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最突出的政治现象是农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其中在社会利益分化的情况下,农民自身正当利益受到损害;农民经济基础的薄弱;农民制度内参与的渠道缺失;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是引发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健全农民利益补偿机制,以使农民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改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少甚至消除农民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根本措施是要加强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建设。农民政治参与强烈要求同其政治表达与参与机制不完善的矛盾,农民政治参与要求的实现同其自身发展和组织程度较低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关键。各级政府应加强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日渐增强,政治参与活动不断增多。但是,农民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往往诉诸失范、无序甚至违法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严重影响到农村的政治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探讨实现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本路径,以提高其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中.行贿、越级上访、故意报复、群体性暴力抗议活动等非制度化参与问题题比较突出。这与现有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等有关,也与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有关。应从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参与渠道、提高涉农干部素质与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现增长的趋势,这给经济建设、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都造成了消极影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转型期我国的特定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和公民素质及政治心理等主观因素双向作用的产物。治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需要以“民本”发展观为指导,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直接诱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社会经济问题,疏通、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政治参与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成熟,则会对我国的民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政府与村民博弈的非均衡性,农民政治参与动机的自利性,村民的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是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失的主要根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深化基层的政权改革,加强农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是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倾向比较突出。要不断提高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水平,加快整个国家的政治文明进程,就要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就要完善制度化政治参与机制,疏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就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倡导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 ,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这主要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组织化程度差以及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有关。这种状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采取相应措施 ,将农民的政治参与逐步引入制度化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90年代后 ,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在部分农村地区呈现上升扩大态势 ,这对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引导农民通过制度内渠道进行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农民的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由非制度化参与走向制度化参与的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的农村政治发展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农民政治参与是指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在改革中经济利益受到了冲击 ,积极参与到政治中来 ,以试图影响政府决策 ,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处于转型期的农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手段性的特点。经济发展为农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原动力。只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保障农民经济利益 ,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困境与社会政策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失地农民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社会认同困境。因此,要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政策满意度;优化就业政策体系,提高就业能力;完善撤村建居管理和服务,加强社区建设;健全教育政策,提高文化科技素质,以增进城郊失地农民的制度、经济、文化以及市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既是落实宪法赋予的公民平等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民社会保障权保护存在严重阙失,原因主要是二元体制的恶果。以和谐和发展为视角对农民社会保障权进行审视,完善立法、组织保障,强化法律救济,加强政府责任意识和农民维权意识当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根据新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本文从经济活动主体——农民自身角度出发,论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大量人力资本,是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因素。为检验此推断,本文在道格拉斯函数和明塞尔函数的启示下,建立起数学模型,并以江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说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确实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农村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健全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参与机制是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河南邓州市围绕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四议"和"两公示"的工作方法。其主要经验在于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的干部对群众的行政命令为双向互动,从而为破解村级治理中的农民参与困境提供了可能。该工作方法对搭建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转变村民态度以达成共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该工作法理顺了村党支部、村"两委"会、村党员会议和村民会议的关系,维护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威,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落脚点。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局部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探索当前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既有利于短期政策的调整,又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期措施。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环节之一,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保制度相当落后,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亟需健全和完善,如加强农村社保制度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社保资金筹集和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农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而政治素质是农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高农民政治素质,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泰安市部分农村的农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素质普遍提高,但仍有欠缺,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