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多来,行政诉讼中的撤诉现象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关注。为此,我们对部分法院的行政案件进行了调查,发现撤诉的行政案件在已结行政案件中的比例居首位。在被抽查的35件撤诉行政案件中,原告因认识到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而自愿申请撤诉,或因被告纠正了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22件,占62.9%;原告因其他不正常原因而申请撤诉的13件,占37.1%。上述情  相似文献   

2.
大庆市两级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以撤诉方式结案的多,据不完全统计,占结案总数的2/3以上,并呈现出急剧增多的趋势,其中非正常撤诉占一定比例。笔者认为,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讨论之必要。一、问团的提出。撤诉是原告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诉讼行为,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其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51条和第48条。即:“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  相似文献   

3.
浅析行政诉讼案件的不当撤诉黄家万,郭乃军,吴荣生行政诉讼案件不当撤诉是指在判决、裁定宣告前的诉讼期间,原告并非出于对具体行政行为无异议的真实意愿而作出的要求撤回诉讼请求的诉讼行为.近年来,我院审结的行政案件中,原告申请撤诉的占结案总数的55%,其中有...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而对于“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下称改变行为)的性质,法律及司法解释均无规定。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改变行为属于被告在行政诉讼中的诉讼行为,不是被告在行政诉讼中继续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行为,(见《人民司法》1992年第3期“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程序问题探析”一文)对此,笔者不能苟同。 改变行为是被告在行政诉讼中实施的,它可能引起原告申请撤诉及人民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撤诉等诉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因具体行政行为不当导致败诉的案件数量较多。仅吉林省98年一年,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合撤销、部分撤销、限期重作、变更、行政机关改变自己行为后原告撤诉及行政赔偿调解等)就有1250余件,约占全省法院行政一审案件总数(含单独或附带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案件数)的38%,这个数字说明,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违法和不当行为。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普通公民合法权利,更主要的是,一些不当的行政行为已经或正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种特殊重合的行政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特殊重合的行政行为探析杨生行政审判实践中有时遇到这样的难题:对同一份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主体的同一个行为,有的人将它看成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认为不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有人则认为其是外部行政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同一行...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行政诉讼中,以撤诉方式结案的一审行政案件逐年增多,根据对兴文县人民法院2001年的调查9表明,全院共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5件,其中以撤诉方式结案的一审行政案件如为12件,占整个审结各类行政案件数的80%.裁定驳回起诉3件。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有一个关于“行政诉讼”的词条,其中对它作的解释是:在西方国家中,个人在其权利或利益受到行政机关违法行为或不行为侵害时,向法院申诉请求撤销或制止这种违法行为和命令行政机关为某种行为或赔偿其所受损失的一种救济手段。这个解释并不错,但是不全面。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自颁布实施已有两年多了,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情况如何?最近笔者就这一问题在采市法院作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该院自1989年10月至今年4月共审结各类行政案件65件,涉及治安、土管、林政、渔政、工商、税务、劳动争议、卫生等10多个行政执法部门,除不予受理和驳回原告起诉的11件外,行政执法机关胜诉的只有19件(判决维持8件,因认识到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正确,原告申请撤诉11件),占35.1%;部分胜诉部分败诉2件。占3.8%;而败诉33件(直接判决撤销7件,因行政执法机关认识到自己处理错误而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自动撤诉26件),占61.1%;行政执法机关败诉主要败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件事实不清。如龚某、毕某不服某镇政府处理决定一案。1991年11月21日镇制帮厂工人杨某因怀疑龚某说其坏话,找龚对质引起纠纷,杨某打了龚某一耳光。5天之后,龚某、毕桌又找扬某质问为何打人,双方发生口角,并发生厮打,龚、毕、杨均受了  相似文献   

10.
撤诉的概念和性质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第四十八条还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这两条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中的撤诉是行政诉讼原告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以前申请放弃起诉权,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是否准许的诉讼制度。撤诉的内涵包括:原告主动申请撤诉或因违反法定程序被视为撤诉的行为,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准许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从而终结案件的审理。 有些行政诉讼法著作通常认为撤诉是原告在诉讼期间依法放弃诉讼权利的单方行为,即取消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是法律赋予原告的一种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1.
自1990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年6月,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831件,案件涉及30余个行政管理部门。审结803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原告接受具体行政行为自愿撤诉的占66%;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占14.6%,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后原告撤诉的占13.2%,作其他处理的占6.2%。通过审理这些案件,公民、法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都有所增强,行政审判这一新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对主要事实不服的,由审批机关组织复查”。这里的“复查”应当理解为原审批机关对劳动教养决定进行重新审查,而不能理解为或者视为行政复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不服劳动教养决定的行政诉讼案件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前置程序,当事人不服劳动教养决定的,有权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自由选择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据笔者了解,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情况比较严重,某法院自《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受理行政案件69件,审结69件,结案率100%,其中维持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13件,占审结案件数的19.9%,撤销31件,占审结数的45%,变更9件,占审结数的13%;调解、撤诉各8件,分别占审结数的11.6%。由此可见,在审结行政案件中,撤销和变更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所占的比例较大,达到了58%。笔者认为,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或部分败诉的原  相似文献   

14.
撤诉,简单的说是指当事人将已经成立的诉撤回,是原告(自诉人)自愿之举,也是原告充分行使处分权的行为。从法律上讲,无可非议。但近3年来的审判实叫践中撤诉率急剧上升,达到了令人费解的程度。如某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所属14个基层法院,94年共审结各类案件56097件,撤诉5110件,占9.l%;95年审结各类案件82443件,撤诉12700件,占154%;96年审结各类案件127390件,撤诉32285件,占25.3%;97年以来共审结83219件,撤诉33454件,占40.2%。更令人吃惊的是,某一人民法庭96年以来共审结各类案件303件,其中撤诉的竟达299件。面对这~…  相似文献   

15.
双效重合行政行为探析杨生行政审判实践中有时遇到这样的难题:对同一份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主体的同一个行为,有的人将它看成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认为不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有人则认为是外部行政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同一行为,缘何...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因被告行政机关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后,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准许原告撤诉的案件,其诉讼费用应由谁承担?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原告申请人民法院撤诉,是因为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其责任在行政机关,案件诉讼费用应当由被告负担;另一种意见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因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应当由谁负担未作规定,因此,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法及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后,广东省各级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和政府的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大胆、积极、慎重开展行政审判工作,为广东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行政审判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行政诉讼法实施两年来,我省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1703件,二审案件664件,审判监督案件80件。一审行政案件的结案率为93.7%。其中维持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占43.8%;撤销或者变更的占20.6%;撤诉的占27.5%;终结的65件,占0.42%;移送的占0.28%;其他处理的占0.11%。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提起诉讼。”第11条又具体明确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样就将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联系起来,把行政执法中非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纳入了人民法院的监督、审查范围。一般而言,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愈高,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就越强,在行政诉讼中的胜诉率也就越高,即三者是成正比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三者的良性循环是法制社会的一种标志。但从当前的行政执法实践以及行政审判实践中行政…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明确规定了排除行政诉讼的四种情形。《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相似文献   

20.
关于扩大行政诉讼对合法权益保护范围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制度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则表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受司法监督的程度,即决定了法院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深度和广度;二则关系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侵犯后得到补救的程度。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有其局限性的,如被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只限于一部分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范围只限于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组织这种类型的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范围主要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