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6,(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95年来,我们党正是依靠对人民始终不变的"赤子之心",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正脚踏实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疾驰而去!一、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相似文献   

2.
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相似文献   

4.
<正>军旗猎猎,战歌嘹亮。伴随着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90周年。祝贺,90年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建立不朽功勋的人民子弟兵!致敬,所有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90年前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新一页。人民军队的诞生,让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自  相似文献   

5.
正90年前,《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将红军中的一些悲观、颓废一扫而光,将一支军队、一个政党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40年前,面临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声音划破迷雾,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今天,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中华  相似文献   

6.
申富强  李红卫 《传承》2010,(3):10-11
"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夺取了执政地位,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开拓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建设道路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夺取了执政地位,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开拓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建设道路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标志性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去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统一起来,把依靠人民和带领人民统一起来,有力回应了某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下称"七一"重要讲话),深情回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政治理想的现实展开,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寻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与民族复兴道路。这种模式和道路的称谓经历了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称谓流变,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从探索阶段如履薄冰的谨慎到成熟阶段豪迈挺进的自信的心路历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构建民族自信的历史和逻辑延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怀有崇高使命的政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深入阐释,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指明了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追求和情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的追求必须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整体把握,增强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担当"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担当"是"救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担当"是"立国",领导中国人民挺起来;改革开放时期的"担当"是"兴国",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代的"担当"是"强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从八个方面回首往昔、立足现在、把握未来,为今后党领导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七一讲话中加入"文化自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并且对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战略布局及其关系有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公共性实践生成,造就了人的安全性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以公共性的安全性生存化诉求所达至的人的安全性世界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性就在于不断的培育与创制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安全性的现实实践途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逻辑中真实的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安全性实践价值叙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中国人民矢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出了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在理论创新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出了顽强意志和优良作风,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史诗般的奇迹,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在不懈奋斗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为民造福中推进复兴伟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相似文献   

17.
钟瑜 《今日海南》2019,(9):19-21
<正>7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一路北上,怀揣"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时代伟业;7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答卷,带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对标国际一流阔步前行!70年的光辉历程、70年的砥砺奋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一次次化"危"为"机",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90年化"危"为"机"的生动实践表明,解放思想是重要前提,战略决策是关键环节,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革命军队是中流砥柱,党的建设是根本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培育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丽 《传承》2010,(24):20-2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这是毛泽东关于党的领导地位的精辟概括。在领导中国革命中毛泽东一直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重视路线、政策的重要性,秉承事实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等。  相似文献   

20.
在越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曾长期给予了越南人民无私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成为越南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这段已尘封了的历史,有许多感人至深至今又鲜为人知的故事,军队作家王根贤揭开岁月的面纱,为我们再现了抗美援越的真实历史,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本刊自本期起连载此书,以飨读者。——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