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文丽 《世纪桥》2000,(5):4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我国在村一级实行村民群众性自治。而这一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能否真正实现。一、村党组织的权威受到挑战自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来,我国在村一级逐步确立了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经过20多年的运行,除少数村的村民自治运行比较规范外,绝大多数村的村民自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权威不足。首先,村党组织领导权威的法律资源短缺。村党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作为最基层民主政治实践形式,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及乡村善治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如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村委会选举欠缺公平、村民议事机构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相关制度在落实中变形走样等,制约和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在实践中应提高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完善议事机构及相关制度,理顺乡镇与村及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使村民自治沿着良性轨道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3.
尹毅 《求实》2003,(Z1):43-4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既定的政党政治架构下,村民自治的实践必然涉及到如何处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这一问题又具体表现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由于制度安排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呈现出越来越紧张的趋势,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矛盾关系,从而既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甚至会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村民自治建设中的困境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村民自治 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行,使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和发挥,推进了农村民主法制 建设,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村民自治发展还很不平衡,村民 自治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还存在具体实施中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创新 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民主自治机制,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相对来说,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关注集中于自上而下的推行,忽视了因为村庄本身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村民自治实践状况的不平衡性。本文讨论了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决定性影响,讨论了村庄规模、村庄社会关联、村庄精英等构成村民自治基础的因素,讨论了村民自治实践差异的现实原因。认为在当前的村民自治研究乃至所有关于农村制度的研究中,不能局限于制度文本和总体状况的描述,而应考察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在不平衡乡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与后果,同情地理解制度实践的现实,从而提高制度研究和农村研究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相对来说,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关注集中于自上而下的推行,忽视了因为村庄本身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村民自治实践状况的不平衡性.本文讨论了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决定性影响,讨论了村庄规模、村庄社会关联、村庄精英等构成村民自治基础的因素,讨论了村民自治实践差异的现实原因.认为在当前的村民自治研究乃至所有关于农村制度的研究中,不能局限于制度文本和总体状况的描述,而应考察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在不平衡乡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与后果,同情地理解制度实践的现实,从而提高制度研究和农村研究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对于促进成都农村新世纪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应把村民自治作为理顺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矛盾的重要措施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应注意摆正乡政村治关系,注重农村发展环境构建,以制度创新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6)
一直以来,村民自治没有很好地解决制度"落地"的问题,在实践与研究中表现出弱化的现象。这种弱化在本质上主要源于村民自治制度的理论设计之初缺少对中国农村社会本源型制度的关怀,导致村民自治实践缺乏文化与社会根基支撑。在经济社会环境深度变迁与治理范式滥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村民自治的实践与研究显现出愈发困难的境况。村民自治需要寻"根",即中国农村的家户制传统以及由此产生的农民行动的家户主义逻辑。而均衡村民自治与家户主义逻辑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自治单元向村庄共同体的回归、共同经济的实现以及行政性力量的外部引导。  相似文献   

10.
实施村民自治以后 ,我国农村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 (简称“两委”)成为农村基层的领导组织。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实际工作中 ,“两委”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安排有缺陷。因此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通过完善工作制度 ,理顺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总结十年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一制度,必须着重解决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委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这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内涵、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法治化运作的必然要求;我国法治理论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村民自治制度法治化运作的基础。当前涉及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存在纵向体系漏洞明显、横向体系覆盖不全的问题,法律主体的不成熟和法律程序的疏漏增加了法律实施的困难,尤其法律意识的消极冷漠更侵蚀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制度在各地农村普遍建立以后,农村权力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即从党支部一元化领导模式向党支部和村委会并存的二元权力模式转变.从各地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情形看,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构成的二元权力结构中,两者的角色功能界限模糊不清,二者的权责在发生互动关系时经常重合,由此导致了村民自治进程中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磨擦与矛盾,这既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充分实现,也不利于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体现.因此,重新审视、调适和转换村级党组织的角色功能,日益成为乡村社会变迁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幕层组织工作条例》。条例第九条第三款明确指出,村党组织要“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这一规定明确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理论和制度来看,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各自地位是明确的,相互关系是协调的。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并没有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理顺好关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严重影响着村民自治的运作。因此,如何处理好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对于继续推进村民自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视域中的村民自治问题——以天津市塘沽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属于群众性自治而不是地方性自治,其制度安排主要是用于解决农民之间、农民与村集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着力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极其复杂,必须从自治的本质内涵上加以解析,坚持多视角看待。要在结合国家政治制度、体制背景和村治实践的前提下,在仔细分析村民自治区域内各种关系和自治的内在逻辑基础上,谨慎地进行乡村治理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但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村民自治是不是就是村委会说了算 ?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党支部如何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活动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广大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关注。近年来,榆社县大力推行《村民委员会报告制度》和《村党支部保障村民自治的制度》 (以下简称“双制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前不久,我们对该县推行“双制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建立“双制度”,使乡镇党委政府、村“两…  相似文献   

17.
要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村委会与乡政府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晓鹏 《求实》2015,(4):84-91
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所实行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国家建构的角度去考察可以发现,乡村的自治权利来源于国家政权的让渡和授予。在当前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乡政村治"体制运转中经常出现乡镇政权凭借其对权力和资源占有的优势地位,将压力转嫁给自治乡村,从而对村民自治造成了侵蚀和损害。理顺"乡政"与"村治"的关系是实现"乡政村治"体制良性运转的前提。村民自治本质上是授权自治,由此构成乡镇政权与自治村庄之间的双向制约关系,乡村协助乡镇完成国家政权的任务构成了乡镇政权保障村民自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推动了整个社会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由此带动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变革和制度变迁。中国农民的基层民主伟大创造——村民自治制度的诞生及其制度化就是社会转型期体制变迁、利益重组、观念转变催生下的产物。而转型期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基层“价值民主”与“程序民主”建设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推动了整个社会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由此带动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变革和制度变迁。中国农民的基层民主伟大创造——村民自治制度的诞生及其制度化就是社会转型期体制变迁、利益重组、观念转变催生下的产物。而在转型期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基层“价值民主”与“程序民主”建设的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