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从1979年到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就业9191.6万人,同期,城镇就业人数累计12213.3万人,平均每年安排76333万人。城乡创造的新就业岗位累计214亿个。近几年,每年安置就业人员都在1000万人次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由1978年的53%下降到1996年的3%。但是,随着人口——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业压力增大,失业问题严重。在劳动力供大于求以及市场竞争就业的形势下,女性这一特别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山东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创造财富,财富需要劳动,劳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持续存在,劳动就业问题将长期困扰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及今后的经济轨转时期,把握劳动就业的现状及未来,对于全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是十分必要的。一、“十五”期间我省劳动就业形势分析(一)劳动力供给分析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全省未来劳动力自然增长压力十分沉重,劳动力的自然供给和发展型的派生供给压力巨大。1.从劳动力资源看,根据1990年山东省第…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行学院研究小组对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了充分的研究,并最终于12月初发布了题为《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的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我国现阶段正面临就业、保持持续的高增长、收入差距扩大和环境恶化的挑战。 第一,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 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这就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续的就业压力。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又加重这个问题。经济增长的实质一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中国不仅就业压力重,而且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进一步的经济转型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 第二,经过了2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就业压力沉重,形势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形成了人口压迫生产力的严重局面,人口对经济的多重压力突出表现为就业压力.当前,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根本规律:产业拉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各国城市化发展历史,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是一条贯穿世界城市化进程始终的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建国以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出现的偏差以及现阶段所处的经济增长转型期,使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有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视发展以资本和技术为依托的大型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城镇第三产业,才能吸纳更多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使进城农民就业安居,推动我国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珊 《实事求是》2000,(4):48-50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但在世纪之交的崛起中,人口问题无疑构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尽管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7.1%和7.1%,进入世界较低国家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仍面临五大趋势:1.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2.生产年龄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加大。预计2020年,我国生产年龄人口将再增加1.7亿,劳动力过剩趋势将更加严重。3.人口老龄化严重,2040年我国65岁以上老…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10):50-64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2004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人的感受中,就业的压力仍很大,还有一些困惑: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还很难?为什么失业人员中青年人增多了?搞市场经济是不是就解不开就业难这个结? 高增长为何没带来高就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都在8%以上,世界少见。但是,就业再就业的形势却依然严峻。经济高增长为何没带来人们预期中的高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是就业难的基本原因。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很大,对就业是一个长期的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原本就比较大,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则导致这一问题进一步凸显。中国就业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最新出版的《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增刊中称,中国发展现阶段面临着4个挑战: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久的就业压力;同时,中国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持续的经济转型还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二是经过2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保持增长的持续性,随着加入WTO,这一问题将更加严竣。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各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世界出口比重达一至三成,高技术产品出口却不到世界总量的4%。中国必须进…  相似文献   

10.
奥肯定律是经济学家奥肯提出的关于一国或一经济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成反比例变化,即一国经济增长越快,其失业率就越低,失业人口越少,反之亦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压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却越来越大,这与其他国家的发展轨迹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从近年来国家发展的实际出发,找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就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我国就业的压力来自以下三方面:首先,劳动力的自然增长。1997年,我国人口总计为123626万人。“九五”期间劳动力自然增长的压力很重。据劳动部门估算,劳动力资源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增至2030万人,除去丧失劳动能力和退休的95...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日趋激烈的竞争引发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股市大潮的涨落、币值汇率的升降、商品供求矛盾的缓急等竞相展现,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就业问题则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有着13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劳动就业显得更为引人瞩目。就业问题凸显宏观调控隐忧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短时期内较难缓解。首先,劳动力总供给严重大于劳动力总需求。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按经济发展速度7%-8%计算,每年净增就业岗位800万左右。尽管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降低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省劳动就业面临着新增劳动力、城镇失业入口、企业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流合一”的巨大压力,劳动力资源已超出7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失业人D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缓解就业矛盾,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现状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对城镇失业人口(即城镇16—55岁的常住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点前一周内没有参加任何有报酬或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10月1日我省城镇失业率为5.97%,据此推算,全省城…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劳务输出 1、劳务输出是解决劳动力总量矛盾,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力总量过剩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劳动力总量过剩、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一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这是硬道理。二是减少劳动力供给。在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求贤》2013,(6):32-33
人力社保部部长尹蔚民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与10所高校的干名学生代表围绕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交流时说,根据测算,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二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巨大的就业增长压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今年增加到699万人。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劳动就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稳定的大局,是“转变”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辩证把握两者关系,理清具体工作思路,相互联动推进,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劳动就业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一般说来,粗放型增长方式可以增加就业,但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往往导致经济无效或低效增长,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受到很大限制。集约型增长方式则与此相反。我国经济增长在已具备一定量的积累的前提下,谋求进一步发展,必须致力于质的提高,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但实现“转变”,则意味着劳动就业容量相对缩小在较  相似文献   

17.
李鹏总理在今年3月5日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中长期发展中,有不少制约因素。突出的是人口和就业负担较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低……"。笔者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我国人力资源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角度去考察,其现状均不容盲目乐观。(一)具有必要劳动能力的人力资源现状。1.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就业压力空前。据统计,由于1953-1978年我国新增人口达6亿多人,所以从80年代起,我国每年有2500万人到就业年龄,而80年代初我国每年自然更替只可解决100万人就业。90年代起每年近2000万人到就业年龄,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从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仍面临巨大压力。在长期经济走势中,通货膨胀、就业压力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成为常态,而世界经济低迷则成为不可忽视的外部背景,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就业也要走向市场化,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样,是否会导致就业困难和失业?这已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我个人认为,必须明确,劳动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经济增长对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影响我国充分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制度环境。由于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大量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劳动力资源或浪费或闲置,失业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应健全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我国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消除一部分失业,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