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文昭 《探索》2005,(1):48-51
互联网发展中兴起了新式无政府主义思潮它活动于网络之中,秉承传统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念,强调虚拟空间的独立性,反对政府对网络的管制,挑战权威,崇尚在自发基础上建立虚拟的无政府主义社区互联网的非中心建构以及一些新式网络技术是无政府主义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初期的放任发展和先驱们的乌托邦理想,以及历史和现实中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是网络无政府主义的社会渊源。网络无政府主义对社会尤其是虚拟社会的秩序,有一定的冲击力和破坏性随着社会生活向互联网的转移,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正在日益强化在治理网络无政府主义的同时,也要警惕网络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互联网上,一些事件经过境内外网媒炒作而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互联网正成为网络舆情的最大集散地。网络热点事件能否处理得当,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和政府的公信力。一、网络热点问题分类从近几年来看,以下问题容易成为网络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全球性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与这种“虚拟社会”相对应的社会道德体系——“网络道德”,对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从依赖型道德走向自主型道德。互联网是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自愿连接而建立起来的。在网络空间中,人们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地选择网络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深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面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大力提升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政治、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素养,善于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全面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网络舆论在当今世界已经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都非常重视网络舆论管理工作。当前,我国的网络舆论管理工作仍有待完善。开展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发展问题,以及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分工配合,同时也需要互联网传播行业的规范和自律。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既有现实生活的社会思潮不断谋求网络空间的出场和传播,也存在网络空间中多元意见表达、特殊社会心理及价值观念嬗变形成的新型社会思潮,这使得社会思潮的生成及治理成为一个涉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整体上看,互联网在传播效能、主体性、宏观环境等三个层面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思潮的生成与发展,特别是对于社会思潮的生成而言,网络信息成为重要养分、网络舆情成为重要契机、网络媒介成为重要载体、网络空间成为重要场域。面对社会思想领域的相互激荡、深刻变化,必须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治理,在网络信息监管、网络舆情处置、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的网络风险是指发生在互联网空间或主要由互联网所导致的职业风险。领导干部的网络风险主要包括由个性所致、职务过程所致和社会生态所致三种类型。社会分化导致的族群紧张、参与转变导致的社会压力、个人失败归因的方向转化是导致领导干部网络风险产生的社会基础。规范网络风险要遵循现代化的政治逻辑,立足事件本身的客观现实,遵循现代社会的价值共识,符合人民大众的合理诉求,恪守法律制度的尺度界限。  相似文献   

8.
李传军 《学习论坛》2010,26(7):41-44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众多的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电子政务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和以政府管理为代表的公共管理模式的生成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政务是建立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的,互联网也通过电子政务而变得丰富多彩,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政府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必须充分重视网络舆情.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民主的时代,正是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对政治领域有着深刻影响造就网络民主.对网络民主的规范必须建立在促进其发展的基础上,即促进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手段,互联网正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产生革命性影响。党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在互联网上建设好网络阵地,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乌鲁木齐市委党校积极探索网络阵地建设实践,打造互联网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报道、解读三位一体的重要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网络社会使人类的生存领域和行为活动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网络社会的和谐运行离不开基本的社会规范和秩序状态,对网络行为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实现和保证网络社会以及现实社会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所构筑的虚拟世界,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组织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关键主体,互联网技术对网络社会组织的存续及其治理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基于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为研究个案,从媒介对人的影响、媒介对社区的影响、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三个维度探究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通过在微观上重构场景—角色关系、中观上重构社区关系、宏观上重构国家—社会关系来影响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空间治理。  相似文献   

13.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已经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文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文化现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网络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才产生了为人们使用的互联网。因此,可以把互联网理解为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新兴的舆论阵地,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立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认真反思和总结我国互联网管理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打造"清朗"网络空间、推进网络法治化具有重大意义。法治视野中的网络社会管理,要处理好网络主体、网络内容、网络技术等三个维度的问题,推动网络管理工作常态化、社会化、现代化和技术化。  相似文献   

15.
黄家顺  张俊 《学习月刊》2009,(11):41-42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网络舆情表达方式多样.传播速度快捷.所载信息多元.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当前.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这体现在各种社会问题暴露在网上.形成利益诉求的新落点.各种利益群体的代表可以利用互联网表达利益诉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集散地.并自发转变为自下而上的非制度性监督.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必须从国家、社会、媒体监管三个层面入手,加强网络舆论工作,打赢网络舆论战。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影响力日益扩大,滥用互联网造成的危害性也随之提升。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维护信息主权,重视网络安全,保障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借鉴外国网络立法的经验,对我国现存网络监管法律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加快网络立法步伐,构建完整协调的网络法律体系,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当社会关系网络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而呈现出土崩瓦解的系统性风险的时刻,专业媒体必须扮演社会关系网络修复的角色,弥合社会分歧,降低社会摩擦,为更高程度的社会共识的达成而工作。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的赋权,给了每一个个体直抵大众传播竞技场的快速通道。互联网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想象力,它以技术的力量把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一、网络发展与互联网法治建设自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20余年间,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与此同时,网络也给社会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达成交易、创业兴业、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在线互动……现代人正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作为21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信息载体和技术革命结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其价值选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依靠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形成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本文认为要从优化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高校工作机制以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舆情,并成为社会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