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亚纵横》2001,(3):53-53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挫折。有些人也许会一蹶不振,沮丧万分,有些人则会变得更加坚强果断,你呢?Do you know?  相似文献   

2.
吃蟹     
我的舅妈是苏州人,她很会吃螃蟹。难道还有人不会吃螃蟹吗?是的,也可以说有些人并不很会吃,把蟹腿儿什么的放到嘴里嚼,吃不净,在活蟹不断涨价、阳澄湖大闸蟹几百元一斤的今天,岂不是很大的浪费吗?  相似文献   

3.
逃跑     
对有些人来说,生活在别处;对有些人来生活就在这里。那么,我们是逃离现实呢?还是奔向目标?——译者  相似文献   

4.
有奖问答     
IQ1狐狸精最擅长男人,那么什么“精”男女一起迷?2什么英文字母最多人喜欢听呢?3有一种东西,买的人知道,卖的人也知道,只有用的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4什么东西说“父亲”时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5一辆出租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并且没有违反任何交通规则却被一个警察给拦住了,请问为什么?6为什么白鹭骛总是缩着一条腿睡觉?7小明带100元去买一件75元的东西,但老板却只找了5块钱给他,为什么?8老外身上有什么东西比中国人的长?9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10月亮上去过外星人吗? (答案见下期) 稍…  相似文献   

5.
初到英伦     
有位朋友来信问我,初到英伦三岛,有什么感想?我在回信中说:“低低的云,淡淡的雨,昼短夜长,多少有些使人压抑。然而,那随处可见的平展展的草地,像一块块绿色的织锦,使你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6.
“人也许会变,因为经过了时间,聚和散之间,学会了收藏依恋。偶尔想起你的脸,还嗅到淡淡的伤悲。你好吗?快乐吗?当你闭上眼,什么感觉。梦里面什么画面,是否偶尔也想起从前……”  相似文献   

7.
如果不是拍戏,谁会理我
  “见到生人会局促,讲起话来有些笨拙,一拍戏马上陷入焦灼,需要不停吸烟,靠药物来维持睡眠,”这是许鞍华平时的状态,作为在文化夹缝中寻找自我的港人,许鞍华常常以“边缘人”的身份自居,她靠拍戏来养活自己,并热衷于“发现”那些跟自己处境相似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休闲是愿望,所以古人梦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即想抛却哪怕暂时的世间冗繁尘垢。但其实谈何容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哪怕是半日,一笔勾销怎么可能?只要是镂心刻骨,就不可能一朝散去。就像烟雨迷蒙,看见就会浮想联翩,眷恋时会觉得悱恻,伤感时会觉得“凄美”、“凄迷”。又比如唱歌,本应该执手欢愉,但心有所感,多愁善感的人竟也会伤感泣下。  相似文献   

9.
科海浪花     
一·根·自·发郭沫若在他的小品文《白发》里写一个不知道名宇的理发姑娘替他拔了一根白发。他在镜子中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然后说:“啊,你年青的,年青的,远隔河山的姑娘哟,飘泊者自从那口离开你后,又飘泊了三年,但是你的慧心替我把青春留住了。”长白发是衰老的生理现象。苏东坡不是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吗?郭沫若从一根白发的被拔掉,想到了青春的留住,太美了。不过,掉头发,不管是黑的还是白的,都不是表示留住青春,恰恰相反,是老化,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正常的现象。一个人,每天要掉大约45根头发有些人会掉60…  相似文献   

10.
每到年头岁尾,总会有些伤情,淡淡的,挥之不去。缘为岁月消逝,人生易老。 日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结束?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就在这没头没尾的日子中流逝着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本记得在哪本书中,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设想,其大意是:面对同一个大瀑布,印度人惊叹神的威力,于是便顶礼膜拜;中国人在赞赏之余,会拿起笔来去画一张锦绣山河图;而美国人想到的却是水的落差,并马上动手去建造一个水力发电站.这话当然有点绝对.其实,美国人也画画,中国人不仅会修水电站.而且现在还要兴建三峡工程.至于印度人也并不是整天沉迷.在宗教之中,他们在许多方面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过细细琢磨,这个设想也有些道理,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印度人们重传统,中国人理想主义的色彩浓重,而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唐小梨特别喜欢雨果在一篇短文《石头下面的一颗心》中所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是石头,便应当做磁石;如果你是植物,便应当做含羞草;如果你是人,便应当做意中人。”唐小梨想,她会是谁的磁石,谁又会是她的意中人呢?  相似文献   

13.
带你游地府     
死去活来的人,往往会把他们游地府的经过叙述一番,绘声绘影。你想游地府吗?催眠术师能带你去。在催眠状态下的病人,有时候会经历死亡的过程。情形大概是这样的:他们想跟哭哭啼啼的亲友说几句话,但是不能,只觉得灵魂轻飘飘地脱壳而出,一晃便飘进一个黑洞洞的地道,...  相似文献   

14.
淋雨     
半年雨季,半年干旱。到了六月,南方的雨季终于接近尾声。我是一个喜欢雨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心里不免怅惘一番:要听雨,又得等上半年了。
  你也是一个喜欢雨的人吧?可是,曾想过,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淋过雨了?
  喜欢淋雨的季节是我们年少时的花季雨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拥有无限的心事。我们会悄悄地喜欢上一个人,又不能跟谁明说,就把心事偷偷地写进雨中。我们会寻一个下雨的日子,不撑伞,走入雨中,专找一个没人的小路,嗒嗒嗒地独行。你在听着雨声,雨也在听着你的心声,仿佛,你就这样觅到了知己。  相似文献   

15.
多少代人以来,“三百千”乃是中国小孩们发蒙启智的最基本用书。近年作为国学新重镇的辽宁,传统蒙学读物的普及率也在全国领先。 不过,孩子们在看《百家姓》时,多少有些遗憾:好几百个大姓小姓,咋没有几个姓的郡望在辽宁呢?这个得怨《百家姓》成书的时代。该书粗成于宋初,写书的是钱塘人,那时的东北地区还远远不在著者的视野之内。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纽约有多少中国人?难说。一到了中国城,看到的几乎全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子孙,。在这茫茫人海中,如果你是福建人,只要侧耳聆听,就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乡音。前些年,人们看了一部名为《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连续剧,以为纽约是北京人的天下,其实不然。福建人,更确切些,是包括福州郊区的长乐、连江、亭江等地操福州话的福州人,他们在纽约新老移民中的比重,应该是可以独占鳌头的。  相似文献   

17.
朋友总在跟我慨叹生活的不公———她从美国回来,却没有成为风云人物,挣的工资平平,开的车一般……她说,要还想往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她已厌倦了,因为那份工作压力更大,神经会更紧张。她问我,我要不要再去争取?我笑她,你已经让我们羡慕得眼都红了,却还要慨叹,有几个女子能去美国留学?有几个人有私家车?做女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却还抱怨命运的不公。这个社会本来就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不公和太多的挑战、选择,挣钱挣到多少算多?房子多大算大?车子多好算好?最贪是人心啊!如果我是你,我选择气定神闲地过下去,好好打理…  相似文献   

18.
读一读历史很有益,只要不是十足的愚氓就会懂得这个道理。不过这个道理是否真对,那就因人而异了。人们常把不读历史、不懂历史的人叫史盲,这话当然是对的。但把正史、外史、野史、秘史读了万册或千遍的人,就一定不是史盲了么?也很难说。  相似文献   

19.
他在生活中都看到了什么?撞见丁涛的画,会让人不由地要这样问。这问题来源于画面的色彩。油画的灵魂在于色彩。色彩在油画中的重要性相当于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丁涛油画作品给予了色彩以理所当然的分量,自由奔放的色彩美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鲜明而强烈的。  相似文献   

20.
闻名京城的豆汁儿,进不了世界食品大典。但大凡有华人的异国他乡,却总有些对豆汁儿情有独钟的人。甚至有些人回到北京后,总忘不掉喝碗豆汁儿,吃几个焦圈,尝几口咸菜,回味一下出国前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