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表示,今年中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超过10%,全年GDP增速将达到8.5%左右。不过,他亦表示,明年中国经济仍面临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压力在  相似文献   

2.
王健  谭琦 《前线》2011,(2):40-41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局面。首先是宏观经济高位较快增长,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最后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3.
7月已过,又一批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宏观经济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达了对就业形势的担忧。他说,多个因素给2008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带来压力。  相似文献   

4.
陈睿 《前线》2008,(10):12-13
2008年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众多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广为关注的焦点。日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举办了“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30年关于宏观调控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文特摘选部分专家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已经明显地出现了回升的迹象。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全国优秀建设者研讨班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指出,尽管经济数据颇能令人欣慰,但我国经济下一步仍面临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增强,输入型成本压力加大等。余斌指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出现三种可能:第一种,政策效应集中释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自信,源于客观理性的比较分析,源于宏观经济数据所透示的信息。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为经济自信提供坚实支撑。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恶化论”、“中国经济硬着陆论”等观点也时起时伏,不断冲击着人们紧绷的神经,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疑虑,干扰着人们的视线和判断,也威胁着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思维,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大逻揖,是消除疑虑、保持定力、坚定经济自信、清醒、沉稳、有作为、有担当的强大基石。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这更需要经济自信。只有坚定经济自信,才能沉着、冷静、从容地应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为此,需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辩证把握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是10年来增长速度最低的半年。虽然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总量基数低,具有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但也同样面临一些相同的制约因素: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统一的产品供求市场,经济增长面临普遍性压力。  相似文献   

8.
弘文 《党史文苑》2022,(1):9-14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这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回头浪、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着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行稳致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9.
7月已过,又一批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宏观经济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达了对就业形势的担忧。他说,多个因素给2008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带来压力。首先,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数量达到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正宏观经济:"积极""稳健"并重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通胀压力等挑战,都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将面临复杂形势。审时度势,从容应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4年宏观调控定下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与"稳健"并提,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透出中央对2014年复杂经济形势的基本把握,体现了宏观调控"快、准、活"的特点。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回升势头的进一步巩固,物价上涨问题浮出水面。CPI已经在2012年11月份创两年多来的新高。"这一轮物价上涨的首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此外全球流动性泛滥也会引发输入性通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室副主任陈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高度重视,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抉择了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经济,高瞻远瞩地构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封闭型社会结构向开放型法治社会、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战略转型,是传统发展观的变革者和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一个全新的开发战略.面对挑战与机遇,山西应加紧启动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开拓山西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诺思模型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西方经济发展进行的描述 ,其偏重于效率的考虑 ,没有重点阐释制度框架下规则的实施与贯彻。而制度变迁与规则实施的交互作用共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阐述 ,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兴的重大课题,也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亮点、热点与难点。我们不仅要抓紧并重视对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在于要力求着眼于实践的需要,以抢抓热点,应对难点,使其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的又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头二十年,江西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是江西大发展机遇的宏观背景;我国改革的新突破,为江西提供了大发展机遇的制度保证;我国亟待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核心,是江西大发展的战略良机;而丰富的资源、低成本和区域优势,是江西大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把握和利用好孕育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大机遇促进江西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换是否到位,而税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作用并彼此适应。因此加快税制改革,发挥税收杠杆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对于转变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它建立在中国现实国情基础之上 ,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对于发展的内涵、本质、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展,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但也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显得滞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我们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强化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转型的主导力量,国家能力的强弱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影响着国家能力的发挥,二者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社会转型中提升国家能力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是实现国家能力结构转型、促进国家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能力和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47,意味着贫富差距已超过警戒线。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了诸多弊端:恶化了贫困者的社会处境;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合法性;造成社会无序,影响社会稳定;有悖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及行业间的不平等竞争、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平等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等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理顺分配关系等是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