执行国际法。本文在回顾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较客观地揭示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刘爱文国际法在一国国内的适用问题,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第一,国际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它与该国法律的关系如何、效力顺序怎样;第二,如果国际法的规定与该国国内法的规定不同而发生冲突,如何处理。至于一国在多大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卫彬 《时代法学》2009,7(1):105-111
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在国际法理论上颇有争议。而且,由于它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效力等重大方面,因而成为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实质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各国的宪法问题,而不是国际法问题。目前,国际习惯法入完或通过判例确定其在国内法的效力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宪法应根据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原则,通过混合模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际习惯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应地位。  相似文献   

10.
WTO体系下司法审查范围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体系下的司法审查包括国内法意义和国际法意义两个层面上的司法审查。前者指WTO成员的国内法院审查行政机关行为的国内司法程序活动,其法律依据首先是WTO各协议中有关要求成员提供司法审查程序的规定,其次是各成员国内法中有关司法审查或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后者指WTO的争端  相似文献   

11.
东欧转型在法制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普遍建立以宪法法院为审判机构的集中违宪审查制度。宪法法院通过对宪法文本中法治原则的阐释以实现国家转型的法治目标。宪法法院阐释的法治原则内容具体包括法的安定原则、分权原则、合比例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和基本权利司法救济保障原则等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仲裁协议的效力由其所适用的法律决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在认定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时所采取的标准亦有所区别.从新加坡有关仲裁协议的成文法规范出发,结合新加坡法院就仲裁协议法律效力争议所作的判例,在研究新加坡法院对“病理性仲裁协议”效力认定时所采取的基本原则后,认为新加坡法律具有“亲仲裁”特性.这是新加坡在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海事仲裁领域取得令人瞩目发展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田玉才 《时代法学》2006,4(4):98-107
自1864年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后,近代国际法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但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不止翻译一途,学堂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清末新政期间留日学生对国际法的翻译及其在新式学堂的教学,更使国际法的影响扩展到广大普通知识分子阶层。概括说来,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其内容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其过程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而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国际法的接受则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其接受程度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中外关系状况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ethods which international courts and tribunals (ICTs) employ when using ILC outputs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ru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ir content. Specifically, it identifies common patterns in the ways in which ICTs, first, justify their reliance on ILC outputs and, second, deal with their ambiguities. The paper argues in favour of a consistent method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ILC outputs in international adjudication. Such a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atus of a normative proposition contained in these tex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content or its interpret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atus of a normative proposition requires a critical assess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evidence leading up to its development taking also into account that these instruments are not a monoli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s.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proposition whose status is uncontested follows a line of inquiry akin to treaty interpretation. This observation has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Specifically, apart from the context of treaty interpretation, international courts or tribunals interpret the normative propositions contained in ILC outputs as a methodological shortcut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rules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or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Conversely, the employment of methods akin to treaty interpretation in this context can constitute evidence of the emergence of common rules, principles, or good practices of interpretation that are also applicable to unwritten international law.

  相似文献   

15.
The judgment in Polska Telefonia Cyfrowa sheds light on the legal effects of soft law instruments that the 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CJEU) will recognise, whil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ir legally binding force and their legal or practical effects. European soft law is now often relied on in national courts, and can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individuals. However, some of the goals of the Commission are only partly attainable due to the specific legal status of soft law instruments, and the current languages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nion. Given that soft law was not found to expressly impose obligations on individuals, the Court held that there was no requirement to publish it in all th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ransparency and legal certainty, diminishing the role of soft law instruments in promoting such goals.  相似文献   

16.
150 Years of Patent Office Practi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of the patentoffices in 60 countries over a 150-year period, a little exploredarena where government bodies and private firms interact. Largerand wealthier countries where international trade is more importantgive patent applicants more options. In these nations, patentoffice administrators’ flexibility is often restrictedan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determining patentability dividedbetween the patent office and the courts. Civil law nationstend to rely solely on the courts to determine patent validityand restrict the discretion of patent office administrators.They also tend to offer patent applicants more options.  相似文献   

17.
朱伟东 《河北法学》2005,23(4):133-135
管辖权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是一国法院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必须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尼日利亚法院通常依被告或诉讼标的物"出现"或"位于"其管辖权范围内、传票能够送达被告、被告接受法院的管辖或当事人之间的管辖权协议为由对涉外民商事案件行使管辖,对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尼日利亚法院通常适用法院地法,不过,在当事人选择了解决争议的准据法时,尼日利亚法院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航空器上法律事实与行为法律适用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瀚  孙玉超 《河北法学》2006,24(2):39-43
航空法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部门,既包括公法又包括私法,既包括国际法又包括国内法.航空器高速飞行和跨界运输的特点,加之各国航空运输领域民事责任立法之间的歧异,不免引发国际航空运输有关法律关系的法律冲突.华沙公约体系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仅仅调整航空运输责任,大量案件的处理需要由冲突规范指引.受海商法的影响,航空法中的国旗国法原则逐渐被各国实践及公约所接受,但是,与船舶主要航行在无主权存在的海域航行不同,飞机主要在主权国家的上空,所以航空器上的事实与行为能在多大范围内适用国旗国法原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从国际私法层面对航空器上发生的事实与行为的法律适用规则中的国旗国法原则及例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慧 《河北法学》2007,25(12):117-120
在国际商事合同的准据法的确定问题上,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各国及国际公约公认的首要原则.但在理论上及有些国家的立法中,对当事人意思自治还有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其中包括要求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必须与合同有实际联系.当事人通过改变或创设连结点的方式以使其合同表面符合有"实际联系"的要求,被认为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对此问题的澄清有利于正确认识国际私法各种制度存在的价值.通过分析得出,意思自治原则承认当事人有选择法律的自由,就等于接受了当事人有权规避某一国法律的事实.当事人规避"实际联系"并未侵害法律所保护的正当利益.国际私法不能用"实际联系"来限制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共同利益:国际法本质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诚军 《时代法学》2004,2(4):29-36
共同利益是破解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关系诸问题的关键。该文从基本法理出发 ,并从国际条约与共同利益、国际习惯与共同利益、国际法各部门法与共同利益几个方面 ,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国际法的共同利益性。本文的中心议题是 :共同利益构成国际法本质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